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言”取意自张爱玲的小说《流言》。寓徜佯于小说林中的只字片言也能享有流传得快,也消失得快的待遇之意是也。小说林,实在大得可以,里面长着的内容再丰富不过,有竹笋,有蘑菇,有直杉,有曲柳,有经日晒便大幅度缩水的虚生的树种,更有遇晴天即消失的湿菌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作为小说读者的快感,则莫过于做一只畅游林中、勤快而心地快活的啄木鸟吧?当你把植物中的虫儿叼出来时,内心的快乐也便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2.
小说林,实在大得可以,里面长着的内容再丰富不过,有竹笋,有蘑菇,有直杉,有曲柳,有经日晒便大幅度缩水的虚生的树种,更有遇晴天即消失的湿菌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作为小说读者的快感,则莫过于做一只畅游林中、勤快而心地快活的啄木鸟吧?当你把植物中的虫儿叼出来时,内心的快  相似文献   

3.
小说林,实在大得可以,里面长着的内容再丰富不过,有竹笋,有蘑菇,有直杉,有曲柳,有经日晒便大幅度缩水的虚生的树种,更有遇晴天即消失的湿菌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作为小说读者的快感,则莫过于做一只畅游林中、勤快而心地快活的啄木鸟吧?当你把植物中的虫儿叼出来时,内心的快  相似文献   

4.
汪地山 《出版广角》2006,(10):39-40
小说林,实在大得可以,里面长着的内容再丰富不过,有竹笋,有蘑菇,有直杉,有曲柳,有经日晒便大幅度缩水的虚生的树种,更有遇晴天即消失的湿菌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作为小说读者的快感,则莫过于做一只畅游林中、勤快而心地快活的啄木鸟吧?当你把植物中的虫儿叼出来时,内心的快  相似文献   

5.
小说林,实在大得可以,里面长着的内容再丰富不过,有竹笋,有蘑菇,有直杉,有曲柳,有经日晒便大幅度缩水的虚生的树种,更有遇晴天即消失的湿菌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作为小说读者的快感,则莫过于做一只畅游林中、勤快而心地快活的啄木鸟吧?当你把植物中的虫儿叼出来时,内心的快  相似文献   

6.
小说林,实在大得可以,里面长着的内容再丰富不过,有竹笋,有蘑菇,有直杉,有曲柳,有经日晒便大幅度缩水的虚生的树种,更有遇晴天即消失的湿菌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作为小说读者的快感,则莫过于做一只畅游林中、勤快而心地快活的啄木鸟吧?当你把植物中的虫儿叼出来时,内心的快  相似文献   

7.
小说林,实在大得可以,里面长着的内容再丰富不过,有竹笋,有蘑菇,有直杉,有曲柳,有经日晒便大幅度缩水的虚生的树种,更有遇晴天即消失的湿菌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作为小说读者的快感,则莫过于做一只畅游林中、勤快而心地快活的啄木鸟吧?当你把植物中的虫儿叼出来时,内心的快  相似文献   

8.
由借鉴到创新:初识韩国汉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摹仿与借鉴,含义不同,反映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上,则在于“似”与“似而不是”之间,往往不容易分得很清楚。韩国汉文小说,也和中国小说一样,由文言和通俗两个体系所构成①,也有笔记体、传奇体、章回体。就此而言,韩国汉文小说似在摹仿中国的小说,但又不直视为简单的摹仿。一则,世界各国的小说体裁,大体上都是相似的,不能就说谁摹仿谁;一则,韩国汉文小说的体裁,也不完全与中国的小说体裁相同,如中国的话本体小说,在韩国汉文小说中便不见其流行;而似传奇体又不是传奇体,深受话本体影响的长篇文言小说则更为韩国小说家所喜为乐…  相似文献   

9.
赞微型通讯     
前段时间,报刊上出现了一种小说新品种——微型小说,最短的仅仅300多字。去年12月4日,辽宁日报在一版刊登了一篇微型通讯《最高奖励》,全文不到300字。作者紧紧围绕共产党员刘天才十多年义务修理手推车的先进事迹,有描写,有叙述,有对话,有典型事例,有心理活动。寥寥数语,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热心为大家的老工人形象便跃然而出。报纸的读者要求读短新闻、短通讯。从此  相似文献   

10.
朱茹 《传媒》2017,(15)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发展中,新时期小说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话题.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国文学在经历"文革"之后的真正复兴,便是从新时期小说开始的.实际上,当今学术界对于新时期小说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如果将视野从文学界推向影视界,便能获得另一种新发现,即新时期小说很多被成功改编为影视作品,其中不乏有仍活跃于荧屏的力作.这便牵涉到新时期小说和同题电影的关系,即文学与影视的交集.李红秀先生独著的《新时期小说与影视传媒》一书便专门梳理并解析了二者的关系.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作者以非常清晰的逻辑和科学的分类,探讨了新时期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特殊爱情     
唐敏的长篇小说《男女关系》不太像小说,倒是更像一部调查报告。这便使读者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误区,这就是不把小说当小说来读,而是把它读为调查报告,这对作家来说,很难说是好是坏。因为不把小说当作小说来读,其审美标准自然便降低了或者说转移了。但是,即使是这样,这部小说还是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以新颖的对话形式,描述了一位在事业上颇有成绩的现代女性的婚姻情爱的真实体验,细腻地揭示了现代女性对性的观念和态度。同时也揭示了女主人公及其周围的男女情爱和性爱的冲突、对抗以及依赖的深层的隐秘性心理活动,展示了中国男女现代的性文化观,反映了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在婚姻、情爱和性爱观念上的巨  相似文献   

