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企图另辟蹊径,对古汉语使动关系进行新的探索。(一)什么叫使动关系什么叫使动关系?我们来举例说明。《赤壁之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可烧而走也。”把省去的成份补上,即:吾可烧而走之也。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句子的内部结构关系:主语“吾”发出一个动作“烧”,作用在宾语“之”上,使宾语也发出一个动作“走”。(“吾”代黄盖,  相似文献   

2.
自然生命谈     
对于自然科学 ,我恍如一个婴儿 ,没有任何发言权。作为自然赋予的个体生命 ,东扯西拉地谈一点对于自然生命的感想 ,不至于太越界罢。首先碰到一个大难题 ,自在的自然里 ,一切的物都是有生命的吗 ?回答可能绝然不同。许多人会说 ,有机物才有生命 ,无机物没有生命现象。古人可不这么想。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掌门人泰勒斯就认为 :“万物都充满了神”(罗素《西方哲学史》) ,因此他判定磁石体内具有灵魂。远古时代的哲人大约也受到“万物有灵论”思潮的影响 ,以人之魂来比附物之性 ,当然不周全。老聃五千言哲学诗 ,《四十二章》曰 :“道生一 ,一生…  相似文献   

3.
读了余彤辉先生的《也谈“创造性阅读”》(见《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5期,以下简称《也谈》),深受启发。本文主要是谈学习余先生文章的体会,同时也有几个问题向余先生请教。一、对“创造性阅读”的三种理解什么叫“创造性阅读”?目前至少有三种理解:1.阅读 创造。如《也谈》说“任何阅读都要认读理解文本,只有正确理解文本之后才能谈评价、批判或创造,否则就可能是胡言乱语”,“阅读的本质就是获取信息”,“阅读的目的首先必须是接受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而不是创造新意义”。这种理解是将阅读与创造看作互相分立的两件事。反映在教学上,是…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在读《时文选粹》时,发现有一篇文章的作者署的名字是“佚名”。我不认识“佚”字,但看了一会儿,我又发现了几篇文章也是这个叫“佚名”的写的。于是,怀着好奇心,我干脆翻开了目录来数一数,呵,署“佚名”的文章竟有十七篇。我突然对这个叫“佚名”的作者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他(她)究竟是何方神圣?这本书就连世界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文章也只收了一两篇,为什么收录了他(她)这么多的文章?不知是哪个记忆的火花在我脑中闪过。我一下子想起了小学音乐书上有好几首歌的词曲作者都叫“佚名”。想到这儿,我对“佚名”就更充满敬佩之情了。他(…  相似文献   

5.
《诗序》自“诗者志之所之也”以下,都是附在《关睢序》里的毛诗大义。什么叫大义呢?大训重,即是重要的意义,其实是一些贯穿在全书里的带规律性的东西。现在,我们准备从“六义”、“四始”、“正变”和“二南”这几个方面谈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六义”:皮锡瑞氏《诗经通论》云:  相似文献   

6.
夏尔·波特莱尔(1821—1867)是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在散文创作和文艺评论上独树一帜的文学家。他的诗集《恶之花》、散文《巴黎的忧郁》都是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说到波特莱尔对文学的贡献,一般论者都喜欢引用波特莱尔本人的夫子自道:“什么叫诗?什么是诗的目的?就是把善跟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之美。”他因擅写“恶中之美”而备受非难。但是,高尔基却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了这样的意义:他“生活在邪恶中而热爱着善良。”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波特莱尔创作的丰富与深刻又是“恶中之美”所不能包容得了的。波特莱尔也说过:“诗在本质上是哲理,但是由于诗首先是宿命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向“论点说”开一炮》(《语文学习》1991年第9期)反驳之反驳,该文作者余同志又在该刊1992年第4期上发表了《议论文的心志主题》一文(以下简称“余文”),意在以我国古典文论作为他根本不承认议论文有“论点”与“中心论点”这一事实从而另立“心志主题”说的理论根据。但余文的引述,特别是对《文心雕龙》的《情采》、《序志》、《明诗》、《物色》、《时序》、《附会》、《征圣》、《论说》诸篇的引述,除《论说》是直接与议论文有关的外,其余都是关于一般文章写作的泛论。即使是引述《论说》,也是将揭示议论文真谛的文字隐去,而只引出“心与理会”等几句与议论文关系不大的话且作曲意理解。 要谈“议论文”,就要切切实实谈议论文。要在古典文论里找关于议论文的理论根据,首先要弄清我国古代文体的分类。我国古代文体的分类研究,滥觞于汉魏,弘扬于明代,定  相似文献   

