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6年的这个盛夏,杨立新演播的长篇小说《那金枝》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热播。您可能要问了,这个杨立新是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里的大儿子贾志国吗?是电影《定军山》里的京城照相名师任景泰吗?是话剧《天下第一楼》里机灵且风情的商人卢孟实吗?是的,演播小说《那金枝》的就是演员杨立新。  相似文献   

2.
纸质媒体真的会迅速消亡吗?消亡的除了那一张纸,还有什么?互联网能满足人们那些必须从纸质媒介上获得的需求吗?对于纸媒来说,在信息时代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网恋无冲动     
说那不是爱情,可我们确确实实地是在谈恋爱,在网络中我们相互间的称呼就是恋人之间专用的;可是说那是爱情,为什么从网络中走下来就是两个完全的陌生人呢?马凯说,那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还是个网络新手,初出茅庐。一进入聊天室,突  相似文献   

4.
有问有答(50)     
■全宗号是企业的名称代号,那是否可用企业拼音字母的编写代替?一个企业的全宗号是不是就是唯一的?答:全宗号,一般是指国家综合档案馆给予每个  相似文献   

5.
2012年,在万众的惶恐中,等待人类死刑.地震、台风、枪击案、核污染……天灾人祸,祸不单行,丧钟为谁而鸣?然而,太阳照样升起.在苦难面前,人类释出最大的温情.或许正如狄更斯所言,"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那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我们应有尽有,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正在步入天堂;我们正奔往相反的方向."在这悲欣交集的世界舞台上,欧洲文坛上演了一台怎样的大戏?  相似文献   

6.
提问与回答     
问:学校是否可以视为半行政部门?如果承认它是,那现在各高校纷纷上马升院,院改大学,这其中是否有弊端?北大政管系升为政府管理学院又怎样?是否可以建议你以后进行  相似文献   

7.
你是否曾为错失某个机会而追悔不已?是否追忆过当时的月亮,唏嘘过今日情景何时能再现?是否感叹过岁月如梭、青春不再的残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实际上是在思考一个长久以来困扰人类的命题:超越时空。  相似文献   

8.
论新闻舆论的引导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的引导,必须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这样说包括如下几层意思。一是报道事实要做到真实、客观、全面、公正。不得出于宣传的目的而人为地改变既成事实。如果连基本事实都可以改变,那还能叫新闻吗?那还能叫以新闻舆论引导社会舆论吗?那只能叫做混淆视听,制造混乱。二是要以具有新闻价值而又蕴含着正确导向的事实说话。新闻作品不能空口说白话,而必须凭借事实说话。离开了事实,新  相似文献   

9.
笑话     
《报林求索》2009,(6):91-91
<正>你年薪多少?甲:你年薪多少?乙:800万.甲:那一个月有80万哦!乙:是的,这是基本工资.甲:不错嘛,做什么的?乙:做梦的...  相似文献   

10.
杜京 《传媒》2008,(1):68-69
提起非洲,谁不向往那宽阔美丽的大草原、那气势宏伟的大瀑布、那绿郁葱茏的大森林和那片大陆上的野生动物、自然景色、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1.
珍爱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才会珍爱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有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但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总是报怨自己如何如何不幸,如何如何痛苦?我觉得这是界定快乐和幸福的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北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化呗”,可那是前人的文化。今天的北京,文化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朋友,你读过《中国的西北角》这部脍炙人口的通讯集吗?那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那意趣横生、妙不可言的故事情节,那跌宕起伏、变幻多姿的优美文笔,淋漓尽致地揭露鞭笞黑暗、热情似火地歌颂赞扬光明,是那样强烈地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你一定为作者横溢的才华和高超的写作水平而折服。可是你是否知道这本书的作者范长江同志,在大西北采访时,经历了什么样的磨难和艰辛?这本书是作者蘸着血和泪写成的。  相似文献   

14.
每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都会有打动我们的地方,透过《迁徙的鸟》中与鸟齐飞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透过《海豚湾》中那一抹殷红的海水你看到了什么?透过《舌尖上的中国》天南地北的美食你看到了什么?透过《海路十八里》中那条潮起潮落的滩路你看到了什么?其实无论是哪部纪录片,只要它打动了我们,透过画面我们能看到的皆是真诚,是事件的真诚、纪录的真诚、纪录精神的真诚。一、真诚无关金钱,是使命的必然选择法国导演雅克·贝汉为了拍摄纪录片《迁徙的鸟》,  相似文献   

15.
当了几年记者,悟出了一点道理:消息也好,通讯也罢,千万不要写长了,越短越好。如何短?就是写最“提神”的那一点。我近日翻看发表的数百篇稿件,发现在社会上引起点反响的,都是几篇“小不点”。洋洋洒洒数千言的稿件,真是下力不讨好,没人理茬。“小不点”为啥惹人爱?思忖再三,原因找到了——“小不点”只写最“提神”的那一点,一多就长了,长了读者就倒胃口。怎样才能写好最“提神”的那一点?思来想去,似乎应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2004年距离今天的长度是多少?而时间的场地又是什么?那看似光滑平静的地面下又隐藏着什么呢?生命,死亡以及爱情和记忆,都铺设在这冰冷的泥土中,无色无味,时间在这时就是倒在地上的水,在任意流淌。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纪刊     
大凡搞新闻者,莫不爱闯禁区,将那禁锢的世界打开一个窗口,将那难以捉摸的奥秘揭示于人,将那猜不透的谜底公之于众。对中国人来说,以色列不但很神秘,而且简直是一连串的谜:一个面积不到两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50万的蕞尔小国,何以竟敢多次同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两亿多的二十几个阿拉伯国家对抗?全世界都在呼吁中东问题和平解决,而作为矛盾一方的以色列,何以始终顽固对抗?中国一再批评它、谴责  相似文献   

18.
“江湖夜雨十年灯,春风桃李一杯酒”,转眼间从事档案工作都快十年了,人们常说:“外面的世界很精采”,现在的青年人,能够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干上10年的大概越来越少了,更何况在相对闭塞、枯燥的档案工作岗位上了!我自己也常常在思考这一问题,究竟是什么东西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是那深不可测的历史海洋?是那淡泊宁静的工作环境?抑或是档案工作者身上那种“人到无求品自高”的职业气质?或许都有吧!  相似文献   

19.
海辽号起义     
你一定见过人民币那张“伍分”的绿色纸市吧?你也一定见过那纸币上有一冒着烟正在疾速行驶的海轮吧?那艘船叫“海辽号”,说起它的故事,还得从解放前夕开始…… 黎明前的浪涌 海辽号是招商局的一艘航行于上海至厦门的客货班轮。船长方枕流出身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读书  相似文献   

20.
张念贻 《今传媒》2010,(2):56-59
在古希腊神话中,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是那把上帝赋予的钥匙。学术研究最终需要打开的何尝不是一个学科的神秘盒子?需要找到的又何尝不是那把神奇的钥匙?"打开新闻民俗学潘多拉魔盒的中国钥匙",这是我在阅读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