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有两个自我:‘真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人的一生,其实是‘真实的我’不断地设计‘理想的我’,并为将‘理想的我’变为‘真实的我’而不断奋斗的过程。青少年时代正是开始勾画理想自我形象的时代,他们渴望自己能够成功,能成为与明星、英雄一样的人,但他们实际的能力却达不到。正是这种差距,使他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羡慕、效仿的活生生的人物,这就是偶像。”偶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平凡世界里涌动的激情;偶像是一种向上的力量,牵引青少年冲破庸常的桎梏,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2.
一、要认识标点符号的意义.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早在五十年代就指出:“标点符号是文字里面的有机的部分,不是外面加上去的.……每一个标点符号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它们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应该把它们和‘和’‘的’‘呢’‘吗’同样看待,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起腹稿的时候,应该想到词语就同时想到标点;动笔写的时候,也是连文字带标点往纸上写。”(《语法修辞讲话》)这可谓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3.
诗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而在诗歌语言中,每一个词都有它特定的涵义;任何一个词,都不是另外的词完全可以代替的。相近或相似的词中,有的词外延大一些,有的则小一些;有的词感情色彩重一些;有的词甚至在色彩、音韵、声律等方面,都有一些哪怕是很细微的差别。特别是中国古代的近体诗,每句每篇的字数都有规定,本来只有寥寥几十个字的作品,使用某一个字而不用另外的字,效果自然就会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就是指出在诗词中,往往由于  相似文献   

4.
台湾诗人痖弦谈到现代诗的语言问题时,曾讲过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有一年郑愁予到南部作客,那天由洛夫、张默和我陪他到大贝湖玩。我们看到湖边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禁止的鱼’。我说‘这是现代诗的语言呀!’但走近一看,不是‘禁止的鱼’而是‘禁止捕鱼’。‘禁止的鱼’是诗的,‘禁止捕鱼’却变成散文了。”“禁止的鱼”在语法逻辑上显然是不通的,然而为什么这几位诗人却大加赏叹呢?这正是诗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语言具有两个方面的职能,一是传播知识,二是表达情感。由于知识的信息是实在的,具体的,所以要求必须准确、明晰。这是实用性语言的特质。由于情感是虚幻的、抽象的,就要求在语言表达上是鲜活的、形象的,同时也是模糊的。这是艺术语言的特质。前一种职能体现了语言的确定性,即语言与概念的  相似文献   

5.
郑友霄 《语文知识》2001,(12):56-59
清华大学附中的韩军先生在《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八大关系》一文中说:“语文学习不太类似于‘科学化’的数理化学习,可以‘举一’(如例题)‘反三’(做习题),‘举少’而‘胜多’。语文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举多’而‘胜少’,‘举十’才‘反三’。人类语言的学  相似文献   

6.
正哲学研究者叶秀山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牢固的……"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根系。作为母语的中文,还是一种美的存在。小学母语教育只有坚持走民族化、审美化、儿童化之路,才能真正走进母语教育的核心。一、植根民族土壤,找寻母语教育"灵魂"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是个民族性很强的学科。这不仅受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制约,而且还受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心理特点的影响。"母语教育应深深植根于本民族土壤,回归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构建独具民族特点和中国特色、符合中华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习惯的母语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坛巨匠茅盾说:“与其啰嗦而长,毋宁精炼而短。”古人亦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都说明写作语言精炼的重要性,下面试举例说明之。唐代文学家王勃写了两句得意的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传说后来他在水里淹死了,死后还不忘这两句,天天在水上闹鬼,反复含着这两句。后来有一个人从这里经过,听了就说:“你这两句,还不算太好,要是把‘与’字和‘共’字删去,改为‘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好吗?”据说,从此就不闹鬼了,鬼被说服了。这个故事意味深长,概而言之,文无止境,作文务必尽力删除虚字,挤去“水…  相似文献   

8.
二、‘帝制’与‘反帝制’列强导演下的丑剧——‘洪宪帝制’袁世凯的代替满清,在帝国主义只是换了一架新的统治工具,而这架工具正是帝国主义早已‘赏识’的‘强人’,英使朱尔典在辛亥革命时就认为表世凯的名字‘对军队可以起很大的作用’,日人也认为袁世凯之於中国‘确有绝对之势力’(十七)。美国更是‘坚持认定’袁世凯是‘为中国人所能懂得的强的人。’(即是能替美国统治中国的强人)(十八)。而当时是以英帝国主义为首的。但英美日帝国主义‘利用中国的政策有不相同之处:日本是制造中国纷乱从中取利,因之对各种对立势力常同时操纵,英美则常扶持中国一个最反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政府’。(十九)因之在‘帝制’问题上也有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按照现代哲学解释学的理论,文本是一种召唤,它渴求被理解。哈贝马斯说:"文本是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它像一个‘你’一样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现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品德课堂上,学生对  相似文献   

