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呈现多元化、开放性、包容性特征。生命信仰、国家和民族信仰、家庭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信仰的主流,而宗教信仰、金钱信仰、神灵信仰处于次要地位。大二是家庭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转折点。学生党员对国家和民族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相对较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命教育、党的知识教育等是培养大学生科学人生信仰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2.
人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语言符号,蕴涵着各个社会时代多方面的思想文化,包括观念、道德、情感、信仰等。其中,人名中的信仰文化表现为人名灵物信仰、人名神力信仰、及其它信仰,如动植物信仰、自然力信仰、祖灵信仰等。由于这些信仰存在一定的衍生关系,就依次称之为人名的原生态信仰、人名的次生态信仰和人名的再生态信仰。至现在,这些信仰积淀在人名文化中并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遗留着,影响着人名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习惯法信仰浓厚、宗教法信仰普遍、国家法信仰欠缺是我国少数民族法信仰的现状。少数民族法信仰具有国家法信仰的整体差异性、民族习惯法信仰的普遍性,法信仰的多层次性,法信仰的多元性等特点。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必须树立起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法的权威,提高他们对国家法的信仰。培植少数民族国家法信仰,对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维护国家的繁荣、发展、稳定和统一,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树立中华民族良好国际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人的信仰 ,是科学的、现实的、健全的、崇高的信仰。现在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觉醒 ,信仰争夺战已经开始。青年是各种信仰争夺的对象。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信仰教育观 ,是高校青年教育的当代主题  相似文献   

5.
福勒(Fowler,J)在吸收前人研究基础上,创设了信仰发展理论模型,形成了20年来西方较有影响的人格发展理论。信仰发展模型理论认为,人的信仰发展依据年龄发展可分为未分辨的信仰、直觉投射的信仰、童话文字信仰、认同群体信仰、个人反省信仰、契合式信仰和普世化信仰等七个阶段。该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进行信仰与价值教育,并将信仰辅导与道德的自我建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培育的多重维度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培育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培育的多重维度,可以大体归结为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法律信仰、道德信仰、文化信仰、生态信仰培育五个主要方面,相互之间存在着本质性、差异性、同一性、必然性、依赖性逻辑。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有效培育,需要统筹兼顾信仰培育的多重维度。  相似文献   

7.
《莆田学院学报》2013,(6):89-92
新媒体境遇下大学生信仰存在多元化、迷茫甚至缺失等现象。信仰的功利化和世俗化明显,崇我性和个人主义倾向突出。新媒体境遇下大学生信仰导引创新策略包括:提升信仰主体的新媒体素养,提高信仰主体的信仰认知;构建生活化信仰导引模式,增强主体对信仰客体的情感;发挥实践对信仰主体的巩固功能,培养信仰主体坚定的信仰意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现有的信仰教育方法日益不能满足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亟待推进科学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化有助于实现信仰教育的本质要求、破解发展困境、提升其有效性。总结信仰教育方法的历史经验,强化信仰教育方法的人文关怀,推进信仰教育方法的创新升级,有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恩格斯提出的确立信仰的途径即实践的途径、政治的途径、哲学的途径为依据,着重从即哲学实践与信仰、哲学教育与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信仰确立的启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四个方面论述哲学与信仰确立的关系。指出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我们还是应倡导一种积极的、健康的、高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信仰"是社会群体和个体基于内心渴求而生发出的一种超越性力量。"现代性"信仰缺失凸显着教师信仰教育的重要。然而,教师信仰教育正在遭遇教师的信仰之惑、教育内容之惑、教育方法之惑、自由的尺度之惑等"本领恐慌"。建议从教师信仰唤醒、教师信仰教育学习超越、坚守好信仰教育自由尺度等方面进行来消解。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信仰与幸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仰的作用决定了信仰是幸福的源泉;信仰的力量决定了信仰能始终给人以幸福;人的幸福存在于主体对某种信仰的不断追求和永恒向往之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界对转型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含义与特点;二是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功用;三是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含义及表现;四是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成因与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当代部分大学生在信仰方面存在迷失问题,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失落及对其他非科学信仰的认同和接受.分析影响大学生信仰确立的诸多因素,并着重探讨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三十年来国外以大学教师信念为主题的研究加以整理,从大学教师信念的影响因素、大学教师信念与教师发展以及教师信念的比较研究三方面进行归类梳理。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变化主要受到了个人背景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信念是大学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依赖于其内在信念的改变。而文化的差异引致教师信念的不同是明显的,但有关跨文化大学教师信念的比较研究还处于"边缘"状态。中国学者应加强对大学教师信念研究的重视,深入对大学教师信念内涵和外延的探究并创造机会开展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个体生命的呼唤。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弄清"三进"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三进"工作,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理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从而达到从生命层面和终极层面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6.
早期中国的"天"之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信仰是继殷商帝信仰之后出现的一种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从天之源及天帝信仰、诸子经典中关于天之论述、天帝信仰衰落及其对后世之影响三个方面,对早期中国的"天"信仰进行了论述,试图从信仰的角度找到一把打开中国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试析目前我国存在的政治信仰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信仰危机即是信仰者的信仰危机,也是政治信仰的功能危机。由于市场经济的弊端和人们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现象的错误认识,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治信仰危机。无论是从社会还是从个人方面看,其危机的实质都是对社会主导政治信仰体系的认同危机。克服目前的政治信仰危机,应着力于传统政治信仰向新的主导政治信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从静态和动态上来区分,法的信仰可以分为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信仰。对法律信仰的基础在于法律的价值,对法治信仰的基础则在于法治优于人治;信仰法律与法治应当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当中。  相似文献   

19.
李洪星 《中国德育》2007,2(11):8-10,13
当前我国由经济体制改革主导的社会转型,使传统的信仰方式和信仰教育无法适应急剧变幻的现代生活。由此带来的信仰危机和信仰教育危机一度成为困扰当代人的难题。为此,必须肃清关于信仰及信仰教育的种种误区,从哲学上对什么是信仰、信仰对人的意义以及信仰是否可教等命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对大学生非理性信念的特点及其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非理性信念的总体水平不高,绝对完美的诉求是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最主要的非理性信念,大学生非理性信念水平呈现出不同性别、年级的群体差异;大学生非理性信念水平越高,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水平越低。了解大学生的非理性信念,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认知,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