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摆渡》是高晓声一本小说集的‘在言”。“有四个人到了渡0,要到彼岸去。”“彼岸”即“对岸”之意,但其含有特殊的佛教意义,指“超脱生死的美好境界”。仔细品读,(摆渡)整体是篇寓言故事,是借“摆渡”的故事宣讲文学道理,或干脆可看作是高晓声的创作宣言。要说的道理也许不算深奥,只是在回答一个老问题:作家是干什么的?答案已有千百种,同中有异,异中见同,不好统一。高晓声用这个故事做比方,交了自己的答案:作家犹如摆渡人,他以真情实感将读者“渡到前面的彼岸去”。“摆渡”这个比喻看似简单,但它对一个不易说全说透的…  相似文献   

2.
高晓声的《摆渡》用现代寓言的形式,揭示出文学在当代所面临的困境。即文学的边缘化,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如何正确认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读了高晓声《摆渡》(人教版初中新编教材第二册)这篇现代寓言故事,总会引发我们许多联想。作为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像中“作家”一样,正充当着“摆渡”或“被摆渡”的角色呢?不管是哪种角色,又怎能离得开真情实意?  相似文献   

4.
高晓声,江苏武进县人,生于一九二八年。建国初即开始文学创作,“文革”后重返文坛,出版有《陈奂生》、《高晓声小说选》等小说集。其中《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高晓声在“文革”后发表的作品中,所塑造的主要是农民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约可分为两类。一是体现作者对历史的反思的农民形象,如  相似文献   

5.
《摆渡》一所讲的故事,始见于学刊物《青春》1979年第11期的《也算“经验”》(高晓声);后又作为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80年6月出版的《七九小说集》(高晓声)的代前言。1981年,人民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高晓声的《一九八。年小说集》,按理,应当再写一篇前言。可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工作阶段性是相对的,连续性是绝对的,哪能年年另起炉灶哟!  相似文献   

6.
铁凝文学创作二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凝的文学创作与新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学的时代潮流同步相关而又若即若离,这一成功的创作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她对诗意美的追求和对人物隐秘及丑陋的探掘所形成的两种不同创作风格的交替和包容,或可凝炼成一种新的风格;在她关于短篇创作的“景象说”所指导下创作出的一些出彩之作建立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意想不到”和“猝不及防”说却使她一些作品缺失了原汁原味的真实;铁凝长篇小说《玫瑰门》中所创造的司猗纹这一“国产”的独特形象,因其包孕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文化意义,具备了向典型形象行列迈进的实力而有着明显的文学价值,但《玫瑰门》又是有着可以克服的缺陷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一书中描写女子文学活动的笔墨甚多,这不仅和当时的女性文学创作风气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且有着高于现实世界的理想格调,这种描写之中寄托着《红楼梦》作者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女性理想。  相似文献   

8.
运用编织故事的方法揭示写作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是散文的表现手法之一,高晓声的散文短章《摆渡》,就是一篇典范之作。这篇散文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精心编织故事,寓哲理于故事之中。高晓声是当代著名作家,他深谙文学创作的真谛,深知要写出生动感人的作品,必须要以真情实感启迪读者,真情实感是艺术的生  相似文献   

9.
简论老舍的《微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神》,是老舍先生创作中一篇独特的小说,许多评论家都把《微神》看作老舍小说创作中极富现代手法的显示性小说之一,而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照,《微神》不仅仅有着西方现代文学的“骨架”,它还有着中国传统文学的“血脉”。老舍先生用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在《微神》中显示了东西方文学的有机交融。  相似文献   

10.
刘再复先生在《论文学的主体性》中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二律背反”公式,该公式对于建国后至文革结束期间中国大陆文学创作中忽视“文学主体性”的现状有着重要的理论纠偏价值。该公式的话语方式采用马克思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二律背反”,但理论根源则是李泽厚化的康德哲学。该公式与世界经典名著的创作过程颇多吻合,但其内部也存在着巨大的理论裂痕,只有加上作家独特深厚的生活体验这一前提,才能弥合这一裂痕,使其主体性文学观摆脱无根状态。  相似文献   

