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张萌 《海外英语》2012,(13):167-168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的一部力作,入门中国哲学必读之书,在此书英文版问世三十多年后由冯氏弟子涂又光翻译成中文。该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了《中国哲学简史》汉译者的主体性因素在汉译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马明宇 《海外英语》2023,(22):68-71
为探究冯友兰和妮娜·科里亚两个译者关于《庄子》内七篇的词汇丰富性,运用RANGE软件对译文文本进行处理分析,将词汇丰富性分为三个维度:词汇密度、词汇多样性和词汇复杂度,得出的数据运用两个独立组比较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两个译本在这三个维度是否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妮娜译本的词汇密度和词汇多样性显著高于冯友兰译本,而两个译本在词汇复杂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体现了两个译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进一步延伸了《庄子》英译本的研究,也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维度。  相似文献   

3.
师刚才学习了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谁知道冯友兰是什么人?(生无言。)师冯友兰是当代数一数二的哲学大家。是我们南阳人,他和他弟弟妹妹,都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冯氏三兄妹”。这么亲近的名人,我们为什么不知道,这是因为我们对哲学非常陌生,我们所接触的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比之下,冯友兰的只是民间哲学。现在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够接触到像冯友兰这样的哲学家。师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考虑第一个问题:冯友兰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师第二个问题:冯友兰认为精神境界可分为几种?都是什…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认为哲学是不合实用,不能用于实际,但计算器科学中的"物件导向"理论却有许多方面与冯氏《新理学》一书中的哲学思想十分吻合,透过比较两者的相似之处,能了解哲学是有可能被用于实际,而不止于真际。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近代哲学的演进看,冯友兰哲学思想中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他在重建形上学方面的尝试。在《新理学》中,他从狭义的天边角度,试图建构形式化的形上学.并相应地表现了离开人道而谈天道的思辨倾向;但在境界说中,又力图将天道与人道、本体论上的"有"与人自身的存在沟通起来,从而对思辨的形上学有所起赶。本文以冯友兰哲学的上述逻辑行化为主线,从天道与人道、理性与德性、思议与言说、存在与境界诸方面,分析冯友兰在重建形上学过程中的理论得失,并注意揭示冯氏哲学思考与传统形上学和现代哲学之间的关联性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西方人了解或认识中国哲学当然主要是靠翻译本。《老子》作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一,历史上有过多种译本。本从哲学要领的术语化及风格两处方面简要地、对比性的对《老子》的三个英译本进行了评论,认为新译本有可能在吸收旧译本的基础上而优越于旧译本。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与西南联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以哲学家、哲学史家名世,但冯友兰也是一位教育家。作为西南联大文学院长,冯友兰坚持民主办学的理念,以丰硕的学术成果,教书育人,培植西南联大的人文精神,服务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为西南联大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冯氏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的冯学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14,(28):60-61
康德《论教育学》于1803年问世,至今已整整200余年了。1776~1787年间,康德在其执教的柯尼斯堡大学开设的教育学讲座中先后四次主讲教育学,在康德逝世的前一年,他的学生林克整理了康德讲课的笔记,以《康德论教育学》的名称出版。 《论教育学》之前有两个中文译本,一个是在1925年由教育学家瞿菊农先生翻译,并收入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中的《师范小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另一个则是2001年台湾学者贾馥茗等人的合译本。相对以前两个依据英文版的转译本,这里推荐的译本是译者从德文版直接译出。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河南唐河县人(1895—1993),美国蒲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博士、印度德里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主任、校长,清华大学负责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主任,北京大学知名教授。著有《新理学》、《新世论》、《新世训》、《新原人》等贞元六书,《英文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松堂自序》、《三松堂全集》九卷,约600万字。是中国当代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学贯中西、五车巨富、学术泰斗,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人,全球有六十三个国家开设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长足弟子遍布世界。  相似文献   

10.
《史记》在历史、文学、文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美国,《史记》的两次重大译介工作分别由华兹生和倪豪士及其团队完成。华译本更注重文学性与可读性,而倪译本更强调学术性与严谨性,两个译本虽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是极为优秀的译本,都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 《读书》1995年第11期高瑞泉博士的《智慧之境》一文,是怀念已故著名学者冯契先生的。赖有这样的文字,无缘亲炙冯契先生教诲的我辈后生,终于可以想见到更真实、更亲切、更丰满的冯契先生。文中言及:“以一人之心力,独自条贯系统地写完自先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整部中国哲学史,舍先生之外,不知至今是否有经二人?”此语似可斟酌。据我们所知,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长期沉醉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先后撰有《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1—7册)等著作。这些书大都具备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独立完成;二是贯通古今。其中前几部均完成于解放前,无法涉及到更晚的哲学史。而《新编》系解放后的新作,其第七册更是专门讲授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哲学史。惜这部直至冯友兰先生去世前才最终“绝笔”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不能和前面六册一样在同一出版社出版。……它在香港出版了,只是将书名改为《中国现代哲学史》”。(《读书》1995年第4期,汪子嵩《海阔天空我自飞》)知情者说,冯友兰先生在晚年已“失其聪明”,著述赖有他人相助。而冯先生《新编》七册的最后一章中言明:“我真感觉到‘海阔天空我自飞’的自由。”(同上)故全书的筋骨血脉均得之于先生,殆  相似文献   