8.
去年我在本栏目写过一篇《善用“蒙济”之术,切忌陈词滥调》,谈到写文章要善用名言警句来为自己增色,就要避免“陈词滥调”。也就是说有些句子虽然很好,但用得滥了就不新颖了。比如旧时代形容美女“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等等。再如一个较好的句子传开来,大家都去学,也会成为陈词滥调,例如有支歌叫《都是月亮惹的祸》,于是在报纸上杂志上到处都是:“都是××惹的祸”,看了叫人心烦。这种现象,在当今的媒体随处可见,自然也会影响到我们学生的写作。今年春天有一次我打开电视机,中央台10频道正在播放复旦大学外文系一位名教授的讲演。老…  相似文献   

9.
郭锡良等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释司马迁《报任安书》说:“太史公牛马走:等于说太史公的仆人。太史公: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我们认为这个注释是牵强的。因为它关涉到对司马迁写此文时情感的理解,故不揣鄙陋,辨之如下。考《报任安书》始见于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但到萧统《昭明文选》选录此文时才补上“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的冒头。又,历来对“太史公”的所指理解不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两说:一是认为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李善《文选注》说:“太史公,迁父谈也。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词也。”这个说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一篇文学作品,必定要谈及它的主题。通常情况下,我们分析出来的主题多是明确的。但是我相信许多人都与我有同感,那就是,这个明确的盖棺论定式的所谓主题,总让人觉得还远没有把作品概括尽,或者概括得很不到位。那么,怎么看待一些这样的作品呢?余秋雨在央视《百家讲坛》谈散文时曾经提出过文学作品的“两难结构”或曰“未知结构”的命题,很有启发性。在他看来,凡是伟大的作品在主题上都存在一个两难结构。他举例说,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最终得到一个鱼骨架,他究竟是一个胜利者还是一个失败者?他要打一个大…  相似文献   

11.
也许,是该想一想让儿子走什么样的道路了。“满期”(期,音j(?))之日。妻在他的小脚掌上涂满印泥,然后按在《宝宝日记》的扉页上,那鲜红的图像,便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每一丝纹路都很清晰,每一丝纹路,都像唱片似的记录着妈妈和爸爸的心血。让他在今后,每一年都看一看这只脚印,五十年,一百年后再看,都有新意。小脚印尽管稚嫩但他终究要走遍天下,终究要比他的老子走得更远、走得更深、走得更稳。“满期”是一种民间习俗,也叫“抓期”,是古人发明了来测定孩子未来命运的。“期”者,一年也。一年以后再作人生的选择。尽管这  相似文献   

12.
宁财神的真名叫陈万宁,他说,当初上网注册网名时,他本意是想叫“宁采臣”,就是《聊斋》之《小倩》里那个倒霉的痴情书生,没想到这个名字已被别人抢注。考虑到广东话里,宁采臣谐音宁财神,于是就有了这个网名。在做编剧之前,宁财神曾经是网络知名写手,以写鬼故事和酸段子见长,与李寻欢、刑育森并称为网络上的“三驾马车”。然而,在宁财神看来,网络成名完全就是“走了狗屎运挡都挡不住”。  相似文献   

