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都和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篇课文亦复如此。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篇讲读,仅仅就课文论课文,往往可能一叶障目,使学生难以准确地或者更深层次地把握住课文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但是,如果我们把课文和它同类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教学,就可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在更开阔的背景上、更深刻的层次上,比较鉴别,求同求异,把握住课文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樊喜娟 《考试周刊》2007,(29):44-45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都和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篇课文亦复如此。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篇讲读,仅仅就课文论课文,往往可能一叶障目,使学生难以准确地或者更深层次地把握住课文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但是,如果我们把课文和它同类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教学,就可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在更开阔的背景上、更深刻的层次上,比较鉴别,求同求异,把握住课文的本质特点,或举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事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篇课文亦是如此。在教学中,我们单篇讲读,仅仅就课文论课文,往往可能一叶障目,使学生难以准确或者更深层次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但是,如果我们把课文与与之同类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就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鉴别,求同存异,在更加广阔的背蒂上、更深层次地把握住文章的本质特点,或拳一反三,或触类旁通,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把单元作为教学单位,每个单元又分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三类。根据要求,在教学时间上,课内自读课文只安排一课时。如何实现自读课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我在自读课的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点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较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门捷列夫说:“要全部把握住,需要比较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比较的课文要有可比性。一个单元的教材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这就使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具有可比性。比较点拔,既能激发学生对自读课文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够突出单元教学的重点,较理想地实现单元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66):49-50
微课,即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活动。它以短小精悍、直观性、知识点密集的优势在语文教学阵地立一席之地。本文就如何抓住微课特点,以促进更精准地把握住所讲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这几年,虽说我们的教材没有多大变化,但是,要想使课堂真正达到高效,我们的教学就得常教常新。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觉得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备课要更充分为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我们要具体备教材,重复多次地朗读或诵读所要教学的课文,通过多读来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再结合课文特点,提炼出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学习目标,然后设计出适宜的教案。此外,还要大量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他资  相似文献   

7.
一般的文言文教学,比较注重每篇课文的独立分析,强调一课一得,这对学生从一个角度理解课文、积累知识无疑是有效果的。但如果教学中只强调每篇课文的独立性,不注意课文之间、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注意引导学生从这些联系中进行综合分析,学生的思维就会趋于单一性,得到的知识也就比较零碎。教学中,我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使知识融汇  相似文献   

8.
以实验为中心,以实验带动知识点是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因而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那么怎样才能使实验教学达到《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提高实验教学的课堂效果,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近两年来笔者进行了实验目标教学的试验研究,获得了一些教学效果。1 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先确定知识点,把知识点分为单元知识点、基本知识点和具体知识点。知识点的确定必须以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和大纲对实验的要求为依据,必须考虑教育对象,还必须使知识点有一定的层次性。若层次过少,知识点就显得粗放,在教学和评估中易遗漏某些具体内容,而层次过多,知识点就会显得过于琐  相似文献   

9.
徐敬海 《考试周刊》2011,(32):169-169
初中历史教学应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应注意根据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把学法指导的重点放在准确深入地把握教材和联系实际两点上,前者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后者教会学生如何有效"迁移",一是课文中知识点之间的迁移。二是课文知识与现实热点之间的迁移,即联系实际。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和应用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我以为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一步在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让学生“反复玩味课文“不是让他们简单地重复阅读,而是选准角度,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单一的目的把课文看了一遍之后,再看一遍,使学生每看一遍,均能有新的发现。每一个阅读层次就应有一个角度,层次与层次之间环环紧扣,逐层提高,形成递进式的阅读结构,使学生的阅读认识由粗到精,由初晓课文内容而细悟全文的主旨。下面以《琵琶行》的教学为例,作一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1.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深入思考,笔者认为教学一篇课文,应该使学生的阅读逐层深入地达到这样三个思维层次:认知层次、领悟层次和审美层次。首先是认知层次。它是阅读思维活动的初级阶段。其思维特点是:通过对语言这一物质外壳的认识,去获得课文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一个完整的、粗略的感知。此阶段的学习应达到这样的目标:内容上要知道该文重点写了哪些材  相似文献   

12.
作为学生每天都接触的课本,里面的课文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如果利用得好,就能使学生透过课文学到更广、更深、更实的知识。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外的知识融会贯通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适当进行拓展延  相似文献   

13.
齐洁梅 《考试周刊》2013,(27):81-82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一个涵盖很广的语法体系,其吸取了前人的各种思想,应用价值很广泛。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指导,分析大学英语教材中节选的课文语篇,探讨如何从这一新的视角进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而不是停留在词语用法、句法等各个语言点式的传统教学,使课文教学达到新的层次,从而使学生更综合全面地把握课文。  相似文献   

14.
一、走进名著,在召唤中回归文学是什么吸引了孩子在长达8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始终聚精会神地追踪着教师,在那看似轻松的课堂上却同时获得了海量的信息呢?是什么使我们的学生,因了这一篇课文《三打白骨精》而焕发起了阅读原著的巨大兴趣。我想,首先就在于这节课找准了课文《三打白骨精》与原著间的契合点,教师有效地把握住课堂容量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利用课文导向原著,又通过原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5.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设计都是就课文教课文,一篇一篇地讲,往往难以使学生从更宏观的层面上去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积极打造高效语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的教学时,我们及时拓展思路,采取了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案,在完成本单元课文教学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唐彩红 《现代教学》2011,(10):57-57
运算规律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渗透进教学的,之后教师要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分别讲授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这样安排教材内容无疑是点状的,也是割裂的。如果教师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缺乏对所有的运算规律的整体感悟及其之间的联系比较,缺乏相应的归纳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一、渗透德育的基础是找准教育点一篇课文,往往同时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德育因素。哪些因素最能切合实际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可接受的层次去准确把握。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找出课文的知识点、训练点,还应找出德育的突破口,也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更有效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我在教学一类文《趵突泉》和二类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两篇课文中如何采用填表法进行阅读教学作一简单地说明。 《趵突泉》一文,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的第三课,属一类文。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一篇优秀散文,它主要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具体描绘了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观察的重点具体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课文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时,  相似文献   

19.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始于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比较”是思维过程的重要一环,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想过程,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比较可以使人对事物的认识更精确。中学语文现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设置了自读课文。笔者认为在教学自读课文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下面就谈谈自读课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高三册自读课文《夜》,就和同一单元的已学过的鲁迅的《药》有许多相同之处,然而又同中有异,在教学中就可作比较。《夜》和…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所选编的文章基本上是一个主题,具有整体性。所以,如果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教学,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也许就会削弱。如果我们通过比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品读这些语言文字,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所以,以整体的思想来指导,通过比较的策略来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