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市文学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异端性 :一方面 ,都市文学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与传统的乡村文化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乡村的纯朴与都市罪恶的对立 ,对立的结果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 ,乡村渐被城市吞噬 ,随之而来的是乡村纯朴文明的毁灭和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但另一方面 ,在都市文明的喧嚣躁动的疯狂律动的背后 ,在穷奢极欲的物质追求中 ,现代人在精神上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和失落 ,在他们的潜意识底层涌动着一种漂泊无依的游子情绪 ,一股难以名状的淡淡乡愁。在精神上 ,他们渴望回归传统 ,回归家园 ,重返…  相似文献   

2.
都市文学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异端性:一方面,都市文学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与传统的乡村文化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乡村的纯朴与都市罪恶的对立,对立的结果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乡村渐被城市吞噬,随之而来的是乡村纯朴文明的毁灭和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但另一方面,在都市文明的喧嚣躁动的疯狂律动的背后,在穷奢极欲的物质追求中,现代人在精神上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  相似文献   

3.
文学·生活·想象——阎连科访谈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晓 :阎老师 ,你好 !在中国新时期的作家中 ,你无疑是非常优秀的。我觉得你的优秀 ,主要表现在你的作品不仅产量高 ,而且个性强。可以这么说 ,你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独一无二的 ,没有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与你的作品相似。你是一位创作个性鲜明、作品风格独特的作家。请问 ,你的创作与你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阎 :我出生于 195 8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 ,我 8岁 ,文革结束时 ,我 18岁。从 8岁到 18岁 ,我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 ,目睹了文化大革命的全部过程 ,文革在我的心上烙下了深刻的印痕 ,我把这段时期的记忆称为文革记忆。文革…  相似文献   

4.
正刘益善的中篇小说集《金手镯》,收录了《向阳湖》、《巫山》、《金手镯》、《河沙场》、《河东河西》五个中篇。这是他十年前写的作品,这么多年过去,再来读这些作品,仍能读出忍不住的泪水,遮不住的忧伤,说不出的挂念以及看得到的希望。我想,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作品本身的硬度能够穿越时间,一次又一次抵达阅读作品的人之内心。《向阳湖》写的是一九六八年冬天,小湾村为了响应中央要在  相似文献   

5.
黄春黎:赵老师,您好!文学与图像的关系,尤其是图像对文学活动的介入和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欧美"语言与图像"国际会议也举行了20多年,并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国内还没有什么反响,原创性、有新意的研究也很少。近年来,您一直在以自己的思路直面这些问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发展史上,传承因袭是促进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屈原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独具魅力的作品,赢得了有汉一代作家的纷纷追慕,形成“屈原情结”。“屈原情结”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推动了两汉文学的发展,对后世的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文学体裁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觉得我们可以将现实进行重新梳理和编码,相信大自然总是会选择某一类人和事来承担某种特殊的使命,让我们相信不可能是可能发生的,也许就在某一个犄角里。  相似文献   

8.
长时间以来,语言教育的技能性、工具性、可操作性得到了重视,文学的精神属性却被忽视了,由此导致青少年学生的文学素养缺失。文学素养的缺失其实也会制约学生阅读、书写能力进一步的提高。文学其实是没有什么规矩的,我们的文学教育、语文教学,规矩太多,把机器操作规程、生产流水线上的一套也拿到语文教育中来,完全失去了文学的属性。  相似文献   

9.
左 :孟老师 ,您好 !能采访您这样一位资深的作家 ,对于我本人、我们的刊物、我们的读者来说 ,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首先 ,我想请您同青年朋友们谈谈您的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的创作情况 ,可以吗 ?孟 :好的。我于 1974年开始着手写《昨天的战争》 ,在此之前的 2 0多年间发表过十来个短篇小说、若干诗歌和散文。可以说 ,我是先写了若干短小的东西 ,在笔头和人头 (头脑 )方面磨炼了 2 0多年后 ,才能构思和驾驭《昨天的战争》这样的长篇。《昨天的战争》我先后写了 2 6年有余 ,1974年至 1975年写了 5 0多万字 ,以“第一部”形式出版 ;1977…  相似文献   

