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愈来愈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然而,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在如何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在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也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重要途径。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在实践中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认可。然而,一些教师在践行这些理念时走进了朗读教学的误区,出现了一些新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愈来愈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然而,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具体表现在朗读指导的形式化、肤浅化、层式化、模式化.唯技巧化上.  相似文献   

4.
以读为本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要实现以读为本,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讲解式教学,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从境中诱读、读中引读、说中带读、评中促读这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的理念愈来愈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然而,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在如何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在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朗读指导的形式化、肤浅化、程式化、模式化、唯技巧化上。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这样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由的、独特的阅读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听、说、读、写相结合。其中阅读是核心,因为阅读教学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非常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是根本。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以讲代读,以问代读。本论述了在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读的训练,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下.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越来越得到教师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教学意义重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理念发生了偏差,在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内容、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等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朗读指导的形式化、肤浅化、程式化、模式化、技巧化上。我们来看几个实际教学例子。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这样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由的、独特的阅读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何亚男 《现代教学》2009,(11):21-22
几年来,案例分析研究是我在课堂教学观察和教师培养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我围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教学设计”进行案例分析。阅读教学通常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读后话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存在认识的误区,只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了活动的目的。下面我以三个教学实例具体诠释“读后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李春明 《广西教育》2014,(45):58-59
正笔者发现,不少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课堂上很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阅读课缺少了应有的"语文味",课堂缺乏活力,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才能使阅读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效果突出呢?笔者认为,朗读式阅读教学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朗读式阅读教学指的是以朗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进行的阅读教学,教学过程遵循"以读为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理念,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是指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朗朗"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表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语文课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放射光芒。怎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呢?我在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 ,引导学生读中探究 ,读中感悟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 ,把握探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读准读通、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课题或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关键词“全神贯注”作为研究主题。二、精读课文 ,领悟研究策略。1 教师引入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动作的句子画出来 ,再用心体会。”(学生读、画、想。)…  相似文献   

15.
黎锦熙先生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前瞻的现代意识、开阔的学术视野、执着的探索精神,在长达70年的教学研究生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他的以“读”为核心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一是把阅读教学置于语文教学的首要地位,将教师教会学生“读”,学生学会“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二是发挥了阅读的带动作用,以“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整体提升;三是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统一,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又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四是区分了白话文与文言文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运用“两纲”、“四目”、“四段”的教学思想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深入研究黎锦熙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对新时代阅读教学无疑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超 《学苑教育》2012,(23):41-41
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注重转变传统的阅读理念,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就一定能实现阅读教学的突破,发挥阅读教学的功效,让学生走进阅读教学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语文教学新环境中素读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地补充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不足,深化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然而,目前的初中语文现代文素读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学生对初中语文现代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在初中语文现代文素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贯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为教育理念,结合语文新课标中文本阅读的教学目标、方法与学业质量的要求,回归教材,提升文本解读能力;回归课堂,注重师生互动对话;回归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洪伟 《内蒙古教育》2006,(12):20-21
“多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读”也是当今许多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要把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于是,语文教学近几年的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凸显出“多读”的观点。有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专家也鲜明地指出:“以读为本”。的确,“读”在语文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核心,而阅读教学中,“读”既是教学的手段、途径、方法,更是教学目标中所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离开了“多读"的实…  相似文献   

19.
吕晓蕾 《教学月刊》2003,(10):11-13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以“满堂灌”为代表的“注入式”课堂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可是在改革过程中 ,很多教师从“教”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 ,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教学” ,结果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不够理想。究其原因 ,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常受到压抑 ,因而学习兴趣不高 ,课堂效益甚微。因此 ,笔者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 ,结合教学实际构建了“读—研—写”这一阅读教学模式。“读—研—写”阅读教学模式是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种教学尝试。读 ,读教材 ,读相关的学习资料 ;研 ,对所读材料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英语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例是依托Let’s read而进行的阅读教学课,教师始终贯彻“以读促悟,内化文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领悟听读、略读、仿读、精读等阅读技巧,在大量交际训练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