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是《考试大纲》“现代文阅读”部分的总体要求。从近年高考题来看,现代文主观题型阅读,材料多为散文作品,涵盖了阅读能力的全部考点: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前两种能力通过主观表  相似文献   

2.
散文阅读题一般特点与解题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阅读自1984年正式登入高考语文试题的殿堂之后,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现代文阅读内容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散文作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一种,在现代文阅读命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近四五年来, 高考全国卷连续选用散文命题,这一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因此,了解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的一般特点与规律,掌握一些解题的思路与技巧,对于帮助考生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是有很大好处的。一、试题评析从1998年起,高考全国卷(包括从2000年起的京、皖等地的春季卷)“现代文阅读”中“文学作品阅读”已采用散文作为主要命题材料,命题形式也渐趋  相似文献   

3.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近年来,随着高考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体裁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成了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热门材料。从1998年到2002年,连续五年考的都是散文。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来看,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不少学生未能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未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以致解题时“跟着感觉走”,从而造成失误。本文试图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谈谈高考散文的阅读技巧。 一、整体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指文章的选材;“神”,指文章主旨,即贯穿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鉴赏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细细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  相似文献   

4.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那么阅读时如何才能把握散文的“形”与“神”呢?一、分清类型,依“类”悟法阅读时,我们要弄清作品是属于哪一类的散文,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分析其“形”与“神”的关系.①写景状物的散文.我们应着力把握其外在的形态(静态与动态)和内在蕴含的精神.因为“情”是“景”的灵魂,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  相似文献   

5.
散文的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相对稳定的一块。散文阅读题也是历年高考语文中考生最难把握的部分之一,分值较高但学生得分率都很低。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明散文阅读的要求与规律,做这类题时缺乏科学的方法,在阅读步骤和解题思维上存在较大偏差,它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重文体特征和整体把握在现代文阅读中,文体不同,阅读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小说有小说的阅读方法,散文有散文的阅读方法。散文的阅读应该抓住其“形散神聚”的特点,先从文章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入手,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并以此作为阅读切入口来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  相似文献   

7.
散文形式多样,变化无穷,因此,大多数同学在阅读散文时常常感到有些困难。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些阅读散文的方法。一、寻找散文的线索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阅读散文要紧紧抓住这条“纲”,弄清它安排组织材料的规律,从而沿着这条“纲”去分析文章的内容,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选材组材的意图。例如阅读杨朔的《荔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教任何体裁的文章时都要揭示作者的思路,散文尤其是这样。这是由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决定的。散文的这种“散”与“不散”的辩证统一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明确:某篇散文“不散”的立意是怎样通过貌似零散的材料得到表现的。这个“怎样”就是作者的构思,就是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因人而异的。散文其“形散”的特点更决定了每篇散文都各有其独特的思路。因此,备课时教师要  相似文献   

9.
<正>散文魅力十足,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散文“形散”,我们在阅读时总抓不住重点;其类型多样,阅读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于是我们常常在散文的迷雾中彷徨苦恼。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通过四个步骤,逐步解开散文阅读的密码。一、形散神聚,解码“特点”散文“形散神聚”。所谓“形散”,即取材广而泛自由,不以固定形式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10.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在全套试卷中有两部分,分别在第Ⅰ卷和第Ⅱ卷。根据2005年《考试大纲》的规定,第Ⅰ卷中的现代文为“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第二大题),第Ⅱ卷中的现代文为“文学作品”(第五大题)。第二大题所选用的材料,甲卷的《计算机能思维吗?》属于计算机科学,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现代文阅读分为小阅读和大阅读两块。小阅读采用社会科学类文章、自然科学类文章轮换方式选材,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出现在第Ⅰ卷;大阅读的材料是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出现在第Ⅱ卷。现代文阅读近年在高考中的赋分为30分,占整个试题分值的20%,试题涉及面广,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成为近年来高考掌握试题中人们最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在复习备考时,除了要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要求之外,还要抓住以下几点解题技法:一、初步了解,观其大略拿到现代文,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作者、体裁及大致内容。是小阅读,看考查哪些(个、…  相似文献   

12.
从1998年开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连续六年考的都是散文阅读。散文阅读已成为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它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外,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初步鉴赏评价能力,即要求学生能够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赏析。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设题角度相对灵活,因此也是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中最头疼、最怕做、最没有把握的难点部分。不过只要我们仔细研读近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散文阅读题,就会感到解题思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散文阅读试题考查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分析文章、把…  相似文献   

13.
<正>一、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现代文阅读就是阅读者通过一定的材料,发挥自我主体作用去掌握阅读策略、阅读方法及技巧,提高理解鉴赏能力的过程。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首先,在现代文阅读中,可以获取全新的知识。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个人智慧的积累,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晶。在现代文阅读中,学生能够明白社会历史的变迁,懂得自然万物兴衰的哲理,全方位多领域地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一、掌握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1.从文章整体入手,理清行文脉络。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其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的"形",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神"与"情"。如2000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材料《长城》,作者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  相似文献   

15.
前面两期我们对新版《考试大纲》中的散文阅读要求做了部分解读除了“理解、筛选与整合”“把握思路、归纳要点”等考查要求之外,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要求还有一些。 读文章,第一要务是读懂作者,即准确把握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还可根据文意进行“推断和想象”,即通过思维活动由已知探求未知这两个考点,都是散文阅读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从1998年开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连续六年考的都是散文阅读。散文阅读已成为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它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外,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初步鉴赏评价能力,即要求学生能够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赏析。  相似文献   

17.
自1984年开始,高考语文“全国”卷(本文摘引、统计的试题材料均出自“全国”卷——笔者注)增设现代文阅读项目,第一次以通篇文章检测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至今已满十年了。十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检测材料,都是成段成篇的文章,所设计的测试题目,都“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十年的现代文阅读题,为中学语文现代文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作了正确的导向,也为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现代文阅读检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宝贵的借鉴。现代文阅读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考生面对陌生的检测材料,无论是判断理解,还是综合表述,都感到心中无数,没有多大把握,因此历年失分率也较高。对十年的现代文阅读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研究,把握命题思路、导向和侧重检测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散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文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文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思想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只要我们把握了散文“形”与“神”之间的联系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下面两篇散文,一篇…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其中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呈逐步上升的趋势,1994和1995年已上升至28分。因此,现代文阅读题得分的多少已成为语文成绩高低的一个关键。 因此,在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中,应把努力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在了解现代文阅读复习的具体方法之前,同学们应首先懂得这一情况,即高考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关系到检测的信度和效度,—般都符合下列原则:包含丰富的信息,特别是丰富的“隐含信息”,便于编制知识覆盖面较广的题目,尤其是综合性题目,适合高中生的阅读特点,包括知识,能力、心理和阅读习惯等等,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日常的阅读实际”。为了体现考查的公平原则,高考现代文阅读材料均取材于课外,但如果我们在复习和应试训练中,完全丢开课本旁收杂学,课外的读物汗牛充栋,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而课本中的文章,都是  相似文献   

20.
通览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大现代文阅读的习题可知,关于"作用类"的考查,是个热点。下面我们就对这一热点作分类点拨,以期对2008年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应考有所帮助。一、文章开头部分的作用1.散文开头的作用例1(山东卷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