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玉米的馨香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黄昏了 ,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 ,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 ,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站在名为“秋收指挥部”的帐篷前 ,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早晨 ,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 ,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 ,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 ,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明天一早 ,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 ,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 ,必要时 ,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执行。乡长说。三儿知道 ,那片惟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未成熟 ,它属…  相似文献   

2.
只因为上级的一道指令 ,就不顾本地的具体情况 ,漠视人民群众的利益———《玉米的馨香》一文中 ,作者寥寥数笔 ,即将“乡长”这个小官僚的形象展现于读者眼前。一季的收成对辛劳的农民而言不仅意味着丰收的喜悦 ,更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作为为政一方的父母官 ,“乡长”对辖区内农民的生活生产情况理应相当熟悉。但是“乡长”为了完成“秋收进度” ,不惜出动拖拉机 ,要将依然“葱葱郁郁”的玉米“搞掉”。“乡长”体现了那些与人民距离最近的基层干部对群众利益的冷漠与麻木 !对待自己的下级 ,这个职位不高的小干部也是毫不体恤的。对“…  相似文献   

3.
人无时无刻不面临着选择 ,而正是在选择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人 ,了解了一个人。小说《玉米的馨香》中 ,主人公三儿面临的就是前途和良心的选择 ,结果他选择了良心。我们可以说他有着高贵的品质 ,善良的心地。但他不是一个类型的英雄 ,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的人。因为从小说的字里行间 ,我们可以看到三儿的思考 ,三儿的痛苦 ,三儿的犹豫 ,从服从乡长保住饭碗到抗拒乡长扔掉饭碗有一个明显的、曲折的过程。从接到乡长的命令的那一刻 ,三儿就开始了选择 ,起初 ,从良心上讲 ,三儿是不愿意刨掉那片玉米地的 ,所以“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最棒的玉米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房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一个颗粒饱满、裹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随声附和地称赞着。收获那天,老婆婆只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并没有把它摘走。“老婆婆可能眼力不太好,没注意到我,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他的玉米,唯独没有摘这个棒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第三天,第四天,老婆婆没有来,…  相似文献   

5.
最棒的玉米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一个颗粒饱满、裹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棒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点头称是。收获那天,老婆婆只看了看这个棒玉米,并没有把它摘走。“老婆婆可能眼力不大好,没注意到我。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自我安慰着。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许多的玉米,可还是没有摘下这个棒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第三天,第四天,以后的好多天,老婆婆再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6.
最棒的玉米     
有个老婆婆,种了一大片玉米。秋天来了.一只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儿十分自信地说:“老婆婆肯定先掰我.因为我是最棒的玉米!”可是,老婆婆并没有掰它。“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好.明天一定会把我掰去!”第二天。老婆婆又掰走了别的玉米。一连几天,老婆婆都没有来,玉米沮丧极了:“我总以为自己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7.
最棒的玉米     
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是收获的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它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  相似文献   

8.
种玉米     
我把豆子和玉米种在黄泥土里。过两天,豆子发芽了,玉米却没有发芽。第三天,玉米还是没有发芽。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来想去,不知道原因,就跑去问爸爸。爸爸说:“黄泥土缺乏营养,不适合玉米生长,当然长不出芽来。”我赶紧给玉米换上了黑泥土。过了几天,玉米芽就长出来了。种玉米$湖  相似文献   

9.
小熊种玉米     
秋天到了,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长出了玉米,小熊见了非常高兴,他忍不住跑到地里掰那些新鲜的玉米来吃。只见他吃了一个又一个,不一会儿肚子就吃得又圆又鼓,还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他摸着肚子再也吃不下去了,可是手上的玉米他又舍不得扔掉。心想不如把这些没吃掉的玉米拿回去种,那冬天可就不愁没吃的了。如此一想小熊又高兴又兴奋,抱着玉米说:“对,这就回去种玉米。”小熊抱着玉米一蹦一跳地回了家,风风火火拎着小铲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坑,把玉米棒子埋在坑儿里。他心想:“我最爱喝牛奶,要是我每天用牛奶浇灌玉米,那么长出的玉米不就变成牛奶味的了吗?”小熊觉得自己真聪明,简直就是一个天才。  相似文献   

10.
假如我走马上任班主任,我首先要泼三盆凉水。第一盆凉水,先泼给我自己。为什么呢?因为水是火的克星,而许多班主任心中都藏着一把“火”的。随着这把“火”,难免要“火”向胆边生,闹不好要“杀人”的,或许人们甚至包括班主任自己都会大睁了眼睛:杀人?这可能吗?然而这是事实。不信且让我从报端随手拈来几例与诸君瞧瞧。比如因作业没做完而被痛打100鞭的;比如因犯了一点错,脸上就被刺了个大大的“贼”字的;比如因迟到一小步,就被逼得跳楼的;比如因没来得及交学费,被勒令退学、逼向死途的……够了够了,凡此种种,不是“杀人”是什么?究其原因,我…  相似文献   

11.
考泽是美国艾奥瓦州的农民,以种植玉米为生。种玉米,卖玉米;再种玉米,再卖玉米……几十年来,考泽一直在农田里重复着这个工作。每年秋收,考泽总会出神地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玉米,幻想着这些金黄色的玉米会变成金灿灿的黄金。  相似文献   

