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在垂暮之年,坎坷流离,境遇凄悲,常有感怀身世之作。这首五律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它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携家离开成都东下、舟经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作。全诗在章法上采用两截写法:前半写“旅夜”,后半“抒怀”。  相似文献   

2.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的诗,气象万千,或雄浑壮阔,或朴拙厚重,或轻灵幽微,或深情厚意,或邈远淡泊,几乎是无所不有.这首《旅夜抒怀》,是他晚期的杰作,虽只有四联八句,却有百转千回之妙;每一句都恰到好处,令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①有人认为颔联表面上是写流水、暮禽,实际上是作者移情及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②这是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写的一首诗。诗中颈联用了“荒城”“古渡”“落日”等意象,请分析其寓情于景的意境。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秋思陆游利欲驱人万火牛①,江湖…  相似文献   

4.
细苹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痛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相似文献   

5.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首《旅夜书怀》即景抒怀,于细腻的绘景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杜甫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孤独、寂寞与愤慨,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而其中刻意设置的多重对比,尤使全诗的风格跌宕起伏,为沉郁顿挫作了一个独到的注脚。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在诗人的笔下,一个细草微风的“旅夜”,一叶随波飘零的孤舟,本已显出极其的渺小,但杜甫偏偏将视野投向辽阔的平野与奔涌的大江,着…  相似文献   

6.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首诗就是一个丰富的信息库,它不仅融入了诗人创作时的情与景,伴有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搏动着人类生命的永恒脉息。尤其是我国的古诗,更以其精致的词句、优美的韵律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对诗歌的解读,无疑是在感受其优美形式,领会其文字表层下的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首《旅夜书怀》,即景抒怀,于细腻的绘景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杜甫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孤独、寂寞与愤慨,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而其中刻意设置的多重对比,尤使全诗的风格跌宕起伏,为沉郁顿挫作了一个独到的注脚。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在诗人的笔下,一个孤舟飘泊的“旅夜”,一边岸上的细草微风,一叶随波飘零的孤舟,本己显出极其的渺小,但杜甫偏偏将视野投向辽阔的田野与奔涌的大江…  相似文献   

8.
先请看2010年~2013年四年高考安徽语文卷中四首诗八小题。一、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  相似文献   

9.
陆宗成 《语文知识》2003,(12):38-40
诗眼①诗人的艺术鉴赏力。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道眼已空诗眼在。”②即“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语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如纪昀评李商隐《少年》诗:“末句是一篇之诗眼。”  相似文献   

10.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诗后问题。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注]雉(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1)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诗。作者王维是(时代)诗人,字,有文集《》。(2)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两道…  相似文献   

11.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①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②,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注]①人日:即正月初七.②此句言时当正月初七.传说鸿雁正月自南归北.(1)“入春才七日“的“才“字,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渡湘江杜审言秋下荆门 李白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流放途中写的,通篇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_与_对比,后两句是与_对比,用“水北流”来反衬。 ②诗的第_句是全诗的中心,起_的作用。 ③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对杜甫有直接的影响。与杜审言“今春花鸟作边愁”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中的名联: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妒鱼绘,自爱名山入刻中。 ①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川远游时,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明_和_。 ②…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句中之“疑”,其音其义,所见注本、教材或赏析文章,都释曰“怀疑”之“疑”,几成定论。笔者细玩,不无疑窦,兹献于后,求教专家。 诗以题观,当是身处异地的诗人在一个不眠之夜的即兴之作。既然首句明明白白写道“床前”的景象是“明月光”,为什么又转而怀疑是“地上霜”呢?这样岂  相似文献   

14.
阅读杜甫诗四首,分别回答诗后问题。客月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娘市远无兼味,槽酒家贫只旧酷。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禽呼取尽余杯。 1.首联中“但”字是_的意思,它表现了诗人_的心情。 2.领联运用了_的修辞格,表现了诗人之情。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作者诗篇中与这一首风格相近的诗。 答:__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猪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中直接抒怀的句子有哪些? 答:__ 2.领联营造了一种_的意境,运用了_…  相似文献   

15.
原上草     
离离原上草①,一岁一枯荣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 《原上草》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共八句,这里节选四句。在这首诗中,诗人借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精神,激励人们要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历来得到人们的称赞,是千古名句。〔注释〕 ①离离:长而下垂的样子。 ②枯荣:枯萎茂盛。〔诗意」 野草茂盛,长满了整个原野,它们每年都要枯萎一次,茂盛一次。冬天草枯的时候,虽然野火可以把它们的叶茎烧掉,但却烧不尽它们埋在泥土里的根。到了来年春天,春风一吹,它们又破土而出,长满原野,…  相似文献   

16.
诗之有思①,卒然遇之而莫遏,有物败之则失之矣.故昔人言覃思、垂思、抒思之类②,皆欲其思之来,而所谓乱思、荡思者③,言败之者易也.郑綮“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④,,唐求“诗所游历不出二百里”⑤, 则所谓思者,岂寻常咫尺之间所能发哉⑥?前辈论诗思多生于杳冥寂寞之境,而志意所如,往往出于埃(土盍)之外⑦,苟能如是,于诗亦庶几矣.小说载谢无逸问潘大临云⑧:“近日曾作诗否?”潘云:“秋来日日是诗思.昨日捉笔得‘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忽催租人至,令人意败,辄以此一句奉寄.”亦可见思难而败易也.  相似文献   

17.
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关(今四川剑阁县境内),是入蜀孔道,又是历史名胜,历代诗人题咏甚多。这是一首广泛传诵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别是第四句写得太美,容易使人“释句忘篇”。如果不联系作者平生思想、当时境遇,不通观全诗并结合作者其他作品来看,便容易误解。此诗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写了此诗。陆游在南郑,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预军事机密。“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  相似文献   

18.
师(出示小黑板.内容: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草》.先请大家默读两遍,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让学生默读、查字典、思考五分钟.) 生:这首诗主要是写“草”的生长情况. 生:这首诗写的是“草”,诗中有几个词我不太理解,如“离离”“枯荣”等. 师:好,这诗的标题《草》,即是诗反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共同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原”是什么含义?现在,先请大家用“原”字组词. 生:“原”字可以组成:原来、原因、草原. 师:对照第一句的意思,这个原字应取哪一个词才恰当? 生:应取“草原”一词.  相似文献   

19.
一、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高中语文第一册《师说》)对“其可怪也欤”一句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①难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吗?②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啊!③恐怕是件奇怪的事吧?单看其中的任何一句,还都是说得过去的,但联系上下文意,却又都值得商榷了。首先,从句法结构看,这是一个反诘句,“其”可解为“难道”。杨树达《词诠》161页云:“其,反诘副词,岂也。其、岂音近,故二字互通。”“其”的这种用法在古代作品中是不乏其例的。如: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但是,古代山林隐逸之士往往能写出优美的诗篇。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总是性爱于山水,不安于庙堂。王维诗中的“空”,不因富于自然美,还有多少艺术的魅力?唐代诗人郑綮说:“诗思在溺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孙光宪《北梦锁言》);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云:“挥笔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剑南诗稿·偶读旧稿有感》)自然山水作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仿佛是诗歌创作的催化剂,是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审美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