12.
第三节 备书 为了更好地播讲小说,我们首先要对“小说”这个概念有所认识。也许有人会说,小说就是小说呀。但接下去再问,小说有哪些特点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未必人人讲得清。 我们前面曾说过:按照一般的看法,小说就是讲故事,要有人物,有情节,要有头有尾。这是传统的看法。现如今呢,国内外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国外有一种广泛传播的理论,认为小说不能再讲故事了,讲故事的职能已经历史地移交给电影和电视了”(叶朗《中国小说美学》)。于是有人便主张,小说要写作者的内心生活,写作者的感受情绪,以此  相似文献   

13.
出去寻找驴子,却得到一个王国 据说,德国文学史上有一类小说被称作“修养小说”,如歌德的《维廉·迈斯特》就是。这类作品的意义,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有人为了省事,便用了一个形象而通俗的比喻,那就是《维廉·迈斯特》的结尾一个人物对主人公说的话:“我觉得你像基士的儿子扫罗,他出去寻找他父亲的驴子,却得到了一个王国。”  相似文献   

14.
当香格里拉从英国小说中的虚幻之地变成中国云南一个县名时,一群文化人便将它当作现代人的乌托邦、理想国、世外桃源与精神家园,而向天下广而告之  相似文献   

15.
从小说发表到电影改编上映已经过去20年。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了大时代变迁的史诗,而对于小说争论和电影改编曲折的20年似乎也反射了一个新时代转型期的精神挣扎作为当代中国最历尽周折的小说之一,《白鹿原》衍生出一部更加历尽周折的电影似乎在预料之中。二十年来,不可开交的争论似乎在《白鹿原》里缭绕不去。这部气局堂堂的作品从一出生便路途艰辛:小说删改后才终于获得茅盾文学奖,影视改编迟迟不批,获准拍摄后又数次易主,一波三折。而好容易拍摄完毕,初剪版本还得到  相似文献   

16.
由于平日与文字打交道的机会较多,我逐渐爱上了文学。四年前开始学习写作,先是写小说,未果。其中一篇我自认为写得不错的小说稿先后投给八家文学期刊,均被退回。我想大约自己不是写小说的材料,便转而改写杂文。还好,头一篇寄出去一个月便在《陕西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之后,我便以写杂文为主,间或写点散文、科学小品之类的“报屁股”文章。日积月累,如今竟也发表了近二百篇、三十万字的东西了,只是对写小说一直视为畏途。去年,《西安晚报》增辟《终南》文学作品专版,我偶然心血来潮,尝试着将三年前屡投屡退的小说稿《极限等于零》寄往该报。一个月后收到退稿,当时我实在没有勇气拆开信封,便随手扔在抽屉里,继续写我的“报屁股”文章。几天后,妻子整理抽  相似文献   

17.
“有勇无谋” 刘半农的天下.最初是在上海滩打出来的。他在当时被称为鸳鸯蝴蝶一派的文学刊物上.写了各式各样的小说.这些小说被冠名为“滑稽小说”、“侦探小说”、“醒世小说”、“衷情小说”、“言情小说”。写着写着,便深刻起来.又写“历史小说”和“哲理小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小说史的长河里,有着说不清的障阻。例如,《娇红记》这部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小说,被错误地断为“元·宋梅洞作”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小说史研究工作,便陷于迷茫而无所适从之中。  相似文献   

19.
恰如文学史的建构一样,小说史的建构必须以一种小说史观为基础。而小说史观又是以小说观念为精神内核的。我国传统的文学史要么根本就没有文学史观,要么就把文学视为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的直接形象符号。这样,文学的自律性便被机械的他律论所阉割,文学史也便失去了本体意味。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在文学史的建构中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胡尹强的《小说艺术:品性和历史》一书则树立了一种科学的小说史观,这使本书走出了历在文学史操作无可规避的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本书首先对中外古今的小说定义作了深刻的得失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小说重新作了定义:“小说是作家虚构的人和人的生活的描述”,作家对人和人的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理解是小说的灵魂和生命。不难看出,本书既强调了小说艺术发展的外部动力;人和人的生活,又抓住了小说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小说是描述艺术。同时,它还找到了这两者实现交流的中介:作家虚构即对作家审美心理结构的强调。流转于其中的便是作家对人和人的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理解。本书正是从这一角度来建构小说史的,这具有深刻的科学性。 相对于政治、经济等,“人和人的生活”作为对小说艺术发展的外部动力的概括无疑更全面也更具本质意味,而且与小说内部空间有着更深层的契合性。同  相似文献   

20.
或许其他关注东西创作的人也有我这样的感觉:东西的小说不好把握。这当然不是指他所运用的技巧,而是指他作品中所隐藏的意义。同时又分明感觉到他的小说蕴含深意,否则,那作品便不具有多大的价值。只是这位聪颖的小说家往往喜欢将自己的用意隐得很深,几近于一种嗜好。于是,读东西的小说,就如吃一只螃蟹,色味虽美却不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