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的《家畜生理学》第三版 ,较第二版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许多改进 ,从总体上来看 ,是一本较好的教材 ,因此 ,广泛地被采用 ,但仍存在不少的错误和不足 :(1)肺总容量、排泄等概念的错误 ;(2 )对静息电位等生理机制解释的错误 ;(3)血流量的解释和计算公式的错误 ;(4 )对普通心肌细胞和特殊心肌细胞生理特性的描述的错误 ;(5 )该教材中还有一些章节与学生前面开设的课程《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内容基本相同 ,属于重复 ,如 :“第八章—肌肉”的全部内容 ,“第十章—内分泌”及“第十一章—生殖”两章的多数内容以及“第七章—肾脏的排泄功能”中的“第一节—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及其血液循环’”等等 作者指出以上错误和不足之处 ,与该教材的编著者及各位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2.
正"概率初步"在人教版教材中被安排在九年级(初三)上册的最后一章(第二十章),包括了随机事件与概率、用列举法求概率和用频率估计概率等三个小节的内容。而这一章节又是和七年级(初一)下册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八年级(初二)下册的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共同组成了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这三个章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抽象的概率论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而教学进行跨年级跨年度分散  相似文献   

3.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相比以往版本,在内容上再次发生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章节结构、主要内容、思想观点、言语表述及逻辑主线等诸多方面。正是这些内容上的变化使得新版教材逻辑主线清晰,章节分配合理,内容贴近实际,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鲜活感。要想使新版教材发挥应有作用,日臻完善,还迫切需要教育者、编写者、大学生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育者要注意专题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次,教材编写者要注意个别词语的再斟酌;最后,当代大学生要注意教材"学习思考"和"阅读文献"部分。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数学教材编写组正在陆续编写出版供发达地区使用的新教材,本刊于1991年第3期已选登了高中数学教材第一册的部分章节,现继续选登第二册的部分章节。该册共分三章。第五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第六章:三角比;第七章:三角函数,现将第六章的部分内容(删去例题解答及练习题)选登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章首页”处于教材章节内容的首页,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章节内容的教与学起到了重要的“先行组织者”作用。“章首页”内容并非随意拼凑、任意堆积而成,而是基于模块思想和知识主线、围绕章节内容的具体实际精心设计的。在不同学科和不同设计思路的教材中,“章首页”的内容和功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章首页”一般包括章标题、引言、题图、重要概念等内容,也有部分“章首页”还标明了不同章节的探究活动及配有题诗、名言警句等。  相似文献   

6.
章节起始课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全章知识结构,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从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直线和圆的方程”的章节起始课为例,给出了章节起始课的教学建议:章起始课要创设恰当的情境;章起始课要回归教材本身,重视数学阅读;章起始课要注意与前后内容的联系;章起始课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章内容。  相似文献   

7.
针对苏州地区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 尝试对所用教材中模块化的内容从纵向加以重组,把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中第二章“信息获取”与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它章节的部分知识点结合起来,采用WebQuest方式进行跨单元的统一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讲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变异对生物的意义时(初中生物学教材第七章、高中生物学教材第五章),可以适当引申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遗传多样性的内容。在讲解生物的类群和生物的进化时(初中生物学教材第八、九章、高中生物学教材第六、七章)可以适当穿插物种多样性,特别是与进化有关的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另外,当讲到生物与环境、环境保护、保护珍稀生物等章节(初中生物学教材第十章、高中生物学教材第七、八章)时,我们可以将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联系起来,将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种质资源保存和物种多样性保护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1 .与旧教材的区别( 1 )本章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与旧教材相比较 ,在内容的整体编排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旧教材本章位于第一章卤素的后面 ,而新教材则安排在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与第二章碱金属的后面。这个区别在教学引用示例时应加以注意。( 2 )标题及章节内容的划分上与旧教材相比较变化较大 ,见附表。附表 新旧教材节安排的比较旧教材新教材章标题摩尔 反应热物质的量第一节摩尔物质的量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节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第四节反应热移第三册讲  标题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新教材的两个强化 :…  相似文献   

