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莉 《教学与管理》2006,(12):88-89
英语教学,几乎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或重点课。英语考试,自然也就成了各种考试中的一个重点项目。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少学生乃至学者,他们的语言知识可能已经“达标”或相当不错,可是在与外宾交际中却常常难以相互沟通。要么听不懂或张不开口,出现了说的“聋子英语”或“哑巴英语”:要么字面也懂,就是不懂其义;要么言谈不合时宜,误会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Box”这个词在英语当中作为“盒子”这个意思是凡学过一点英语的人都知道的。然而,它作为“拳击运动”这层意思就不一定是每一个学英语的人都知道的了。为什么同是一个形式,却具有两个毫无联系的意思呢?我们可以先从语义学中的歧义谈起。语义学是研究词以及语言的其他部分意思的学科。歧义是语义学的概念之一。Doris.T.myers在Understanding Languge一书中给歧义所下的定义是:“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义的语言单位。”Fromkin等在所著的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中也指出:“如果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可以从不止一种方式去理解或翻译,那么这个词或句子便称作有歧义。”在英语中,“cricket”这个形式  相似文献   

3.
不要用“嘴”伤害学生,当你不尊重学生时,学生也就有了不尊重你的理由。早晨,气温非常低,听天气预报说已是零下5度。早自习时,一个教室门前却站了几个学生在挨冻。我猜想,这几个同学要么没背下英语课文,要么没完成作业,要么早读时“交头接耳”……反正是犯了错误,让教师送进了“大  相似文献   

4.
在职业学校从教几年来,当我向新生了解英语基础时,学生们常说:“我的英语学得好就不来职业学校了。”事实上也是如此,职业中学的学生在英语基础上比普通高中的学生要差得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而的,他们在初中阶段要么是因为学习习惯差,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当,要么是根本不学习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在职业学校教授英语课,对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区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对中国学生很重要,二者不能混淆在一起使用,要么美国英语,要么英国英语,二者在发音、重音、用词、拼写和语法上都有差异。而且美国英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既保守又灵活,既简洁又复杂,是吸收了不同语言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6.
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交际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语歧义现象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Kempson指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而英国Leech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习是一种“技能”训练,特别是在基础阶段。它不象学习“历史”或“化学”那样是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个学生可能知道关于英语的一切知识:语法、语言学、音位学、语音学等等,但却不能听懂英国人之间的一段日常对话或同英国人说上几句话,这个学生不能说他学过“英语”,只能说他学过一点“英文”,了解一些关于这门语言的知识。所有只是学关于英语知识的人,都错误地认为“英语”如同“地理”或“数学”那样是一门“学科”。其实它如同游泳或打球那样是一种“技能”。要跳到水中去学游泳,到球场去学打球。同理英语是一种语言,要通过言语才能学会它,而不是只通过教师传授关于英语的知识。因此,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单纯听教师讲授,而是实践。我曾应邀去教一些医生学英语。他们大多数都在中学、大学学过英语,懂得许多语法知识,记得不少英语单词,但却没人能用英语进行最简单的对话,第一节课,我在黑板上写下: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S…。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际,这也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然而目前在英语学习中却存在这样一种情形:许多学生学了很长时间的英语,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却感到很难说出“地道”的英语,更有甚者说出的英语外国人却听不懂。这种怪现象的存在正是由于学习者忽略了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因素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很多学生都对学习英语感到头疼,究其原因,答案便是:不得法。其实英语与汉语都是属于语言的一种,那为什么我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英语却不行呢?这是因为与我们本身的语言环境有关,假如把我们置身于伦敦呆上半年,那么我们肯定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英语环境,那么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可以创设一个相对较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做到“多说”、“多听”、“多读”、“多写”,相信不久我们的英语水平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坐下来认真听了我校初中部的两节双语班的英语课。但一听,就觉得“憋”得慌。我们一直宣传我校英语教学的特点是“在听听说说中模仿英语,在唱唱跳跳中游戏英语,在讲讲演演中运用英语,在读读写写中掌握英语”。但是,课上凡是要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要么说得断断续续,要么声音轻得让人听不见。学生在课堂上怎么不会“说话”了?  相似文献   