10.
杰克和汤姆来到巴西热带雨林,看到汽车司机正把汽车的输油管的一头插到一棵大树干上的洞里。汤姆奇怪地问司机:“嘿,你在做什么呀?”司机微笑着说:“加油呗!”见他俩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司机告诉他们:“这叫香胶树,能产‘石油’,不用加工提炼,只要点火发动,汽车就可以行驶了。”“啊!原来是这么回事!”杰克和汤姆恍然大悟。“那每棵树一年可产多少‘石油’啊?”杰克问道。“呵呵,每棵树一年可分泌60千克的‘石油’呢。”司机笑着告诉他们。“哇,那么多啊!”汤姆瞪大了眼睛。“如果我们在校园里种3棵这种香胶树,一年可以产多少‘石油’呀?”…  相似文献   

11.
李阳 《中小学电教》2009,(11):82-82
<正>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一、什么是语感夏沔尊先生曾说过:"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  相似文献   

12.
引言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合编的《文言读本》的‘虚字’部分对于‘故’和‘自’的一项用法是这样讲的:“[故](五)与‘自’、‘复’、‘当’、‘应’等副词连用,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其人诚无行,其诗故自佳;卿故复忆竹马之好否?故当是妙处不传;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彼)。[自](四)附在‘故’、‘正’、‘终’、‘犹’等副词后,本身无显明意义(此儿故自可人;正自不易言;终自有尽时)。”这里,《文言读本》把‘故’、‘自’、‘复’、‘当’、‘应’、‘正’等都定为副词,并指出了它们经常连用这一事实。本文准备由讨论《世说新语》里这类副词的单用式入手,进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上正言同志的《鲁迅和郭沫若的两枚同名印章》一文向读者报告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鲁迅和郭沫若不约而同地有过“戎马书生”的称号,并且都以此四字刻过印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佳话。该文说:“郭沫若仿鲁迅以‘戎马书生’自喻,不正是他们‘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的又一证明吗?”我想对此作点补充:郭沫若的“戎马书生”的徽号,原是革命先烈孙炳文同志奉赠的,郭沫若欣然接受。郭老《怀亡友》诗写道: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语言教法与教材专家L·G·Alexander曾经说:“学习语言并不存在‘最佳年龄’,问题是在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应当适合年龄不同的学生。”他又接着说:“幼儿学话快有一个缘故,便是他们出生后头五年,没有其它事情要做;成人则不同,学习得走‘艰苦的路’,……而且时间却要少得多。”本文作者正是就成人外语教学中的方法与时间两大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关于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大致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量词重叠表示"每"的意思.胡裕树(1962):"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形式的量词含有‘每一’的意思."马真(1988):"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的意思,例如‘个个’就是‘每一个’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正一、"本色作文导写"的理论创新"中小学本色作文导写"体系是一个全新的作文教改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的观点如下:(一)作文可"导"不可"教""作文只可‘导’不可‘教’。过去作文教学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作文’课当成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去教。其实,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个人创造活动,学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倾诉。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我曾在一篇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学生的‘负担感’并不一定完全是由于作业多或者作业难而造成的身体上的疲惫不堪;更多的时候,他们感到的是一种源于‘低效作业’的心理负担。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抄写5个生字,每字10遍。这样的作业显然并不算多,也并不难,但对不少学生无疑是负担——因为这样低效甚至无效而又枯燥无味的作业使他们‘心累’!相反,如果我们让学生走向社会,让他们就大街上的错别字、生造词进行调查并写成调查报告,这样的作业所花的时间远远比单纯的抄生难字词要多,但学生显然更愿意去做,因为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上)》2010,(15):159-159
著名诗人余光中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中西两种语言哪一种在诗歌当中更有力量时表示:只能说中文的优点往往是西方语言所没有的,西方语言的若干优点也是中文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9.
(一) 一九四八年春,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先生在‘历史研究法’的课堂上教给我们说:史学目的有二。一个是‘求真’,一个是‘求用’。并举我那时候在报刊上发表的几篇考证‘通鑑’某事应在前一年或後一年而不在这一年之类的小文章为例,说这就是‘求真’的工作。至於‘求用’的呢?这位老师未多发挥,但大意是指为达到某一种政治目的而作的文章,即有所为而为的著作。明显一些说:‘求用’是服务於政治的;而‘求真’是与政治无关  相似文献   

20.
试论“所……者”式中“者”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者”这一结构形式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形式,我们姑且称之为“所……者”式。对这种格式中的“者”字的作用,一般的古代汉语语法论著和教材很少论及,虽有少数几家谈到它,但也只限于提出结论性的意见。吕叔湘先生所著《文言虚字》指出“者”字“具有称代作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者’字指代行为的对象,‘所’字起着指示行为对象的作用。”南开大学古代汉语教研室编辑的《古代汉语读本》认为:“如果‘所’字所指代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可以用一个指示代词‘者’字代替,这时,‘所’字也只起指示作用。”尽管各家对为什么要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