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提倡把思考时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连续讲授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潜心会文。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单凭"生本交流""生生合作",难以深入体悟那些远离他们生活的事件与人物。笔者以《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拓展文本,教会学生潜心会文。一、拓展历史背景【课例】在学习"徐悲鸿受辱立志"时,执教老师设计了如下活动:  相似文献   

2.
追溯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其渊源久矣,然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与实施后,由于课标通篇很少提及“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都是“感悟”,“体验”等说法,于是人们的思维陡然间发生了转折,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纷纷将目光瞄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上面,“训练”似乎一下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文本中的语言,蕴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所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从文本中关键的词句和意象出发,通过对关键的词句的诵读和领悟,浸淫于文字营造的特定语境中,感受着语言的精妙、语言的魅力,此时学生的阅读与文本的视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安排了《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文章通过记叙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这个鲜活的故事,向当今的小学生再现了解放前一位年轻国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情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6.
一、读题,复习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出示)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陈列临摹优异承认震惊(师指名朗读并相机正音生齐读)。师:读了这些词语,你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生:课文讲了徐悲鸿得到著名绘画大师达仰的赏识,却引起了一些外国学生的嫉妒一名外国学生嘲笑他学不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学目标1.品读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以及爱国之心与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8.
追溯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其渊源久矣.然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与实后,由于课标通篇很少提及"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都是"感悟""体验"等说法,于是人们的思维陡然间发生了转折,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纷纷将目光瞄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上面,"训练"似乎一下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十个生字,重点识写"绘、认、列、杯。绩":学会运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识字,并把汉字写匀称;培育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徐悲鸿是近代中国美术界有重大影响的画家。1895年,徐悲鸿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乡村小镇的贫寒画师之家。13岁时,家乡发大水,他跟随父亲到处为人画肖像,写春联,完全依靠卖艺为生。17岁时,由于父亲得了重病,他独自挑起全家8口人的生活重担,在宜兴三个学校同时担任图画教师。徐悲鸿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分析研究。文章在分析了培养爱国情怀意义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爱国情怀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措施。希望本文能给予有关工作者一定的启发与帮助,在加强中学生爱国教育的同时,增强我国青少年的新时代责任和担当意识,激发青少年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爱国热情,只有加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青少年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主题词:教学设计论文。设计理念:通过品读引出对诗歌景、情关系的探究,在诗情画意中领略诗人的赤子情怀。教学目标:①把握格律诗的韵律美。②领略浓郁的诗情。教学重点:①格律的掌握。②诗情的领悟。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以民族精神鼓舞和引导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着力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更要增强大学生国情教育,使他们学会宽容和理解;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理性爱国,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树立报效国家的志向。  相似文献   

15.
《史记》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总结和发扬。从血浓于水的炎黄情节、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及源源流淌的爱国情怀三个方面,分析《史记》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的生本对话,要么只是对文本语言的简单重复,要么就是游离于生本对话之外的第三人,以至于儿童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一直处于稚化状态。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语言之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创境、入境、出境,在生本对话中给学生言语智慧和心智成长提供真正的帮助,并将母语教育与审美教育完美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大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有不少传闻甚广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画猫赠“马”这两件事最能反映他的人品。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新四军军部9千余人遭到国民党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也被俘虏。国立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在中大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满怀悲愤地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猫须挺直如利锥,咬牙切齿,要捕捉老鼠。不久田汉来访,悲…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 理解“倦、疲倦、陈列、错误、励志”等生字新词,掌握解词方法;认读“倦、列、租、杯、购、错、误”这七个生字,会写这七个生字。  相似文献   

19.
周志良 《教学随笔》2007,(10):35-36
临下课时都德小说《最后一课》的教学进入“高潮”。小说集中语言、、神态、动作各种描写塑造了沸麦儿先生高大的爱国形象。,其中黑板上“法兰西万岁”的大字,直接歌颂了他的爱国情怀,而这直接揭示主题的“两个字”学生又易匆匆略过。群此,我用慢镜头,故意在此放慢节奏,让学生品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王静  陈赣 《现代教学》2006,(1):80-81
民族精神是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生命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引泉灌溉孩子们的心田,涵养他们的精神世界,使那里成为澄明之境。而民族精神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有相应的载体,它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善于从相应的载体中,挖掘出民族精神,承担起实施“两纲”的重要责任,丰富语文教学。前不久,我上了一堂专题课——“走近爱国诗人闻一多”,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对如何开发民族精神教育的资源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