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路,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围绕中心、谋篇布局所展开的思维线索,即作者构思的脉络。“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思路教学法,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摸清、理解作者的思路,找出字、词、句、篇维系的线索,寻找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轨迹,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胳的一种方法。《蛇与庄稼》(五年制第八册第20课)是一篇逻辑性很强,充满哲理的优秀散文。文章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有着各种简单的或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陈英 《江西教育》2000,(11):32-33
叶圣陶先生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一语文教学思想方法,归结起来就是要“遵路”、“入境”与“悟神”。这里所说的“路”是指文章作者的思路,即作者写文的思维过程;“境”指作者的思想境界,文章的中心思想;“神”指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遵路”,就要引导学生弄清字词句段篇的各种关系,探明作者思路;“入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悟神”,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领悟语言,捕捉语言的神韵。…  相似文献   

3.
板示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教材内容结构图”是板示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教材结构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思考问题和加强记忆。虽然只是寥寥几行词句,却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学生把握文章重点,理清文章脉胳,弄清作者思路,比较结构特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份结构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思路是作者匠心独运所在,在课文中或明或暗,或藏或隐,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巧妙引导,把作、教、学三者思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寻找探路,理清脉路,体会情感,明理识真。一、导题探路课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常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反映文章的主题思想。在新课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务必正本清源,走出“重结果,轻过程”的误区,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现——展现课文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脉胳,展示教师自己阅读.写作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暴露语文学习的思维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聪 《山东教育》2020,(11):26-27
标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语文课文标题“居文之首,勾文之要”,它可能涵盖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能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可能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对文章内容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可能含义深刻,意蕴悠远等等。标题不仅是作者匠心独具的思考成果,也是读者走进文章、走近作者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透过“散”的外表,把握内部脉胳,理出作者的思路。本单元编入的五篇散文,前四篇都是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着重抒发作者的情怀,是托物寄意的散文;后一篇则是寓深情于娓娓叙谈之中,是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带有抒情成分。托物寄意的文章,在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常常是以某一具体事物为抒情的出发点,展开丰富联想。如《井冈翠竹》以竹喻人,由井冈翠竹在各个革命时期的贡献即景生情,或引起对往日战斗生活的回记,或展望翠竹必将作出贡献,表面看起来很“散”,实际上所有材料都是由“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一线索贯串起来的,脉胳十分清楚。又如《白杨礼赞》,起笔赞美白杨树不平凡,转而写黄土高原的景  相似文献   

8.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应注意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所说的“遵路”,也就是指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就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作者思路清晰了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纲”。不言而喻,“纲举”才能“目张”,这样我们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内容,进而对那一行行文字的含义一目了然,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是所寄托的思想一览无余。那么,应如何把握文章思路呢?我认为有四法可循。一、抓文章体裁特点法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结构规律,因此我们阅读时,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理清作者的写作…  相似文献   

9.
发挥板书设计优势综合培养学生能力湖南沅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李燕一、板书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读文章就要凭借书面语言认识到它反映的是什么事物,体会到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者如按照作者的思路,设计出反映...  相似文献   

10.
《赤壁之战》是篇布局谋篇、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十分出色的范文。针对学生写文章抓不住重点,不会合理剪裁的情况,我在疏通课文,归纳讲解古汉语知识之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学习该文的写作技巧。赤壁之战,史实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场面广阔。为了让学生掌握整篇课文的脉胳,从而领会文章的写作特色。我顺着作者写作思路把它列成板书提纲。  相似文献   

11.
周中全  张韬 《云南教育》2003,(28):38-38
教学思路一:紧扣标题循序教学先引导学生索解标题含义。“军神”一词有什么含义?所谓“军神”,是指能力和德行高超、性格刚毅的军人,带有褒扬、庄重的色彩。次引导学生说出“军神”指谁?作者是怎样紧扣标题展现“军神”形象的?通过预习,学生不难说出“军神”指的是刘伯承。难点是理解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依循什么线索、紧扣标题来记叙和描写的。通过阅读课文,启迪学生思考,知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的线索来写。求治——镇定自若。刘伯承眼睛受伤,来院求治,反映了他虽受重伤仍然镇定自若,保持临危不乱的军…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要从文章思路入手,组织阅读教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怎样从文章思路入手组织阅读教学呢? 一、揭示文章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文章思路从文章表面是看不出来的,它存在于文题和行文之中。在学生学会生字新词之后,教者要根据文章思路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路,采用恰当的教路,给学生铺搭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并引导学生弄明白文章是记叙什么的,是通过哪些材料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或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全文的,从而揭示文章思路。如《手》(六年制九册19课)一文的教学,教者出示几个问题,以提供文章思路的线索:①文章是记叙什么的?②通过哪些材料记叙的?③这些材料与文题有何关系?学生通过读思、讨论,弄明白了文章是记叙白云冈公社大磨岭大队教练组组长陈秉正的;是通过他农业劳动技术全面、高超,教练农活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用《语文教学二十韵》总结了他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其中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两句。他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对这两句话作了阐释:“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文章的思路就是文章的脉络。只有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地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真谛。那么,究竟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呢?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都面临一个总结过去开拓未来的课题。本文以“历史清理”为标题 ,综述了现当代文学研究中部分课题的世纪性回顾与总结。以“视角调整”、“方法突破”、“视野拓展”、“脉胳寻踪和文化批判”为标题 ,综述了现当代文学研究在世纪之交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的突破和发展 ,展示了现当代文学研究将更多的融入文化批判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叶老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又说:“教师备课应备在作者的思路上。……能把一篇文章的作者的思路脉络讲得清清楚楚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思路教学的重要性。《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珍君》一样,都是作者血泪迸发、情感激烈而又内蕴深刻的悼文。作为一篇叙事怀人的纪念性文章,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理清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文章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相似文献   

17.
沈丽娟 《教书育人》2007,(11):40-4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的“路”是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中心。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文章的每一章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乃至每个标点,无不都是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的。因此,教学时抓住作者的这个“路”为突破点,循着作者思路总览全局,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就可以收到纲举目张之效。在《炮手》一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叶老这一教学理念。现以《炮手》一文为例,阐述我的这一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主线式板书     
主线式板书是紧扣文章的思路孕育而成。“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老的妙  相似文献   

19.
<正>文有文路,课有课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语文教学要形成融通的脉络,做到文路、教路和学路的“三路贯通”,必须有意识地运用“组织律”。语言好像是一个有层级的“装置”,由词语、句子、句群、语段、语篇架构而成。说话或写文章时,一般都要根据自己的立意,想好一个顺序、一个结构,然后再考虑细节。语脉联结着意脉,它指涉表层的语言、字句的连贯,又与作品深层的气韵密不可分。所谓语文教学的“组织律”,即运用文本内在的结构形式优化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曾有计划地探讨文章思路培养的问题。文章思路的培养问题,我过去一直不够注意、重视,因而在教学中不能自觉地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代自序)》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就是说“遵路”才能“入境”;“入境”才能把握文章的精髓,领会文章的奥妙。学生也只有“遵路”“入境”,才能理解内容,激发感情,把握结构,学到技巧。一、思路问题的引起古人曾说,文章要有物有序。“物”就是指思想内容,“序”就是说文章要脉络分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