12.
“我不。”     
“无所谓”,大家经常这么说,可说着说着,“咚”!掉水塘里了;“我不”和“无所谓”差不多,结果也好不到哪儿去。反正我的祖母告诉我说,就是因为总把“我不”挂在嘴边,那个磨坊主才不得不背井离乡,还把鼻尖儿给削了。  相似文献   

13.
种玉米     
枫霖 《初中生》2005,(12):10
美国一位农民每年都会因为培植出来的玉米而获奖。一位记者前去采访,他想知道农民是如何种植的。然而让他惊讶的是,那个农民所谓的秘诀就是与邻居共同分享优良的玉米种子。记者问:“既然你知道你的邻居每年都会参加比赛,你为什么还要与竞争对手分享最好的玉米种子?”“这是必须做的事!”农民回答,“你不知道吗?玉米的花粉会随风从一块玉米田飘到另一块玉米田。如果我的邻居种植低劣的玉米,我的玉米质量就会深受影响。”记者顿悟。实际上,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选择宁静的人一定要帮助邻居宁静下来。选择快乐的人一定要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4.
穿过玉米地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谁能忘记玉米地呢?童年时,我们常在玉米地里做游戏,有时把玉米须粘在嘴边,假装自己在唱戏,有时,在玉米地里捉迷藏,而我最喜欢的是在玉米地里赛跑,咬着嘴唇,等着“一、二、三,开始”,便躬着身子,像风一样,在玉米地里疯跑,玉米叶子“呼啦呼啦”地在头顶掠过,等到了终点,才发现自己的手臂被划出了一道道的红印,有点痒。到了晚上,划破的地方会越来越疼,像被虫子恶狠狠地咬了一大口。那时便会遗憾地想:穿过玉米地的感觉真好,可是,要是玉米叶子不划手就好了。长大之后,特别是做了班主任之后,我越来越觉得,在班级管理中,有些事情,…  相似文献   

15.
玉米节     
早饭过后,我们一家人用三轮车拖着满满的几袋玉米,去乡政府参加一年一度的"玉米节"。我们来到乡政府大院,院子里早已人山人海,会场中间的横幅上写着"洞市乡玉米节"。乡长坐在主席台上,用高音喇叭招呼着各村来的农民代  相似文献   

16.
妈妈在园子四周种了些玉米,我常去看看,眼看着它们一天天的长大。一天早晨,我发现结了小小的玉米棒子,心里很高兴,希望它快快长大。可是过去了一天、两天、三天,感到它还是老样子,我急了,心想,是不是玉米养分都被叶子吸收了呢?如果没有叶子,玉米棒子是不是会长得快一点?那我就可以早早地吃到香喷喷的玉米棒子啦!双休日,我来到地里把玉米叶子全掰掉了。虽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还是乐滋滋的。心里想着妈妈见了一定会夸我聪明。晚上,妈妈回来看见光杆杆的玉米梗子,便生气地嚷道:“这是谁干的好事,怎么把玉米叶子全搞掉了!?…  相似文献   

17.
种出好玉米     
有一位农民总能种出最好的玉米。每年,他的玉米都参加本州的博览会,并摘得最高荣誉。一年,有位报社记者采访了他,得知了关于他如何种玉米的一件饶有趣味的事。记者发现这位农民把他的玉米种子与邻居们分享。“你的邻居每年都把自己的玉米拿来参赛,和你竞争,你怎么舍得把最好的种子分给他们呢?”记者问。农民答道:“难道你不知道吗?风会把成熟玉米的花粉吹起,从一片地卷到另一片地。如果邻居种出的玉米不够好,杂交授粉会逐渐降低我的玉米质量。如果我要种出好玉米,就必须帮助我的邻居种出好玉米。”我们每个人应该从中获得启发:如果想种出好…  相似文献   

18.
“县长要敢于作主,拿出钱办教育,这是好样的,要表扬。宁肯少办些其他事业,也要把教育办好。”这是万里同志去年在全国普教工作会议上说过的一段话。我省“东安会议”召开一年来,各地涌现了好些敢于为教育作主的县长。常宁县县长刘积初就是其中一个。刘县长从东安开会回到县里,就对县教育局长说:“教学工作是你们的事,你们去抓;改善村小的  相似文献   

19.
    
窗户外面下着丝丝小雨。就在这一天,老师把雨昕调到了浩儿的身边。雨昕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全年级前三名总少不了她,并且琴棋书画样样皆全,还懂英、法、日三国语言,可谓当今的才女。而浩儿则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学校的足球队主力。这一动一静坐同桌三年。前两年俩人的对话还没有浩儿一个课间说的话多。这情形从上初三开始有所转变,因为“公事”缘故,两人逐渐说上话。上初三的第一天,雨昕突然发现身旁的浩儿变了,上课不再听随身听或看闲书了,而是在那儿认真地听课,仔细地记着笔记。下午放学时,浩儿突然把要回家的雨昕叫住,问道…  相似文献   

20.
任加顺 《云南教育》2008,(11):42-43
期末复习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但因为是知识的再学习,学生少了学习“新知”的新鲜感,加之重复练习,显得枯燥乏味。复习内容挖得太深,“夹生饭”太多;复习内容太浅,进度太慢,总是“炒冷饭”。弄得复习课教师怕教,学生厌学。本文就怎样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淡儿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