11.
先秦史家著作《国语》中有为数不少关于相人现象的描写。作为一种独特的现象,相人既是人类探索自身,预知未来的一种必然,又与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语》的相人既有其认识价值,又有不容低估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文学》一门,以言说轶事这种独特精省的方式,展现了中古时期在文学观念、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方面斐然的成就。首先《文学》篇中呈现出两个时序系统,即“学”系统和“文”系统。这两个系统有显著差异,表现出新的“文学”观念。其次《文学》篇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反对芜杂不裁,重独创、反对事事模拟,重声律等思想。这些文学现在文学品评方面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本内容:本文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是作家高晓声为其《七九小说集》写的前言,也可看作一篇现代寓言。作家将五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安排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让各色人等上演了一出人生活剧。通过作家摆渡,表达了一个有良心的作家所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摆渡”与“彼岸”,由此带上了哲学意味,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在《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描写了女主人公珍妮的三次婚姻,从其文本叙述结构中,体现出明显的布鲁斯特征,作者巧妙地将美国黑人独创的艺术形式——布鲁斯音乐——完美地融合到文学创作中,用文字谱写动人的乐章。布鲁斯音乐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及音乐与文字的结合彰显了美国黑人文学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组诗《形影神》有着深刻和进步哲学思想。他主张“形神相生相灭”的观点,并用它批判慧远“神不灭论”观念,进而用“委化”的人生态度,反对佛家“因果报应”的迷信。文章从《形影神》的写作背景出发,认真分析了组诗的哲学思想,及其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人生观,指出其哲学观点有丰富的思想、时代价值和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文学处于新变的时期。面对文学斑斓错综的变化发展,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提出“因时顺机、动不失正”的创作主张,就是要求文学创作须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变化,而这种新变又不能脱离正确轨道。《定势》篇中讲“执正以驭奇”,也是强调要把握文学创作的正确方向,驾驭文学发展中新变的趋势。刘勰这一创作思想,对于我们如何认识今天文学创作的万千变化,如何开拓文学创作的新天地,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的,它至少在三个方面给了我们一定的  相似文献   

17.
陇东高原地区华夏民族灿烂的文化摇篮,是古羌族炎帝活动中心和西王母文化发祥地。由于南接陕北,北近宁蒙的独特地理位置,形成了这里独特的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主体,兼具游牧文化格局。陇东文化对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从“现实的审视———理性烛照下的乡村文化”、“虚构的载体———精神想象中的家园”两个方面对陇东文学的特质与成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晓声从1980年创作《钱包》开始,陆续发表了许多寓言性很强的讽喻小说。这些小说并不强调现实描写与性格刻画,而是追求整篇小说通体上的象征色彩,希望读者通过联想而彻悟一种人生经验和生活哲理。《摆渡》就是其中的一篇。这篇不足600字的文章亦笑亦叹,在貌似平淡的描写中闪烁着哲理的灵光,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笔者解读《摆渡》,发现了四个  相似文献   

19.
《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跳出《庄子》哲学研究体系而专力探讨其文学特色、成就及其相关问题,视角独特、自成体系、广征博引而又能自圆其说,既有着雄厚的文献基础,又有成熟完善的逻辑体系,文笔挥洒恣肆,论点精辟深刻。虽然《鹏翔无疆》一书中有些观点仍待商榷,但这并不会影响此书作为“导夫先路”的开山之作的可读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史相宫现象,这决定了我们今天在历史中寻找文学的迹象。本文旨在论述《左传》中“梦描写”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效果,揭示“梦”在《左传》中所起到的而又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文学作用。表现人们精神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梦描写”,以它既定的实在的生活形态,作为影响人们身心活动的一个动因出现在《左传》的记事中。这不是作者的首创,而是与历史的渊源以及当进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的现象。在《诗经》和《周礼》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