11.
一、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分析1.缺乏语言环境。中国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却不能避免“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有人认为是学生学习英语没有兴趣所造成的,其实并非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学生幼年是学习母语,有一个语言环境,能随时随地听母语、说母语,每天都耳濡目染,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大脑的语言功能也不断发展,逐渐养成了用母语表辞达意的习惯定势。这个定势对学习英语来说,既能起积极的正迁移的作用,也会有负面的消极干扰。而我们的学生除了每周五六节的英语课之外,很少再去听或说英语了。2.学生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文化背景,是达不到有效交流的目的的。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语法熟悉,但却对英语中的跨文化内容知之甚少,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么自己出洋相,要么使对方难解其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跨文化知识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英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改变思维模式和教学观念 英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性最强的语言之一,一个国家掌握英语程度如何,是衡量其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目前却没一个真正的英语语言环境,这与我们一贯的“哑巴英语”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思维方式有关。因此如果不大规模地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教学观念,我们的语言环境难以建  相似文献   

14.
词趣     
《初中生》2002,(Z1)
一、I英语中的他(he)、她(she)、它(it)书写时均不大写(句首除外),惟独“我”即“I”,无论在句首、句中还是句末,一律要大写。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中世纪的英语的“我”不是“I”,而是跟现代德语中的“我”一样,用“ICH”来表达,只不过是用小写而已。随着语言的演变,ich演变成了i。但是,小写的i老是跟印刷者或校对者作对,要么丢了,要么就和别的字母连到了一起,造成了许多印刷上的错误。印刷者不胜其烦,便将小写的i改成了大写的I。这一改动确实省了许多麻烦,人们也就欣然接受了,并一直沿用至今。二、dollar(美元)dollar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货币单位,符号为。谁会想到,dollar的原意竟然是“山谷”!dollar这个词到16世纪才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中国人学英语,虚拟语气是一个较难掌握的语法项目。特别是进行英汉互译时,中国学生往往将虚拟语气译为直陈语气,或虽然译成虚拟语气,却不符合两种语言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例如,“我要是你可就太好了!”可能被译为:“It will be too nice if I am you!”或“It would be too good if I were you!”然而正确的、符合英语习惯的译法却应是:  相似文献   

16.
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当一个人学习英语时完全忘记自己的母语。直接教学法就是用所教的语言来教的方法 ,是一种在“概念”与单词或短语之间形成“直接”联系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是教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  相似文献   

17.
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慧 《教育探索》2008,(6):68-69
任何知识的积累最终的目的都是运用。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学习它的目的也在于应用。因而,英语学习,特别是口语学习应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和交际性。传统外语教学把更多的功夫用在了词汇和语法上,或多或少地偏离了语言的应用目标,结果造成了“哑巴英语”的出现,学生记住了很多语法规则,却不知如何适当地使用,难怪不少大学生虽然学了十来年英语,却难以张口同外国人进行交谈,这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的一大缺憾。这正如李岚清指出的那样,“很多学生经过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  相似文献   

18.
用英语做梦     
记得有人说过:当你开始用英语做梦的时候,你才真正了解英语。我们之间虽然没有人有过在梦中与人用英语神侃的经历,但我们对于英语的执著与向往却从未停息。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是传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有着不可代替的社会功能,这是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这四者又是环环相扣的,少了哪一环节都会使语言能力大打折扣。这是一项综合的能力,它不仅体现了“怎么说”、“怎么做”,还体现了“怎么想”。不管怎么样,自身的努力更是至关重要。大多数人一开始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说不出口,脑海中发现一个中文词语后苦…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说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校学生对英语学习也越来越重视,但他们在学习英语时,只是把它当成一门课程来学,而且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解决语言的正确性上面,尤其在语法的正确性上。这样在使用语言时却往往忽视了语言的语体性,讲出的英语书生气十足,听起来也不那么地道。本文想从语体角度来谈谈一些常用的词、句的差别。例如retire作“退休”解是一个常用词,但作“就寝”解就成为一个书面的说法了,因此在日常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门语言课程,英语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全面掌握和综合运用.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瘸腿走路”的现象,对事关升学成绩的听力、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知识非常重视,但却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说”的教学和练习,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听得懂、读得出、写得出,但就是说不出,也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英语语言技能,也将给学生造成一种“学英语只是为了考试”的错误认识,从而极大地伤害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