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表达的需要,是交际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我以为必须先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想说的又是什么;其次再从中撷取话题,引发开去,丰富话题;最后,指导学生选择交流中的信息或选择交流的活动本身,写下来。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推荐或自我推荐》是苏教版小学第八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从话题上看,这是属于“介绍”类的口语交际内容。教材潜在的互动性因素较少,需要教师精心挖掘、巧妙设计,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来促进交流互动,层层深入,步步提高。从学情上说,四年级学生少有“推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5,(11):60-66
视频会议为外语学习者创造了在真实语境下进行实时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依托外语交际意愿启发性模型,以中日学生跨文化视频会议为例,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视频文本分析,讨论了视频会议中交际对象、交际背景、交际目的、交际话题及交际媒介等5个因素对外语学习者交际意愿的影响。结果证明:基于视频会议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新的互动交流模式,能够多角度提升外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其中,视频会议作为交际媒介对交际意愿的提升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该怎么办》是第一册复习七安排的口语交际课,目的是培养初步的交际技能。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情境,引发交际。教师出示形象生动的图画:小明求助,小明正摸着脑袋愁眉苦脸地说:“我该怎么办呢?”教师抓住低年级小朋友纯真、乐于助人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把同学们带入帮助小明想办法出点子的情境中,激起交际的欲望。二、围绕主题,学习交际。当学生被带到帮助小明的情境中以后,紧接着先让学生看图说说、议议弄清小明遇到什么为难事;再组织同桌讨论、四人小组交流、选择好友交流:“小明该怎么办?”然后在全班面前交流,最后评评谁…  相似文献   

5.
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积极的交际行为。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听和说首当其冲。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人们必须先听懂对方的语言,在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再把自己的信息反馈给对方。语言学家W.M.Rivers和M.S.Tamperly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成年人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交际活动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听占语言交际活动的45%。而其他方而都未超过30%。不难看出,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七中有一节口语交际课,主要围绕着“诚实”这个话题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小语新课标版教材第一册第六个口语交际与大纲版第一册的第八个口语交际是同一话题,都是《小兔运南瓜》。所不同的是新课标版教材在这个话题的第二幅插图中明确告诉学生小兔是用“滚”的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而实验教材却把原来的第二幅插图换成了一个空白图。我们不禁为这小小的“空白”拍手叫好,因为这个“空白”中蕴藏了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语境分"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姿势、手势等等。  相似文献   

9.
口语交际是什么?口语交际课有哪些特征?口语交际课该怎么上?这是笔者近年来关注和思考的一些问题。在指导一堂口语交际公开课的过程中,内容选的是人教版的《我是“小小推销员”》这一课。该教师同一话题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班级上了三次。本文以这三次磨课经历为例,浅谈口语交际课堂的架构。一、实效不同的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堂研讨课: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接着出示了几个“话题”,学生围绕这几个“话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对话,逐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但由于时间仓促,教师当堂只应付了一两个问题,其余的留作学生课后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语课程标准》将原来的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口语交流的双向互动性,使其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方面的高素质。因此,教材每单元都设置了口语交际课。但这些一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课无疑会使口语交际训练受到限制。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课资源,适当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相似文献   

12.
刘湘 《小学语文》2008,(7):99-102
《开卷是否有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从话题上看,属于“辩论”类的口语交际内容。教材潜在的互动性因素较多,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因素精心挖掘、巧妙设计,创设适当的交际情境来促进交流互动,层层深入,步步提高。从学情上说,五年级学生少有“辩论”的相关经验和知识积累,难以准确、有条理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相似文献   

13.
季晓俞 《语文天地》2009,(11):72-73
“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是学生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谈论、议论、争论的中心。话题是在交际情境中把交际双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交际双方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观点阐述、议论评判的核心,是实现有效交流沟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指学生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谈论、议论、争论的中心,同时是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观点阐述、议论评判的核心,也正是通过话题,将交际情境中的双方维系在一起。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话题选择不仅会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更直接影响了口语交际训练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口语交际话题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表达的需要,是交际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我以为必须先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想说的又是什么;其次再从中撷取话题,引发开去,丰富话题;最后,指导学生选择交流中的信息或选择交流的活动本身,写下来.这样做:一有写作的动机需要;二有写作的素材提供;三有亲身的体验,就容易使学生习作时"乐于表达,易于动笔了".所以,捕捉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焦点、热点话题就成为本作文指导实验的关键.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捕捉"话题"呢?我的实验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练习一中口语交际主题为“聊聊春节”,要求聊一聊自己怎么过春节的,或者介绍一下当地春节的风俗。由于话题更注重叙述,缺少交际因素,许多教师在执教时,将其上成了信息交流课、经历或见闻的展示课,而缺少口语交际训练所特有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表达的需要,是交际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我以为必须先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想说的又是什么;其次再从中撷取话题,引发开去,丰富话题;最后,指导学生选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笔者看到关于一年级《自我介绍》的口语交际课设计。在这堂课中,执教者针对孩子的特点,分析了实际情况,并以钱钟书爷爷的自我介绍为例,在教学设想中谈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让孩子们明确交流的目的,让学生介绍清楚自己今年几岁、叫什么名字,这名字是谁给起的、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初想】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设有专门的47次口语交际课。这47次口语交际的话题类型分为独白类和对话类两种。这些交际话题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皆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因为有生活才有交际的需要。编者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口语交际过程,发展生活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口语”、“交流”、“情境”,无疑是当前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三个关键词。准确理解这三个关键词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前提。然而,由于口语交际课刚刚走进我们的视野,我们对这些关键词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实践中便出现种种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