10.
更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理论逻辑性成为了新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者创新性的集中追求,这样的追求使得教材具备了两大突出的创新亮点:(一)较好地处理了"道德与法律"、"个别与体系"以及"基础与提高"三大关系;(二)更贴近实际的新内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但作为一本普泛性教材(全国高校大一使用)也依然存在有某些重要的人生修养内容被屏蔽或忽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顺序"在现行逻辑书里没有被提到,但谁也不会否认顺序确是逻辑思维所不可或缺的。研究认为:顺序属于逻辑之思维结构的规律。中国人也应为逻辑填补点空白、添点章节。  相似文献   

12.
关于《儒林外史》的原貌问题.主要有“原书五十六回”和“原书五十回”二说。本文对“五十回”说的有关论述。做了修正和补充。认为,今见五十六回本的前三十七回基本上保持了原稿面貌;在后十九回中.有六回补作窜入(具体回次与以往说法有异);余下的十三回。在辨明后人篡改段落及具体文旬后,始能看出原稿面貌。以上是在旧说基础上提出的新说。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对《庄子》杂篇进行分析,将杂篇十篇分成四类。其中只有《庚桑楚》篇表现老子的政治思想;《寓言》篇阐述庄子的文章特色;《徐无鬼》、《则阳》、《外物》、《列御寇》四篇系杂凑成篇,内容庞杂,其中只有批判仁义、反对战争等内容与道家思想一致,大多与道家无涉;《让王》、《盗跖》、《说剑》、《渔父》更与道家毫不相干,其中夹有一些内容貌似道家概念,实质上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评论界对<城堡>的批评多局限于前3章,对后17章却望而止步.这是因为后17章里充满了互相矛盾、互相拆台、互相消解的对话,充满了以逻辑理性来攻击、瓦解逻辑理性的对话.这种"众声喧哗",充满复调性的文本给读者设置了重重障碍.在话语的汪洋大海里追寻K留下的印记,读者可以寻觅到K试图通过女性或信使通往城堡的一次次行动,从而完成对卡夫卡式的"失败英雄"K之重构.然而,在<城堡>后17章中,K行动的力量为语言的力量所消弭.虽然K绝望地在永无休止的进攻中完成自身存在之抒写,却只留下那似飞鸿踏雪泥般的踪迹.  相似文献   

15.
《庄子》33篇,一般都认为内7篇为庄子所作,外15篇、杂11篇则观点不一。古代注家曾指出其中有些作品并非庄子所作。近些年有不少论述庄子或涉及庄子的著作,不分真伪,将外、杂中部分词句当作庄子之文加以引用并大肆发挥,这种作法很不妥当。本文根据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对《庄子》外篇进行了全面的疏理。  相似文献   

16.
明代小说《平妖传》署名张无咎所作的两篇序文,虽有差异,但并非伪作,它们提供了《平妖传》版本的相关真实信息:《平妖传》二十回本和四十回本均非原本,四十回本为冯梦龙增补本,原本应该是回数在二十回和四十回之间的本子。这些信息为我们了解《平妖传》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时。一般会有他的用词习惯,因而有时也可从用词习惯来考察认定作品的作者。但在特殊情况下,则不能用这种方式,例如时间的先后;是不是经过另一人的修或改写。《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复杂。一百二十回不是在同一时间里一气完成,因而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文宇的使用上也有其特殊性。我们不能因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文字使用有差异,从而认定不是出于同一作者之手。即使在前八十回。不同的回次。在用词习惯上也有差别。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用词有差别也就更不能为据。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某些情节和文字可从前人的小说、诗文中找到来历,有些还在前八十回中出现过,这应该是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能作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不是同一作者的"理由"。相反,后四十回中出现前人写过的情节却胜过前人、超越前人;有些情节看似同前八十回重复,却是前半部作品的发展,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水平,说明整部《红楼梦》只能出于同一作者。  相似文献   

19.
《大戴礼记》中《千乘》等七篇,一般视为《孔子三朝记》,但日本学者武内义雄认为这七篇只不过是《三朝记》的一部分,原本《三朝记》包含《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等篇。本文通过各种文献所记载的哀公与孔子的问答分析,推测《三朝记》不包含《千乘》等七篇以外的哀公与孔子的问答。《三朝记》的写作年代,目前不能确定,但无疑是荀子以前的作品;也很难推测《三朝记》的作者是谁,可能是曾子和思孟学派以外的儒家所作。  相似文献   

20.
《老子》八十一章,几乎每章都涉及到修辞格,书中很多篇目,还体现了综合运用辞格的特点。《老子》的辞格运用,既给我们展示了上古修辞实践的范例,又有利于主体哲学观念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