12.
胡洁 《考试周刊》2008,(47):213-214
《圣经》是一部基督教典籍,影响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圣经》原文主要由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写成,现在《圣经》已被翻译成两千多种语言,遍布世界各地。《圣经》早在唐朝就传入中国但只是局部翻译成汉语,明清时各种译本层出不穷,而1919年官话和合本的出版标志着《圣经》中译达到一个高潮。目前中国通用的是和合本和现代中文译本,两者翻译风格迥异,具有极大的比较价值。本文略介绍这两个译本及其翻译原则,着重对两个文本进行对比,认为和合本是《圣经》中译的一个经典,但由于年代久远,需要修订或者重译,而现代中文译本可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家族经过几代积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冯氏家族文化。其家族文化既具有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优良品质,又能够对之进行创新发展。这一家族文化传统对冯友兰幼年的健康成长与后来巨大成就的取得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致容庚手札两通。一通书于1927年5月,《三松堂全集·书信集》未收,《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也未记载;另一通书于1939年11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名人手札选萃》未收,《三松堂全集·书信集》收录,据《燕京学报》第26期(1939年12月)抄录,题为"冯友兰覆书"。此手札是针对李世繁撰写批评文章《评冯著中国哲学史》的回复,主要答复了三方面的质疑:详略的取舍问题,选录原文过多的问题,入选的资格与标准问题。冯友兰的答复语气非常中肯,只针对具体的学术问题,实事求是,公平讨论,既不媚好说假话,也不攻其一点而不见其余,更不进行学术之外的人身攻讦。  相似文献   

15.
施耐庵的《水浒传》,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东西方各国。西方最早七十回全书译本是德.书名为《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为《中国的勇士们》,英译本为《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译得最好的要算1938年诺贝尔学奖获得、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中名字赛珍珠)的译本,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最早被译成外文本是1757年的日文译本,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年了。1872年——1873年香港出现了英文的林冲故事的节译,名为《一个英雄的故事》。1922年法文的前十二回译本名《中国的勇士们》。1924年德国鲁德尔斯贝格的德文译本,一本名为《圣洁的寺院》,节译的是杨雄与潘巧云的故事;另一篇是《卖炊饼的武大不忠  相似文献   

17.
四大名著之一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在越南传播已有三百多年的时间,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而越译本的《西游记》的频频问世,在传播中国典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两个最有影响力的越译本是瑞亭译本和如山译本。本文以这两个译本为依据,重点介绍句对齐、标注及检索等整个一对二汉越平行语料库的创建过程,旨在为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西游记》越译对比研究提供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8.
德译本《金瓶梅》共有两种,一是1950年弗郎茨·库恩的节译本,一是奥托·祁拔兄弟翻译的全译本。现把奥托·祁拔兄弟翻译《金瓶梅》的情况及其在学术界的地位介绍如下。奥托·祁拔生于1880年,父亲是东普鲁士里克市一名邮局官员。在兄弟姐妹五人中,奥托排行第四。他的哥哥阿尔图尔年长两岁。奥托的父母均在中年相继去世,兄姐五人便成了孤儿。叔父和姨妈收养了他们。奥托兄弟后来在柯尼希斯堡住读,中学毕业后,一起进入大学,奥托学习法律,阿尔图尔学习语言。1905年奥托参加了普鲁士皇家海军,不久开赴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青岛,从此,他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奥托在中国学会了中文,从老师那里得知《金瓶  相似文献   

19.
施耐庵的《水浒传》,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东西方各国,在17世纪的江户时代传入日本,后被译成12种文字在各国发行。西方最早七十回全书译本是德文,书名为《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为《中国的勇士们》,英译本为《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译得最好的要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中文名字赛珍珠)的译本,她精通中国文字,谙熟中国社会,根据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译成,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在日本流传最广,不同的日译本有吉川英治的《三国演义》、三间评介的《三国志演义》、村上知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三)漂亮的"不忠实",忠实的"不漂亮"中国近代史上的翻译家当推严复。赫胥黎的《天演论》就是他首次译成汉语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就译文的文体而言,严译《天演论》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天演论》现已有两种中译本.除严复的译本外,还有一种译本,这就是1971年由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译本。两种译本文体不同,风格迥异。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