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存花 《陕西教育》2011,(10):38-39
科学课《课程标准》遵循的理念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要达到这些教学目的.单靠课堂教学是有较大困难的。作为教师就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搞好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走向大自然.去接触和探究大自然中的许许多多陌生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李存花 《陕西教育》2011,(10):38-38
科学课《课程标准》遵循的理念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要达到这些教学目的.单靠课堂教学是有较大困难的。作为教师就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搞好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走向大自然.去接触和探究大自然中的许许多多陌生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赵振坤 《山东教育》2003,(16):55-55
一、自制教学具,培养主动参与能力大自然是一部鲜活的自然教材,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去寻找一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材料。如:根、茎、叶、花、果,鸟、兽、虫、鱼,山、石、沙、土等,把它们制作成标本,当作教具、学具。这样,既拉近了教材与大自然的距离,又使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兴趣,长期坚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自然会形成。二、强化实验,培养主动参与能力实验是自然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知识。…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幼儿天生对大自然具有好奇心。然而身居高楼的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并不多.他们对自然界动植物的观察只是片面和间断的。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想通过自然角的创设,弥补幼儿接触大自然的不足,为幼儿提供比较自由的、随时能观察和探索自然的机会,让自然角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成为孩子们的“活”课程。  相似文献   

5.
人是大地之子.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长期以来,我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致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错位。人类受到了自然的惩罚: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使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人们蒙受巨大损失:每年的“沙尘暴”已警告人们土地沙化是人为造成的,他们必将自食其果;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山融化等,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次综合性学习.一则语文园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有两方面:一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二是从大自然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7.
最近教了《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我感触颇深。大自然如此绚丽多姿,可如今我们的孩子亲近自然的本能却令人堪忧。对于每个人而言,少年时代是最值得回忆的人生一部分,成长的岁月里人们可能会忘记很多东西。而现在,我们在钢筋森林里生活的孩子缺少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不会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妙处。  相似文献   

8.
自然教学应改变只重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现象,多采用“开放式情境教学”。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特点。2.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3.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4.学习生字新词,巩固形声字的构成,学写“通”和“爬”。  相似文献   

10.
雷利媛 《语文天地》2009,(10):20-21
大自然奥妙无穷.语文老师要时时告诉学生用慧眼观察自然.用心灵贴近自然.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他们会在大自然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写出只有他们这个年龄才能写出的佳作.让我们当老师的欣慰.我们会发现人生的哲学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1.
居丹妮 《考试周刊》2014,(79):186-186
<正>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生活中许多物品和事件都隐藏着科学教育的元素,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就能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科学、体验科学、喜欢科学。我们应当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引导幼儿通过自然观察活动主动调动有关知识经验亲近大自然,将科学教育贯穿日常生活,让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现,以体会科学的乐趣。一、营造主动探究的环境,激发幼儿自然观察的兴趣。好奇好问是幼儿的个性特点之一,它表现为幼儿对外部  相似文献   

12.
自然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它旨在通过自然教学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即自然学科教学不仅注重传授科学知识。而且注重能力培养。而且,多年的自然教学使我感到它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然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探求大自然的奥秘。欲实现此目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敬畏大自然     
敬畏大自然.成为必要的话题.是因为遭遇汶川大地震的惨重灾难。这里所说的敬畏.不是图腾时代的愚昧.不是封建时代的迷信.不是要去烧香磕头,搞祭拜.乞求神灵。而是说,要正视灾害的严重性.正视自然的巨大破坏力.从而科学地认识大自然.正确地适应大自然。  相似文献   

15.
活教育的倡导者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知识宝库,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儿童从这个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幼儿园应当加强幼儿的自然教育,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邯郸市第一幼儿园在课题引领下,以"农场"为活教材,创新实践"活教育"课程理念.幼儿园以农场作为幼儿的自然基地,以"农场活动"为依托,不断开拓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意,也增强了幼儿关注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的情感和能力,让师生共同回归大自然、回归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6.
活教育的倡导者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知识宝库,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儿童从这个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幼儿园应当加强幼儿的自然教育,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邯郸市第一幼儿园在课题引领下,以"农场"为活教材,创新实践"活教育"课程理念.幼儿园以农场作为幼儿的自然基地,以"农场活动"为依托,不断开拓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意,也增强了幼儿关注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的情感和能力,让师生共同回归大自然、回归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有美丽的大自然,有丰厚的人文底蕴,这些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那么,我们如何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进而达到既作文又育人之目的呢? 1.引导学生领略家乡风光,抒发自然之美。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争鸣,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开辟“科学角”为了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都能开展观察活动,我开辟了“科学角”,供学生观察学习。  相似文献   

19.
自然角作为大自然的缩影,其中蕴涵着无穷的科学奥秘,它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天然工作室”。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自然角设置以后,班上孩子很少主动地来到自然角观察,即使观察,也只是停留一下,根本谈不上深入细致地视察探究。  相似文献   

20.
苏科版自然教材充分发挥了自然学科培养小学生科学综合素质的优势,突出了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同时注意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注重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教材还充分突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注重人的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我”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从而学会如何利用和改造大自然..因此,苏科版自然教材是一套注重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