10.
采访者在哈佛大学黑人文化文学研究中心访学期间(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承蒙导师Henry Louis Gates Jr.教授引荐,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第11部小说《天佑孩童》发表之际,就其文学理念、创作动机、作品意义、日常生活等话题进行了近两小时的采访。莫里森在耄耋之年,笔耕不辍,用文学表达着自己对生存意义的诠释、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1.
问者:洪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我们知道,您曾获得过全国首届冯牧文学奖&;#183;青年批评家奖、第四届全国鲁迅文学奖。最近,我们又听说您获得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应该说,您是一位很优秀的文学批评家,同时您又创作了好多散文、随笔等作品,也是一位作家。因此,我想首先请您谈谈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具有浓厚人类命运终极关怀意识的当代著名作家,赵本夫先生在此次访谈中,结合他的"地母"系列三部曲——《黑蚂蚁蓝眼睛》、《天地月亮地》、《无土时代》,详细阐述了小说文本中的故乡记忆、孤独和焦虑意识,以及浪漫情怀等几个方面的话题,并对有关"土地"哲学、生命关怀和当下作家记忆状况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体现了一个勇于担当责任的当代作家的清醒的历史观念、浓厚的忧患意识,以及独立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化快速推进的时代,让文学经典重新焕发生机无疑是文学研究学者的重要使命。本次访谈主要围绕亚裔文学、诺贝尔文学奖和外国文学以及文学经典阅读这三个话题展开。郭英剑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已从事华裔文学研究的历程,然后谈论了自己对诺贝尔文学奖和外国文学使命的一些看法。最后,郭老师不仅和我们分享了他关于文学经典化的途径以及阅读文学经典的必要性的一些重要见解,同时还给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年轻学者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思思:樊教授,您好!很荣幸能跟您探讨一些文学热点问题。最近,随着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出炉,我省作家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最终与莫言、张炜、刘震云以及毕飞宇的作品共同获得了此  相似文献   

15.
本访谈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反思了越南国语文学给传统造成的割裂,分析了喃字文学于18、19世纪形成繁盛局面的原因,剖析了越南现代文学理论的“失语”问题,探索了阮廌《国音诗集》中律体诗对唐律诗的继承和发展。其次,总结了越南比较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介绍了越南比较文学的主要著述,勾勒了越南比较文学学术研讨方面的开展情况。最后,追溯了《诗经》对越南文学的影响,探讨了越南文学对中国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介绍了陶渊明、李白、杜甫在越南的接受与影响,总结了越南比较文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卜松山(Pohl,Karl-Heinz),1945年生于德国萨尔兰州.1970-1975年间在汉堡大学学习汉学、日本学、艺术史.曾在台湾辅仁大学学习中文.后在波恩大学东方语言系中文专业学习,并获现代汉语翻译文凭.197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学习,获得硕士学位.1982年,以论文《郑板桥:诗人、画家、书法家》获博士学位(该书1990年德国《华裔学志研究丛书》之一).次年,任威尔茨堡大学汉学系高级讲师.1987年,任图宾根大学中国文学和思想史教授.1989-1991年,任该校汉学及朝鲜学系主任.1990-1991年,任该校文化学院院长.1992年,任特里尔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文学史、美学史和思想史,著有《论叶燮的〈原诗>》《与中国作跨文化对话》《中国的美学与文艺理论——从远古到现代》,主编有《桃花源——陶渊明诗集》,合编有《寻找光明的黑眼睛——八十年代中国作家创作谈》等,翻译了李泽厚的《美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界交往的日趋频繁,中国学者开始将本土批评话语的建构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之中,由聂珍钊教授创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中国学界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这一批评范式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参与和讨论。为推进学界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缘起、核心概念和具体运用等重要问题的理解,这次访谈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以一位在桂子山成长起来的杰出学者的身份,结合自己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聂教授谈了自己对学者的应有担当、品格和文风等问题的看法。随后,聂教授对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一些核心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最后,针对提问,聂教授还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未来走向及其在族裔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8.
晓苏:汪老师,您好!听说您近年就语文教学与文学批评做了一些深入研究,语文教学与文学批评有关系吗?汪政:是的,是我与南京师范大学的何平老师一起做的,最近将结集为《阅读的解放》出版。我以为语文教学与文学批评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可以这样说,  相似文献   

19.
左翼文学是研究无产阶级文学特性的经典文本,它所潜藏的指导民众的精英情怀,在精神气质、思维特征乃至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启蒙情结。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对“参西法以救中国”,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的文化政治的再度阐释。  相似文献   

20.
文学教育的工具情结使文学教育缺乏独立性,被世俗功利所牵制。文学教育不应该追求“当世之用”,应该发挥其传承民族精神、提升个体灵魂的“无用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