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材分析 1.《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数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简单地讲.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语文课关注生命教育.这是当前语文教学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因为.语文学科作为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各种课文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元素.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提供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师:现在开始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生命?生命是什么?生:生命是一只飞蛾。  相似文献   

4.
《生命生命》是人教实验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是通过有效整合学习环境与教学内容来实现上述课教学目标的。  相似文献   

5.
生命化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  相似文献   

6.
刘艳 《成才之路》2011,(14):33-33
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运动,是师生自然生命和智慧共同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生命体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通灵感悟,用课文所蕴涵的丰富思想、美好情愫、智慧光芒、理想火花把学生生命的火炬点燃起来。  相似文献   

7.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3篇课文,感受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是本单元的主旋律。这篇课文语言简洁,含蓄深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是教学重点,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庄瑞兰老师采用以下四个环节教学:(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2)字词切入,梳理脉络。(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4)移情体验,升华情感。让学生以自己的个性体验感应文心脉搏,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扎实统一,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8.
在生命与崇高之间,在生存与文明之间,多少爱意流淌的故事令人心动,多少悲壮惊心的故事催人泪下。生命永远值得尊重,尊重生命的人才会懂得生命的价值,才能珍爱生命。《珍珠鸟》与《斑羚飞渡》这两篇课文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能感悟到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下面,从四个角度就两文的写作特点做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吕谦 《四川教育》2004,(12):21-21
“生命”这个字眼,本身就是一种活力.一种希望,一种美好,一种涌动。人类社会,由生命构成:大千世界,由生命构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几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和指归。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由于略读课文不在考试范围内,因此,老师们对这类课文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精读课文,长期以来略读课的教学往往处存认认字词,读渎课文的水平。其实略读课文当中,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鲜活的文本沉睡在师生心灵的角落里,渐渐失去了生命的亮色。如何让这一宝贵的资源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魅力,让略读课重新恢复生命的亮色呢?  相似文献   

11.
张丽芬 《江苏教育》2006,(1A):34-34
1.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实施生命化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从已经发生的中小学生的生命问题看,不少是由教师反生命的教育方式所导致,如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语言的讽刺挖苦;  相似文献   

12.
生物教学中常常提到“生命活动”一词,生命活动多种多样.象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动物的捕食、消化、排泄。细菌的分裂,病毒的复制等等。但对于生命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却难于回答,而恰恰这正是理解生命活动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解读文本定目标《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展开。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抗争、静听心跳三个小故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提升人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实现人生命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教育。根据人的三重生命即自然领域的自然生命、社会领域的社会生命和文化领域的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分为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育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通过培养三重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改造人类文化,使人类重新认识自我,找回现代人失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李进  郭小燕 《物理教师》2008,29(12):40-41
生命探测仪是近年来研制的一种用于探测障碍物后生命迹象的高科技援救设备.介绍了红外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和雷达生命探测仪的原理及特性.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作为一项新兴的教学门类.一出现就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很多地方的学校已经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我校从2004年开始,在各个学年段开展了生命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生命时间     
躯体所占有空间为生命第一空间.生命行为空间为第二空间,生命思维空间为第三空间.三维空间演绎生命三维时间相,即从第一空间推进第二空间的生命时间相为生命个体发生度.在个体生命时间内由蛋白质决定线性时间;在种群系统时间内由基因决定生命循环式时间.以人的主体意识刻画客体世界是经典时间概念,而此前动物只有独特生命时空.原来自然界无觉时间.生命时间概念的核心是生命固有自然度即生命度.  相似文献   

18.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简单地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2.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3.失去生命的教育,即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改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让我充分地认识到,要想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聋校语文课堂,必须做(1)正视聋生的学语特点,搭建情境;(2)以演助读,增强聋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3)教会学生品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4)要让聋校语文教学回归现实生活:(5)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