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文化史上,文字的出现远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之前。那么,在文字出现后到纸张发明前,人类又是如何把文字记载下来,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介的呢?本文介绍在那一段时期内,人类所制作的形形色色的“书”。粘土书在古代巴比伦、亚述等国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今叙利亚、伊拉克境内),当时人们用粘土制成大小厚薄相宜  相似文献   

2.
王雯娟 《云南档案》1998,(Z1):128-129
声像档案是直接用照像、录音、录像等手段来真实地记录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面貌.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发明了各种记录信息的方式,长久以来,文字一直是一种普遍采用的传统的记录方式.然而到工业革命以后,1877年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能够记录和重放声音的机器--留声机,人类便开始有了直接记录声音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E—book的发展现状与走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子图书(e-book):电子图书是书籍以电子版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出版、发行,并通过便携式阅读终端进行下载或接收,最后实现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它不需要纸张、油墨、运输、库存,是完全数字化的。 美国新媒体(Nuvo-Media)公司出品的火箭书Rocketbook标志着E-book的诞生。 现状 现在E-book的阅读有两种形式,二种是PC式的,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直接在线阅读网站提供的免费或付费的电子图书,也可以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阅读。制作方式的不同使得目前使用的阅览软件五花八门。这…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一千八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造纸法,一千三百年前发明了雕板印刷。在纸张发明之前,我国古代的人们曾用许多不同性质的材料,如:龟甲、兽骨、铜器、石头、竹签、木板、丝织品等,作为书写文字的材料。纸张发明之后,书籍改用纸张抄写。一般认为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由于古代书籍使用的材料不同,书籍的形制各不相同。一在造纸技术发明之前,我国最早出现的正式书籍是写在竹木简上的简策,古人把竹木劈成狭长的细条,经过刮削整治后在上面书写文字。单独的竹  相似文献   

5.
“书”字在汉语中有十几种含义,本文只试图探讨一下作为读物或出版物一种的“书”及其同义词“书籍”、“图书”的词源和概念,所知外国有关资料也略为介绍,以便进行比较研究。文字的产生是书籍出现的基本条件,但文字必须书写或用其他方式记录在可携带的载体上供人阅读才能成为书籍。从各国书籍形成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外书字的来源多与文字及书写文字的行为、工具或材料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对书的阅读,令人获得知识、思想和经验,乃是其相当重要的基本功能。按照百科全书的说法,书籍的定义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是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又说,书籍系指以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扬思想、宣传主张等为目的,经过加工、创作或编纂,用文字书写、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具有双重性──既是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还说,从人的思想要用文字表达的时候起,文字就有个载体问题,载体就是书籍的  相似文献   

7.
引导阅读新趋势推动出版大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出版是精神文化物质化的过程,是为文化积累和人类阅读服务的一项事业.从文字的出现、纸张的发明、印刷技术的不断革新,到今天世界范围内各种介质并用的出版业的高速发展,都可以看到,阅读使人类文明的进程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记录资讯、表达意向的方式之一。过去人们在竹简、龟壳、墙壁等材质上写作,后来发展到用纸张和笔写作,随着科技发展,使用电脑写作成为常态。那么,在网络时代与非网络时代,新闻写作到底有些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话阅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建立与全球开通,使电脑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加上通讯科技的迅猛发展及与互联网的相互配合,催生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本文仅就网络对阅读的影响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对纸介出版物的阅读长期处于主流地位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从原始先民对各种图形和记号的识别到后人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的认知,人类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人类记录、传递、获取信息的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人类通过阅读记录在泥块、草叶、树皮、龟甲、兽骨、兽皮、石板、陶片、竹简、木片、缣帛等载体上的图形和文字符号,沟通…  相似文献   

