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握新闻研究的动态,了解某个方面理论研究的前沿,这是写好论文的前提。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尤其是远离编辑部的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天不看报(包括电视、广播),就会闷得慌;一段时间不看报,就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因为没有媒介给你提供外界的信息,不知道当前在宣传什么,难以选准自己要报道的方向;不知道哪些已经作过报道,哪些还没有作过报道,失去了判别新闻事实价值量的参照系。 论文写作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第四媒体的论文,你起码要粗略了解理论期刊近期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发了些什么,研究已经拓展到了…  相似文献   

2.
于冰 《新闻知识》2001,(8):14-15
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没有谁敢说没采访过会议的。单是经济方面的会议就有什么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及某一具体部门的行业会议等。采访会议的记者都知道,会议报道既好写,也难写。说好写,是指一般开会的部门或组委会的秘书处大都会给参加会的新闻单位发通稿,或者即使没有通稿,也会发些相关资料,记者要想偷懒,东抄抄西凑凑也能交差。说难写,是指会议报道要想出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什么呢?去的新闻单位多,新闻资源(会议资料、有关人员讲话等)共享,题材上的优势大家都没有,你要不想出些出奇制胜的点子,…  相似文献   

3.
新闻注意是预防新闻侵权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兑现 《今传媒》2005,(2):31-31
大多数从事新闻工作的同仁都有这样的感受:写批评报道行使舆论监督的职权,容易引起新闻官司,写正面报道有时也会引起新闻纠纷。这究竟是为什么?其中的关键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新闻报道与新闻注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国企报道写好不易,研究国企报道的论文写好也不易,要获奖更难。但我认为,只要肯下功夫,学会“在总结中提炼,在提炼中升华”,是可以写出令人满意的经济新闻论文来的。2002年初,我根据湘潭日报对国企报道的实践,撰写了一篇题为《国企报道的角度、力度和深度》的文章(发表于2002年第4期《新闻战线》),这篇反映国企报道的论文,先后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地市报优秀论文和第八届“中华大地之光”论文一等奖。尤其令我“得意”的是后一个奖,它使我这个从事了30多年新闻工作的“老记”,平生第一次走进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接…  相似文献   

5.
“钻进去”与“跳出来”——写好通讯的体会陶发君吴政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几年,我们实在算不上写通讯的高手。然而,由于偏爱通讯,尤其学生时代曾被焦裕禄那篇通讯感动得泣不成声,便特别看重、且经常学习和实践这一新闻体裁。久而久之,也就触摸到几许要旨,写过一些为人...  相似文献   

6.
煤矿新闻的报道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效益三方面,要一个人成日成月成年地向读者介绍这些方面的实际工作和具体经验,这些报道还要对有关单位有所启发或有借鉴作用,无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笔者的深切感受是,写煤矿新闻写久了,往往就会陷入自己不爱写,写出来编辑不爱发,发出来读者也不爱看的怪圈。那么,怎样跳出这个怪圈,让读者觉得煤矿新闻可亲可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在第五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中,有一位从事校对工作的——《陕西日报》刘彦明,他曾于1996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十佳校对”。因为笔者也是搞校对工作的,自然希望向他学习,不由到处查阅检索他的文章和事迹。 很快找到一篇刘彦明写的论文《规范使用语言文字》(《陕西日报》1998年11月10日),但读着读着,一行这样的文字跳入我的眼帘: 一些数字,多一个“0”少一个“0”,小数点放错,数字  相似文献   

8.
请善待作者     
近两年笔者学着写了一些新闻论文,承蒙各位编辑同仁的厚爱,在六十来家新闻期刊上用了两百多篇稿。作为作者,尽管已不是年轻作者了,但每当收到杂志社寄来的样刊时,心里还总免不了有一丝喜悦和感激。喜悦的是自己劳动的收获,感激的是编辑们对劳动者即作者的关爱与尊重。然而,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总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7,(10)
回首平生谈憾事文/辽宁·赵维现在,有不少退下来的老新闻在写回忆录或撰写一些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体会文章。其中有的总结自己毕生的新闻工作经验,有的对自己的新闻工作实践进行理论的抽象,也有的根据自己的亲历亲见匡正史实……。最近读了穆青同志在《中国记者》19...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笔者在上海铁路公安局金山卫东站派出所工作。在这个地处偏僻的基层派出所,笔者每年约有200余篇新闻稿件被中央和地方、全国铁路路内外新闻单位采用。 90年代初期,笔者调入上海铁路局党委宣传部从事专职新闻报道工作。近10年来,先后有4000多篇消息、通讯、大特写、系列报道、电视新闻(专题)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民晚报、人民铁道报等数10家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100多篇作品在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铁道部、新闻出版署等单位的好新闻评比中获奖。笔者也因此连年被评为全国铁路路外报道先进个人,工人日…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闻求新三题青远枢科技新闻难写,也难读。笔者长期从事综合性报纸的科技新闻采编工作,与同行交谈常有如此感叹。请读下面一则消息:“本报讯铌——硅——铌超导隧道结和直流超导量子器件(DCSQVID)磁强计在中科院物理所研制成功,近日通过了专家鉴定。”这...  相似文献   