13.
在孩子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眼里,有时游戏也是学习,童话王国也一样是他们识字、读书的乐园。大家一定都记得窦桂梅所教的《宿新市徐公店》中有这么一个动人的镜头:师:小朋友们急忙跑过来抓蝴蝶啦!生:儿童急走追黄蝶。师:抓到没有?生: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时,一个叫刘宗文的学生大声喊“:老师,请等一等,我马上就要抓着它了!”大家静静地等着他,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兴奋地说:“终于抓住了,嗯,真难逮呢!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说着,还做出手捏蝴蝶翅膀的姿势呢,脸上更是写满喜悦……我们看后,也许都会有一种同样的感触:真羡慕那个…  相似文献   

14.
很多科普丛书在书名上互相套用,例如,有了《十万个为什么?》,就又出了一套《十万个怎么办》?。本书原本想叫《十万个不知道》,后来改名为《不知道的世界》丛书。这不仅是书名的改变,也是编著者在编辑思想和编辑方针方面的更新和提高。 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都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这个过程既反  相似文献   

15.
本学年第一期刊登了《我要自己挣钱上学》的封面故事和《不一样的贫困生白云苹》一文之后,我们收到了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来信,谈感想,谈体会,有的还想通过我们和这两位同学建立联系,交个朋友。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陈秋海同学,则写来了一篇洋溢着“悲壮”和执著情怀的文章《谁叫你是农民的孩子》。他在文中写道:“忍别人之不能忍,受别人之不能受,追求的路上本就孤独。感慨不能良多,行动必须付出。别问自己为什么,谁叫你是农民的孩子!”这种骨气我能理解,但我觉得这种心情是不是“悲壮”了点。作为农民的孩子没有什么可以为此而“悲壮…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论语·微子篇》中的是“子曰”而不是“子路曰” 在《论语·微子篇》中的“子路从而后”,一章,孔子给子路说,荷蓧丈人是隐士,叫他回头再找荷蓧丈人一趟。结果没遇上、回来给孔子交差后有一段议论,即:“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不出来做官是不适宜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的名分怎能废弃呢?只想洁白自身,却破  相似文献   

17.
古人为向他人表示敬意,常采用尊人和卑己的形式来自称。这种自称即第一人称,但不采用“吾”“余”“予”等人称代词,而是有一些习惯的说法。现例举如下:下愚《红楼梦》第120回:“下愚当时也曾与他往来过数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决绝”。牛马走司马迁《报任安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走”意为仆人,“牛马走”意为如牛马般被驱使的仆人。李善注:“太史公,迁父谈也。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词也。”张衡《东京赋》:“走虽不敏,庶斯达矣”。薛淙注:“走,公子自称走使之人。如今言仆矣”。敝人鲁迅《华盖集·…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在著名散文《绿》中,把梅雨潭的绿叫作‘女儿绿’,以此表述他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赞美。什么叫‘女儿绿’?纵观全文,根据有关资料是不难得出解释的。有一种名贵的宝玉叫‘祖母绿’。《珍玩考》说:‘宝石中有祖母绿者,形似玻璃而晶莹过之。’明代胡侍在《墅谈·祖母绿》中说:‘祖母绿即元人所谓助木刺也,出回回地面,其色深绿,其价极  相似文献   

19.
读史铁生的这篇《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仿佛就是在读史铁生的灵魂,他的文字没有那种张扬的“坚强不屈”的气息,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体验的娓娓道来。史铁生就是以明净而睿智的文字,那样纯粹地表达着自己的灵魂,省察着自己的内心,他谈生命、谈生活、谈童年、谈病情、谈死亡,无奈中见执著,阴郁中见微笑,苦难中见希望,平淡中见深刻。  相似文献   

20.
何谓“特”?《辞海》曰:“⑤杰出的;特出的。⑥独。”何谓“师”?汉代杨雄在《法言·学行》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什么叫“特级教师”?特别优秀的教师也。它是我国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