10.
文字的历史几乎就是人类的历史本身,人类记录历史,总需要"书写";而"书写"也随着人类的文明的进步,逐步由手工书写进人到机器印刷、电脑排字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电子出版》2004,(4):23-25
自远古以来,文字就与人类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从3000年前诞生起,纸张逐渐成为记录文字和人类文明的忠实伴侣。千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在这种用纸浆酿造出来的介质上阅读信息,但印刷后不可擦写是纸的致命伤。而一种新型的可擦写记录介质--电子纸将有望替代传统的纸张。  相似文献   

12.
王建忠 《兰台世界》2011,(12):57-58
文字载体是指采用书写、镌刻或印刷等方法以纸张、织物、金属、木石等材料作为记录、传输、积累和保存信息的载体。新型载体的出现,不但推动了人类信息活动的进步,也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字载体是指采用书写、镌刻或印刷等方法以纸张、织物、金属、木石等材料作为记录、传输、积累和保存信息的载体.新型载体的出现,不但推动了人类信息活动的进步,也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潮流新品     
未来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起来用“电子纸”上网下载今天最新的新闻,然后带着去上班,车厢中人人都拿了一份刚下载的报纸在看。晚上回家后3秒钟就可以把下载的内容删除干净,明天一早再下载新内容。 电子纸就像一般的纸张一样柔软且有弹性,纸张上的文字可以随时更改,而且它显示出来以后就不再需要电力来维持了。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人类的阅读方式,是阅读介质的结果,是生产能力的折射,甲骨到纸张,莫不如此,书写到印刷,概莫能外.遥想当年,洛阳纸贵,凿壁借光,寄托着科举功名,囊萤照书,背负着锦绣前程.掩卷沉思,那是修身的历练,拥书入梦,那是远行的驿站.爱书痴书,那是华夏儿女内心的神圣,敬书畏书,那是中华民族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出版网络化时代下编辑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溯及远古时代,结绳、甲骨、竹简、布帛等记载了人类古代文明.其后,纸张一直是我们传承文明的主要载体.公元105年,中国发明了造纸术,1000多年前发明了雕版印刷,1041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西欧在公元4世纪时就出现了抄本,1450年发明了铅字印刷机,至20世纪80年代,纸质出版物仍然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体.但是,随着网络传播的出现及其应用的快速普及,传统出版模式被打破,作为一种全新的载体,出版网络化使传统出版形式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从而进入全新的出版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一、档案馆网络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回顾历史,寻找人类文化发展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人类走过了史前社会刻石为号、以呐喊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文化阶段和文字发明后到20世纪末的文字文化阶段。今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使人类跨入网络文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网络出版:山雨欲来风满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有文字以来,其载体便出现了,甲骨、石头、竹片、布帛以及风行至今的纸张等,都曾成为文字的载体。因特网出现了,于是有人用比特为文字的载体,以字节的方式“刻在了因特网上”。2000年3月14日,美国畅销小说作家Stephen King发表了一本小说《骑弹飞行》(Riding the Bullet),这本小说是第一本只发行eBook,不发行印刷版本的书,这本小说发行的第一天,就被下载了40万份!与印刷相比,以前新发行小说第一天销售的最好记录是7.5万本,传统书的平均售价在30—40美元之间,而这本ebook卖2.5美元!Steve King在推出他的这一本仅仅70多…  相似文献   

19.
台湾目前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形态,一是PC网站,首先要下载阅读软件、电子书网档案,假如网路提供线上阅读的服务,也可直接在网站上阅读。二是PDA网站,透过网路线或传输线等有线方式,先从网路下载电子书档案到电脑,再透过电脑下载到PDA,未来可望采用无线传  相似文献   

20.
读书、读网都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飞 《编辑学刊》2005,(2):21-23
一 从文字能够印刷在纸张上以来,纸本印刷的方式一直主宰着人们对阅读的定义.但时至今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和新的光电出版物迅速普及,纸质印刷已不再是文字传播的唯一途径,网络和电子文本部分取代了纸质文本的功能.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青灯黄卷式的阅读到即时在线式的浏览,从局限于对文字的心领神会,到强调影音声光的组合,从精读诵读走向了泛读速读.这时,阅读的涵义就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还包括图像和声音的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