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发展规划对接,建立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的区域价值和全球意义。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源远流长,双边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框架与机制陆续建立,务实合作取得突出成果,为构建高等教育共同体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向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使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新形势,构建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还存在顶层设计滞后、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法规缺漏、教育形势复杂等诸多不适应。为此,构建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要始终坚持政府引导、民间主体、社会参与原则,强化顶层设计、基层行动、中介监测,注重策略谋划,规范工作流程,推进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2.
正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教育推进构建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促进我国与东盟成员国职业教育的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贵阳共识》"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的落实外交部主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承办的首批20个"中国-东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打造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而民心相通则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社会基础。职业院校在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国际化人才支撑的同时,还应该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使沿线国家人民做到理解和包容,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事半功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多年来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除了为"一带一路"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外,还充分发挥旅游院校特有的课程优势,系统化地开展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实践活动,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对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往与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深远,地方高校如何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宏观的国家文化、中观的地方文化、微观的高校校园文化三个层面,探析"一带一路"地方高校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路向,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历史情怀,构建文化特色、彰显人文体验,秉持跨文化教育理念、拓展信息化育人途径等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是我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推进对外开放事业的总体构想,其目的在于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实现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近几年,"一带一路"倡议在政治、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好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融合、民心相通,提升沿线国家科技、文化、教育合作水平,满足国际科学教育及沿线各国发展需求,对于借此贡献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展现中国智慧等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发展的意义、前景及其所面临的挑战等进行梳理和探讨,旨在提出相应且可行的发展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对双边教育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与东盟形成了制度化的教育交流合作框架,建设了多样化的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拓展了丰富的教育交流合作内容,深化了多类型的教育务实性交流合作。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重视双边高层引领、构建多元主体互动框架和发挥教育交流合作的外交功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双方应继续完善顶层设计与保障制度,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以教育为媒深化双边人文交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赋予高等教育以新的机遇与挑战,重新定位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格局。地处内陆及西部边境沿线的高校从"边缘"走到"中心",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主战场"。培养"一带一路"亟需人才,既是西部高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西部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题中之义。西部高校的教育国际化,应以需要为导向,突破传统高校联盟的合作模式,创新构建多层级的留学生教育共同体,形成"合力",推动和深化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是基于价值共通、话语共建、目标共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原则构建起来的共同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对利益关系、发展愿景、社会文化以及运行秩序等有着共同体认的价值共通体,是"一带一路"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外溢",也是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系的有效载体。推进"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政策平台,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制约挑战和实践困境。未来应立足于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构建"阶梯式"的高等教育共同体实践模型,同时加强制度化建设,先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一体化;回应经济社会需求,强化高等教育的社会参与;发挥高等教育的知识、文化等优势,营造改革、试错和包容的共同体文化;做好沿线各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嫁接",避免"点菜式"的选择性改革;重视高等教育合作背后的话语价值,提升"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之中,人文交流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文交流能够构建并发挥民心相通的机制,这是培育命运共同体意识、摆脱区域安全困境、加强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基础。然而,在现实中,中外人文交流仍面临诸多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人文交流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