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身陷叛军于长安,于是望月思乡(鄜州)而忧思情炽,以至产生变态心理而吟出了传诵千古的名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思念之情切以至产生人我不分的幻觉:诗人自己幻作鄜州的妻子于闺中独自望月忆长安,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以至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其间还隆重地担心丈夫是否还活  相似文献   

2.
诗圣杜甫的《月夜》中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两句,纪昀批曰:“入手便摆落现境,纯从对面著笔,蹊径甚别。”王嗣奭也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已,已进一层,……词旨婉切。”沈德潜裁这首诗时又说:“反复曲折,寻味不尽。”诗人当时被俘在长安,家小却在鄜州,这时的思家之情,是可  相似文献   

3.
“对写法”是古代诗词作家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他们在写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从对面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作者运用“对写法”撇开自己,写亲人今夜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不知我在何处,如何度过除夕。写亲人思念自己,其实是自己“千里思故乡”。月夜杜甫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时诗人被叛军俘获,羁留长安;妻儿却远在鹿州, 彼此存亡未卜。诗人从对方落…  相似文献   

4.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题为《月夜》的五言律诗.当时,杜甫为安禄山所掳,困居长安;而妻儿却在鄜州(今陕西富县).过去杜甫和妻儿在一起赏月的情景,小儿女的痴情憨态,以及妻子的云鬟、玉臂,都在杜甫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现在牛郎织女,天各一方,于是杜甫便以这些已有表象为材料,凭借自己的想象,而构造出了一幅妻儿望月的图景.那么,什么是想象呢?想象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即是说,表象是构成想象的基本材料,离开了表象,就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5.
一、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的《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相似文献   

6.
《月夜》是诗人在唐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八月,离家鄜州,欲北上灵武(今宁夏),为安史叛军所捉,身陷长安时写下的一首思家念妻之作。此诗对月怀人,因情造象,造语玲珑而章法紧密。尤以其构思精巧、情悲意切,令千百万读者味之不厌,堪称诗苑独放异彩之奇葩。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太子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消息后,一人从郧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路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郝州的妻子。《月夜》一诗就是诗人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心境下写的一首情感浓郁心境苍凉的思亲之作:  相似文献   

8.
秦雨 《教学随笔》2014,(4):25-25
杜甫 作为唐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写下自己的凌云壮志,借月抒发对妻几的思念。“今夜踯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从他的《月夜》中,我似乎可以想象,这个满怀抱负的诗人,在面对妻子时,有男儿的柔情;在面对儿女时,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  相似文献   

9.
<正>是月有情?是人有情。——题记◆杜甫作为唐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写下自己的凌云壮志,借月抒发对妻儿的思念。"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从他的《月夜》中,我似乎可以想象,这个满怀抱负的诗人,在面对妻子时,有男儿的柔情;在面对儿女时,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当我的老师说,此诗是诗人以妻子的角度来写自己的思念时,我一度以为杜甫是封建制度下的大男子主义式人物。后来,认真读了几遍"双照泪痕  相似文献   

10.
古人写诗,常用“对面着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郝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作于至德元年(756)八月,时杜甫在投奔肃宗的途中被叛军所俘。诗人从对面着笔,通过写妻子月夜忆夫的情形,  相似文献   

11.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①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 ?[注 ]:①中庭 :庭院中。②谁家 :即谁 ,“家”是语尾助词 ,无实义。【新读】这是一首咏中秋的诗歌。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 ,丰美的想象 ,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 ,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首句写中庭月色 ,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 ,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树栖鸦”三字 ,诗人将听觉通过视觉表达出来 ,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 ,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由于夜深 ,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如果进一步揣摩 ,更会…  相似文献   

12.
读了《语文知识》2003年第3期刊登的凌士彬先生的《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一文,深受启发。现不揣浅陋,再补释若干常见意象,以供考生复习之用。月亮望月思乡,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几乎成为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  相似文献   

13.
《家教世界》2011,(3):48-4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诗人借寂静的月夜表达了思乡之情。可是诗歌中的“床”宁,却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躺在床上怎么可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  相似文献   

14.
《春江花月夜》全诗共三十六句,其中“月”是全诗的重要意象,总共出现了15次,不仅描写了月的自然之美,更是引发了诗人置身于月夜中对人生哲理性的深思,以及抒发了男女离别相思之情和游子思归的无限愁情。分析诗中“月”意象,能更好体味全诗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正>望月:那时明月照今人 2018年,我的《设计十六日》终于付梓。古人觉得经过十六日的刻苦努力,可实现当初的阶段性目标。农历十六,月明亮至盛,称为“望月”。望月,由望而得月,是望向自身的心境。望向的“月”,是自然之月,也是心灵之月。  相似文献   

16.
李剑 《语文天地》2011,(12):63-64
一、杜甫的望月愁叹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包含忧国忧民思想的诗作中,也有思念故土亲人的思乡情感。“月是故乡明”一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此旬千古流传,成为思念故土亲人,忧国忧民的佳句。“月是故乡明”作为苏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创新导练第三专题,体现着这一单元的整体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诗千载流传,可谓妇孺皆知,明白如话。然而,历代注者译者,皆以诗中之“床”为“卧室之床”,谓诗人是在“旅舍”望月思乡,此解实为大错。试  相似文献   

18.
即事感怀诗,诗人所抒之“怀”是真挚感人的。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赠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即事感怀诗, “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  相似文献   

19.
对每个人来说,一天劳作之后,人就感到累,需要得到给养,尤其是需要得到精神的食粮。读书是一个方面,还有其他的方面……先看看古人临睡前做什么。孔子“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李白“思故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忆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苏轼“怀子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清照“苦思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陆游“忧孤独”(已是黄昏独自愁),辛弃疾“寻觅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20.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诗人借寂静的月夜表达了思乡之情。可是诗歌中的“床’’字,却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躺在床上怎么可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