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文悟读1.《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读文章的起始句“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会让人产生一种猜测:托尔斯泰墓一定壮观、堂皇、巍峨。但是初读完毕,便发现这个猜测错了!托尔斯泰墓“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然而就是这么一座“无名墓冢”,却何以能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使人怀着敬畏之情?没有别的,能剧烈震憾每一个人内心情感的,恰是托翁墓的朴素,那逼…  相似文献   

2.
示例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它的副标题是“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我们细读这篇文章,就会发现,《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且你还会发现文中有一个明显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无言的震撼     
前年去俄罗斯,有一件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能去托尔斯泰庄园,没有能去看一看被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称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托尔斯泰墓地。在普希金的故居中,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阿赫玛托娃的墓地前,我都情自禁地想起了托尔斯泰,想起了他的与众不同的墓地。为我提供这种想象的依据的,便是茨威格的那篇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相似文献   

5.
重复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其作用是强调某种感情,增强语言气势,增加韵律美。在《世界最美的坟墓》中的“重复”这一用笔,不仅仅强调了坟墓的朴素,突出了作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更主要的是引起读者的对比和联想,激荡读者情感,促使读者体会托尔斯泰的伟大。  相似文献   

6.
罗欣 《学语文》2003,(1):17-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所选《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文学家茨威格在1928年拜谒托尔斯泰墓后写下的一篇著名散文。在研读、执教这篇文章后,我们觉得人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有值得商榷之处,特献疑于此。  相似文献   

7.
茨威格为了表达他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著写了《世间最美的坟墓》,通过对该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感悟生命真谛,确立崇高的人生追求,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钟芳 《留学生》2014,(22):56-56
一座朴实简陋的长方形基地,安详地躺卧在一个叫图拉州亚斯纳亚·波良纳的离莫斯科只有193公里路程的小镇上,但它却是“世间最美丽,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这就是享誉世界的俄罗斯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墓地。近日出差俄罗斯,有幸与这位最敬仰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作了一次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9.
师 :同学们 ,知道世间最美的坟墓是谁的吗 ?生 :托尔斯泰的 (异口同声 )。师 :这么说 ,我今天上的课文早就“泄密”了 ?生 1 :不 !我们从一开始领到书就关注《世间最美的坟墓》了。 (幽默的回答 ,引发笑声。)师 :请翻到这一课 ,快速默读 ,眼、口、手、脑并用 ,解决三个问题 ,请  相似文献   

10.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1928年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之际拜谒托翁墓后写下的抒情性散文,后被我国翻译家张厚仁译成中文,在选入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时,编者作了适当的修改,透过这些修改的文字,我们可以揣摩到修改者锤炼语言的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教材注为:“庐冢(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这里指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庐。屋舍。冢,坟墓。”这样的注解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2.
案例背景茨威格为了表达他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著写了《世间最美的坟墓》,通过对该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感悟生命真谛,确立崇高的人生追求,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关于托尔斯泰,大部分学生知道他的三部巨著, 但对其作家背景、历史背景并不熟悉,加之学生生活阅历较浅,所以适当补充背景知识是必要的。针对高  相似文献   

13.
(配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列夫·托尔斯泰》)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  相似文献   

14.
感激     
写文章要想感动人,就要学会 抒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要 真实、要感人,真实是感人的基础, 感人是真实产生的结果。所谓真实 就是真情实感,把自己对人对事对 物的真情抒发出来;所谓感人就是 用高尚的情感去感动读者,使读者 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当然,要真正 做到感人,还应注意表达方法。表达 要恰如其分。一般说来,表达有两种 基本方法:一是直接抒情,文中的人 物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 二是间接抒情,或通过记叙、或通过 写景、或通过议论,有的还多种方式 连用。除此之外,“结尾煞住”、“以 歌作结”、“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著名作家茨威格先生 192 8年俄国旅行的一篇游记 ,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要求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一、重难点的确立和突破高一的学生面对突然加深的课程大都会有一种惊慌之感 ,新的语文教材又打破了传统的“三大文体”的编排体系 ,学生面对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些茫然 ,但是高一的学生对文字的浅表信息一般还是能把握的。教学重点定在“列夫·托尔斯泰墓的特点”上就是尊重了这一事实。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 ,定向提取精要 ,抽取重要信息 ,从中感受到阅读成功后的喜悦 ;然后进一步要求学生概…  相似文献   

16.
爱美,追求美,表现美是人的天性,也是教育工作者培养人的目标之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特别是表现美,应该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大任务。 汉以气势与古拙为美,宋以精细轻柔为美,唐朝从宫廷到民间却爱好丰满妩媚。同为长城,秦牧认为它“雄伟而又潇洒,庄严而又矫健”,鲍昌却认为它是“凄婉”、“封闭”、“愚钝”的标志。以建筑而言,托尔斯泰的墓穴只不过“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但从托翁的人格而言,却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可见,时代  相似文献   

17.
我在俄国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  相似文献   

18.
首先必须明确阅读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阅读。从阅读活动的价值角度回答:它是检索、发现和评价信息的过程。从阅读活动内在的心理驱动机制角度回答:它是阅读期待产生、解决、解决的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连续延伸、环环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为冽,健全的、成熟的阅读心理活动过程一般是这样:从读题时就自然生发思考和阅读期待——谁的坟墓?怎么样的“美”?为什么说是“最美的”?等等。这样优秀的作品几乎每一句话都有“诱惑”读者往下一句阅读的“勉力”,而读者也有接受其“诱惑”的敏感。这是因为优秀…  相似文献   

19.
倪文锦主编的中职《语文》教材中《世间最美的坟墓》是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很值得我们咀嚼鉴赏。集各种美于一身的托尔斯泰给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了一个全新的取向和定位,他传给世人的是无比的敬仰和摄魂的撼动。托尔斯泰,一个朴素、绝美的名字深深植根于世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20.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世界文学的一代宗师,俄罗斯不朽的艺术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活动中,创造了登峰造极的成就,被高尔基誉为人类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他的作品“朴素和自然是任何一个小说家都难以达到的。”(《欧美作家论列夫·托尔斯泰》112页)按照他自己的意愿造起来的坟墓,更是把他的纪念碑式的朴素静人了后人。著名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于一九二八年在俄国旅行时,瞻仰了托尔斯泰墓,写下了充满真情和至理的游记《世界最美的坟墓》,今年高考,把这篇短文选入现代文阅读,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 “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一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