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是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沈从文与湘西的关系密切。主要从沈从文作品中涉及的水出发,从他对湘西河水的描写、抒情和意象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青少年时代的行伍生涯,成了他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形成了他笔下丰富多彩的军人生活画卷。沈从文军人小说不同于中国传统军人题材小说,其独特性在于:沈从文多以写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的日常生活为己任,不写英雄人物,不是英雄传奇;有意淡化战争,美化苦难,将军人生活诗意化。沈从文军人小说独特性的形成与其人性论视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有着独特经历、独特个性、独特思想、独特才华的一位著名作家。沈从文一开始文学创作,就有明确的文学创作倾向,他在作品中也反复提及,那就是——"水",本文主要探讨沈从文文学创作与"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了“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对于健康人性的描述,看到了作为现实主义者的沈从文的浪漫情怀。文章指出,沈从文笔稿湘西健康人性的唯美品格也是作家人生理想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沈从文“乡下人”观念的形成,以及在这种观念蕴育下生成的一系列独特的艺术风格-神奇美丽的湘西自然风光,异样的风情民俗,富有生命力的纯朴人物……从而阐明“乡下人”观念在沈从文创作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情歌对唱曾经是湘西一个古老而浪漫的传统,是湘西儿女恋爱的媒介.这一传统文化资源被沈从文吸纳进小说中成就了一个灵动飞扬的"湘西世界".情歌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是想象的翅膀和浪漫的源泉,是小说人物形象诗意的栖居,是湘西儿女自然生命形式的吟唱.情歌是"湘西世界"一个特有的美学符号,情歌增添了沈从文小说的诗化色彩,具有突出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美在生命”,是沈氏文学批评的根基,是理解沈从文创作的一把钥匙;透过这种文学理想,我们可以看出沈氏的文学目的观——“无目的的目的性”,即这种文学理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在教育领域也有独特的思考.在沈从文的视野里,教育的主要形态是"人生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做人"."大书"、"小书"组成了沈从文"人生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老舍和沈从文通过对“妓女”这一特殊群体的书写,展示了她们人性美的一面,同时指出了造成她们悲剧的社会原因,从而提出构建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以及掌握“经济权”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沈从文人格与创作和水的关系,认为沈从文不仅人格中具有水的特性--柔弱顺从却可以冲击一切比它坚强的东西.而且他的创作多抒写河上、水边的人生,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又如涓涓细流般淳厚、绵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与"水"有着须臾不能分离的密切联系,"水"是他创作道路上的伙伴,是他作品的灵魂。沈从文所建构的湘西世界是一个随处有"水"的世界。本文紧紧抓住"水",详细论述了沈从文对水的那种特殊的情感,以及对美的一贯追求,并写出了他以一种"保存原料"的态度,不加人工雕饰地描述出湘西女性具有水的灵性与美质的女性美的特点。通过生活在水边的人民淳朴自然的思想情感和民风淳淳的人际关系,以及纯真美丽的爱情的分析,揭示出湘西的人情美、人性美。  相似文献   

15.
论文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理解沈从文作品中所蕴含的与同时代不相谐调的另类因素。沈从文审美感受和审美表达的“原人”特色,代表了某种人类被都市现代文明磨损消耗以前的对待自然的本真方式。这不仅使他笔下的“长河”生态呈现出人与自然多层次和谐的生态美,而且还处处表现出深刻的生态智慧。生态批评对沈从文的追认,其合法性根源埋藏在苗族民间传说赋予沈从文平视有生无生的民族无意识。民族无意识中所包含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精神基调,决定了沈从文的创作必然超逸出“五四”新文学的人道主义范畴,从而使沈从文作品的人道关怀表现出了有别于时代主流的别样面貌。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两座著名的城,他们分别是钱钟书的《围城》和沈从文的《边城》,它们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尤其是《边城》,曾于1988年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评定为当年获奖作品,可惜因为沈从文的离世,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先人已逝,但《边城》的魅力却与日俱增.沈从文用清新自然的文字创造了一座没有尘世喧嚣的美丽边城.让我们的心灵进行一次沐浴更衣,跟随作家沈从文走进这座"梦幻之城",听这里的山山水水和老老少少吟唱一曲边城之歌.  相似文献   

17.
"小山"新解     
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句的解释,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对词意理解上的分歧,不仅影响到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更应影响到读者对全词整体内容的理解。通过分析考证,本文推倒了闵定庆、沈从文等研究者的六种说法。认为“小山”应是指“丰乳”。  相似文献   

18.
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热爱有助于沈从文形成自己独特的"美的宗教"。对于沈从文而言,音乐是想象和情绪的"体操",可以用来治疗文明人感性机能的退化,音乐也能"升华"潜意识,并启示他产生一种伟大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9.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沈从文文坛沉寂四十年的因由:一是沈从文自身对政治的恐惧、厌恶,梦想远离政治,成为“超然的特立独行者”;二是沈从文先后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家有过几次针锋相对的文学论争,建国后,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把沈从文划向了对立面;三是解放初,文艺界对待沈从文,从文人、作家间的论争转向了政治上的对立面的批判,使沈从文彻底地从现代文学的文坛消失而转向了古代服饰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是个能写字和会写字的人,他的一生笔耕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书最多的作家,曾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作家。自身文学创作的丰厚经历所致,沈从文在写作课教学上也很在行,是被作家汪曾祺称好赞同的写作课教师。汪曾祺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介绍了作家沈从文的写作课教学方式,使我们在文学家的沈从文之外,能够得以感知到一些沈从文教育职业的丝丝缕缕,同时从沈从文的写作课教学中也能够引发我们对作文教学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