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盛唐诗人王维的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后入乐府配乐演唱.成为古代有名的送别曲,称《渭城曲》《阳关曲》,又称《阳关三叠》。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语文课本选有唐代诗人的七首送别诗: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题作《渭城曲》),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般来说,送别诗主要是表达友人间深  相似文献   

3.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①此诗在唐代即入乐歌唱,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阳关三叠》。元二:作者的友人。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②渑(yi):湿润。③阳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出塞必经之地。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阳关。  相似文献   

4.
摩诘的五言律诗《观猎》,一作《猎骑》,通过对一次猎程的描叙,把一个镇戍边塞、雄健豪放、威武善射的将军形象,刻画得神采奕奕,煞是丰满。揣摩全诗,觉得两点技法尤为突出。一、章法新巧整密首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交代了时令、人物、事件、地点。此联,前人交口称誉。沈德潜谓起手“突兀”,似“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说诗晬语》)施朴华说起处“缯绫”,系“倒戟而入,笔势轩昂。”(《岘佣说诗》)各种评说,皆夸发端新巧。按寻常作法,出句  相似文献   

5.
盆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混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盆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嗓,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它刚问世就被乐工谱曲入乐,千载之后,仍为人们咏唱不绝。安西,即唐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古体诗、近体诗的高峰。李白和王维是唐代诗人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作虽然各自色彩纷呈,独为一体,但他们的送别诗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各显风流,相得益彰。仅以《渭城曲》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一比较,以窥异同。1.化有声为无声,意在言外,情在不言中,使两诗传达挚诚的情感有独特的视角和支点。  相似文献   

7.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后人又称"阳关三叠"。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长安任职时为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都护府所作,是著名的送别诗。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四册中编入了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编者还对其加注为:“又称《阳关三叠》、《渭城曲》。”而配套《教参》对“阳关三叠”又没有作必要的解释。现依据有关资料,对其略加介绍。 先看两种权威辞书的解释。 《辞源》: 曲调名,又名《渭城曲》。唐王维《王右丞集》五《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反复诵唱,谓之  相似文献   

9.
张和风 《学语文》2003,(4):14-14
一、新课导入:(打开录音机,播放歌曲《别亦难》。歌曲一结束,开始上课。) 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曲,同学们一定觉得耳熟吧?歌名叫《别亦难》。这首歌曾风靡一时,现在还被  相似文献   

10.
以心相送     
课例:特级教师孙双金《送别组诗》师:(学习《赠汪伦》后)此情此景此人,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汪伦来到桃花潭边送别李白的感人场面。如果用几个字来归纳汪伦是怎样送别李白的,我们可以说——以歌相送。师:刚才是别人送李白,现在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送别人。(简要学习《送孟浩然之广  相似文献   

11.
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在渭城(今陕西咸阳县东)送别友人元二使安西(今新疆库车附近)时,临行依依,思绪万千,深情地写下了质朴而含蓄的七绝诗——著名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由于王维诗的首句提及渭城,因此被称为《渭城曲》。又因此诗中含意致深的“阳关”一  相似文献   

12.
诗词开头有种“逆笔法”,又叫“逆起法”、“倒转法”。它先写果,后写因,是一种“倒装句”。诗词中多用。逆笔法”,这是由于诗词的句子都很短,要不流于平淡,就要考虑如何起得突兀,先声夺人。如王维《观猎》一开始就写:“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意思是说,在强劲的寒风中,羽箭嗖嗖作响,原来是将军在渭城原野上打猎。作者先写“风劲角弓鸣”,就显得气势雄健,先声夺人。这是运用“逆笔”的妙处。如按正常顺序写:将军猎渭城,风劲角弓鸣,就显得平淡无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样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春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初读此作,一般人,尤其是中学生会以为诗中前两句仅仅是对渭城春景的描写;渭城的早晨下雨了,湿润了路上的灰尘;经过雨水洗涤,房屋一新,排排柳树在蒙蒙细雨中显得更为青翠。殊不知这里的“柳”与古代习俗有关。古人好以谐音寓意,这里的“柳”即“留”之意,借杨柳表示挽留友人的情愫。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古诗两首》中的《山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在教材生字表中标读“xié”。依我愚见,该字在这里应该读“xiá”才正确。根据诗歌的表现形式,该诗属于格律诗。格律诗是唐代产生的诗体,讲究字数、韵脚、平仄和对仗。这首诗中“,斜”“、家”和“花”必须押韵。查看《辞源》《、辞海》,斜”字在古代读“xiá”,在现代读“xié”。《山行》是属于今体诗平仄格式中的“仄起入韵”格式,首句必须入韵。试看《山行》的平仄格式:仄仄平平(平)仄平,远上寒山石径斜·,平平(平)仄仄平平。白云…  相似文献   

15.
一、记忆性默写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1.水何澹澹,。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3.,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5.,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6.,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  相似文献   

16.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唐代最负盛名的送行诗 ,曾经被清人王阮亭誉为唐人绝句中的压卷之作。此诗一经传出 ,便不胫而走 ,收入乐府后 ,更是争唱一时。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把它题作《渭城曲》,又称《阳关三迭》。此后 ,“渭城”“阳关”便成了离歌的代称。晚于王维的白居易在《对酒》中写道 :“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取阳关第四声。”刘禹锡的《与歌者》一诗也说 :“旧人唯有何戡在 ,更与殷勤唱渭城”。南宋诗人陆游更在《塞上曲》中借以直抒胸臆 :…  相似文献   

17.
《阳关曲》原名《送元二使安西》,乃王维送别之佳作,唐时即已入于管弦,传唱于唐宋至明清,影响巨大。传唱过程中,其歌词曾有较大变化,其唱法(如何叠唱)亦有每句再叠、每句三叠、末句三叠、后三句再叠等多种说法,其中首句不叠,后三句再叠的说法相对是比较可信的。  相似文献   

18.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是王维前期较有意义的作品。题又作《猎骑》。这是一首描写将军打猎情景的五言律诗。作者运用生动明快的笔法,摄取了猎场上带有特征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塑造出这位出色猎手英勇豪迈、轻捷敏速的形象。作品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三复习回归课本时,我让学生将《唐诗宋词选读》上的诗歌按照题材进行归类,学生提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好归类,不知道归在哪一类诗歌中。我的回答是:这首诗应该归在送别诗。只是学生不信服:判定诗歌的类型,我们可以参考诗歌的题目,送别诗的特点往往题目上有"送"、"别"等字样,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李白的《送友人》等均在标题上有"送"、  相似文献   

20.
宋人歌诗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著腔子” ,即借用现成的曲调歌唱。这一现象 ,前贤略有述及 ,惜未作细致分析。宋人唱好诗 ,所借之腔主要有《阳关》 (《渭城曲》)、《小秦王》、《瑞鹧鸪》、《木兰花》、《竹枝》、《柳枝》、《鹧鸪天》等 ,所歌诗体主要为七绝、七律。歌七绝多用《竹枝》 ,歌七律惯用《瑞鹧鸪》。歌唱方法或加和声 ,或用叠 ,或依字而歌。文中对之作了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