12.
身在基层从事新闻工作,最大的苦恼莫过于写不出有影响的好新闻。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已经6年多,一开始也有这种感触,但是近几年来,通过自身的不断摸索努力,又有了新的感触,只要善于抓住大背景,在基层小单位也可以写出好新闻。机遇光顾有准备的头脑。1998年7月初的那场500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雨袭击延庆东部山区,在10个小时里,降雨量达到356毫米。令人意外的是,暴风雨过后,人们最担心的泥石流没有发生,也没有洪水泛滥,没发生一起人畜伤亡失踪事件。就在人们感叹万幸之时,我联系到以前延庆东部山区一遇大雨就发生泥石流…  相似文献   

13.
一条有报道价值的新闻,往往可从多个角度去挖掘、表现。角度的不同、挖掘的深浅,表达出的主题和意义就会相去甚远。如果不能对新闻素材进行认真提炼,写出的稿件就会角度不新、思想陈旧,本来颇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也可能被淹没于其它芜杂的材料之中。因此,如何选取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把新闻写深写透写活,  相似文献   

14.
获取新闻线索的三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生 《新闻世界》2009,(10):44-44
生活中处处有新闻。要想写出有份量、有价值的好新闻,首先必须从捕捉新闻线索入手。对于初学者,最大的困惑莫过于不知写什么,或者说不知如何获得新闻线索。说句实话.笔者也常常为找不到好新闻线索而着急。一些通讯员也常抱怨,我们那么点大的单位,除了会议和日常工作就没啥可写。根据笔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几年体会,获取新闻线索可以从以下三大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15.
如今,“论文”这个字眼日见多起来了。评职称,要论文。晋升某一级职称,需要省以上公开出版刊物发表的论文多少篇,都有明文规定,据说这一条现在抠得很紧;读研究生,也要论文。没有发表论文,就拿不到文凭。对此,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异议。其实论文在某种程度上也的确是衡量一个人在某方面研究成果、研究水平、研究能力的标尺,规定有它的合理因素。所以尽管对此有些议论,规定也不见些许松动。 看来论文不写是不行了,被逼上梁山。一些平时埋头事务、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缺乏研究者,临到要论文了,却不知写什么好。真是“学到用时方恨少…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和一些通讯员朋友交谈,常常听到基层单位“塘小水浅没鱼抓”的叹息声。其实,这只是片面性看法。我以为:“有价值的新闻多发生在基层”,这就看通讯员会不会“找”。 ①写自己最清楚的事情。我从事新闻工作至今,觉得“写自己最清楚的事情”至关重要。基层通讯员工作、生活在基层,对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相对来说比报社记者来采访要容易得多。报社记者来采访有时也会遇到困难,诸如某种专业不懂等。而基层通讯员却不同,最起码对身旁的同志一些专业知道一点。这关键在于,通讯员对“知道最清楚的事情”判断是否是新闻的准确性,这也就给通讯员提出一个问题,加强新闻敏感性。去年元月份,我回家到马嵬坡火车站,到养路工区好朋友陈团团和黄恩惠那去了一趟,这两人我较熟,一个自学无线电、一个自学中医学,且都有成绩,于是顺势我采写了《养路工区的“小字辈”》一稿,被《中原铁道》3月10日采用,《西铁信息》也采用了我拍摄的图片。  相似文献   

17.
朱建军 《军事记者》2004,(10):35-36
作为一名从事院校报道工作的新闻干事,经常遇到一些刚从部队考入院校的基层报道员向我倾诉苦恼,说他们在部队时曾发表了不少新闻稿件,而入校后写起院校新闻来,却一时摸不着头绪,入不了门道,上不了路子,浑身有力使不出来.不知从哪儿入手,写不好稿件甚至写不出来稿件。  相似文献   

18.
《鄂西报》今年已创刊45周年,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新闻理论研究,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我们把新闻理论研究,不单纯是当作写几篇论文来对待,而是作为提高新闻干部队伍素质的问题来抓,作为晋升业务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把它贯穿于整个业务活动中,而且把新闻理论研究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大家搞新闻理论研究兴趣较浓,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空气。具体作法主要有这样几点: 一是领导带头撰写论文。报社5个领导成员,除一名分管行政工作的外,其它4位同志都写有业务论文。社长、总编辑近几年来每年都有1—2篇业务论文在省以上新闻理论刊物上发表。社长张绪辉1991年写的论文《初论民族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参加全国民族地区报纸新闻研究会组织的论文竞赛,获得一等奖;总编辑吴光明1992年结合上半年的改革宣传,写了一篇论文《加强民族地区的改革宣传》,先后在《新闻战线》,《新闻前哨》、《中国地市报人》、《民族新闻》等新闻理论刊物上发表。与此同时,报社原来的一些老领导、总编助理都结合本职工作,近年内也先后写了10多篇质量较高的业务论文,对推动报社的新闻理论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促进了报社的业务学习。 二是围绕活动撰写论文。新闻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  相似文献   

19.
今天来参加沈峥嵘同志的人物通讯研讨会,非常高兴,我是推掉了其他几个会议来的。原因有二:其一,我曾经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当过新华日报的特约通讯员,写过不少新闻作品。今天是一个同行的新闻作品研讨会,应该来好好学习。其二,我现在又从事新闻教育工作,有责任从一线记者这里带回一些鲜活的东西,给我们的学生。为了参加这个会,我琢磨了很长时间,讲点什么  相似文献   

20.
带着感情写新闻,这是许多老新闻工作的经验之谈.也是许多新闻工作成功地进行新闻报道的要诀。有些新闻报道是一定要讲究“客观”的,不允许记在报道中流露出过多的观点和感情倾向,但也有一些新闻报道,记如果带着感情进行报道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一些通讯、特写类的体裁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