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虚美,不隐恶",力求对人物形象进行立体真实的刻画,汉朝开国君主刘邦是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代表。司马迁在塑造刘邦这一形象的时候给予独特的视角与关注点——"大骂",同时他敏锐地感知并分析了刘邦"骂"这一情绪背后所隐含的复杂的精神世界,这使得刘邦的"骂"起到了"统御术"的政治功用。在司马迁的笔下,这一系列的举动,体现出刘邦理性地掌控和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司马迁对刘邦形象的塑造,体现出他理性思辨的高度,表达了自己对刘邦这一特质的辩证性的理解,有其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 本课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历代相传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主要记叙了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在身受酷刑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忍辱负重,耗时18年,终于完成了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课文形象地再现了一代史学巨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艰辛历程,文中所包蕴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无疑可以使学生的精神领域受到积极深广的影响。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扣心导读.在读中逐步实现文心与我心的心心相通与心灵共振。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屈原列传》,成功地塑造出了屈原之高大忠善的完美形象;因司马迁写《屈原列传》,其几乎全部资料信息,是源于以《离骚》为主的屈原系列作品,这无疑便显示出了司马迁对《离骚》接受的全面性、深刻性及主动性。文章即以《屈原列传》为载体,来深入探究史公之于《离骚》的接受与理解,其中主要从司马迁对于《离骚》成因内涵的接受、内容风格的接受及人物形象(即屈原形象)的接受三个层面展开,并适当论述了司马迁的接受特色与形成这种特色的因由。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他的不朽巨著《史记》中记载了许多妇女的历史事迹,描写了多种生动的妇女形象。正如白寿彝先生所说:“在写妇女历史方面,司马迁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而从文学的角度说,在描写妇女形象方面,司马迁的成就也是不能抹杀的。司马迁为什么能作出这样的贡献与成就?这主要是与他具有进步的妇女观分不开。本文试图探讨司马迁的妇女观,及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以坚不可摧的生命力量完成了光耀千古的《史记》的撰述,换取了死而不朽的价值。18集电视剧《司马迁》,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进行艺术处理和人物塑造,异常充分地揭示了司马迁伟大的悲剧人物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迁》剧的不足在于:一是坚持历史真实创作原则的缺陷;二是理解和处理司马迁与汉武帝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三是杜周的戏多,李陵的戏少,写李陵才能有助于司马迁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四位春秋霸主作传的过程中,对《左传》的材料作了有意识的取舍与改造,因此也就形成了与《左传》不尽相同的霸主形象。其中蕴涵了司马迁对他们的总的评价,也表现了司马迁对历史和现实政治的态度,完成了自己内心情感的宣泄。  相似文献   

8.
当代著名龙文化研究专家、作家庞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有着透辟的认识和深刻的个人体验。在文化散文《天地苍茫一根骨》中,他用那枝朴素秀丽的笔,苍凉疏放地构画出司马迁这个几乎可以代表整个民族文化悲剧的旷代雄才的苦倔的形象,含血带泪地倾诉了几千年来文化人的追念和求索。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形象生动,巧妙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文章开头一段通过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特别是对他的眼神和胡须的特写,表现了他那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了的司…  相似文献   

9.
<正>《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展现司马迁写人艺术的经典篇目,生动地刻画了蔺相如、廉颇等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缪贤、赵王、秦王等次要人物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蔺相如出场前,司马迁安排了缪贤举荐的情节。为了推荐自己的门客蔺相如,缪贤主动向赵王坦白了自己曾经打算逃亡到燕国的计划。在古代封建社会,这无疑是欺君大罪。缪贤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做出这等行为?这一情节的存在是否合情合理?司马迁为何要如此写?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从而成为打开这篇文本的新钥匙。一、情节逻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曹尧德《司马迁传》依据司马迁传记的基本资料 ,绘入传说 ,以刻划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揭示司马迁生活之时代 ,生动地介绍了《史记》,塑造了马司迁的高大形象 ,此传是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在《史纪.项羽本纪》中塑造了项羽这样一个悲情的英雄形象,其中掺杂了司马迁自身的悲剧意识,然而在可悲可叹的项羽身上,又有一种无法释怀的"江东情结"。结合司马迁自身和其笔下的项羽形象,探析项羽身上体现出的"江东情结"的涵义,探索司马迁悲剧意识与项羽"江东情结"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金殿雷 《考试周刊》2012,(40):27-27
一、"互见法"的内涵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仅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而且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其思想意义是和司马迁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的。司马迁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主人公的形象,"把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分散在数篇之中,令其参差互见,详略不同,彼此补充",这就是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其运用之妙,"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在《鸿门宴》中以高超的艺术技巧,运用精炼的语言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重在分析刘邦、项羽的形象,极少关注樊哙的形象。拟从果敢睿智、巧言辞令的智者形象,彪悍豪爽、直率威猛的勇士形象,视死如归、赤胆忠心的忠臣形象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樊哙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疏通文意和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充分展开与项羽和司马迁的心灵对话,深入探究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鸿门宴》,真正把握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伟大形象,深切体会司马迁寄寓项羽的复杂感情和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史记》构建大一统历史观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民族皆黄帝子孙 ,这就是司马迁的大一统历史观。《史记》全书的内容和结构 ,也充分地体现了司马迁的这一思想。司马迁的大一统历史观 ,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上起了巨大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广保家卫国的功绩和其悲剧性的经历,让后人感慨良多,文章对统治阶级赏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命运弄人的揭示极为深刻,但司马迁在塑造李广忠勇形象的同时,其实还对其性格上的缺点进行了批评,并暗示这些缺点也是造就其悲剧人生的原因之一。但后人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常常忽略了这一点,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和司马迁在谋篇布局上的有意为之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庆华 《师道》2012,(4):16-17
司马迁的《史记》流传千古,司马迁的大名尽人皆知。但其形象如何,恐怕各人心中的司马迁不尽相同,莫衷一是。司马迁的画像.其中流传最广泛的恐怕应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材(版本)前面插图中的司马迁的画像(见图一)。  相似文献   

18.
闲话信陵君     
本文在详细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基础上,对信陵君这一人物的形象性格作了归纳论述,并对司马迁的史传笔法作了一定程度的揭示。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这些人物生动、真实,形成了下层人物群像.诸如刺客形象、游侠形象、商贾形象、医者形象、女性形象等.研究这些人物群像,探讨其意义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也将有益于当今的世风.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部继往开来的伟大著作,它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形式,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诸如刺客形象、商贾形象、女性形象、医者形象等,研究这些下层人物形象,有助于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了解《史记》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样性,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