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森林资源也在不断的遭受破坏甚至恶化,所以,保护森林已成为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而黄岗侗族村社在对森林维护和利用方面已形成了一整套习惯法,并对该村落的森林资源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因此,研究和分析侗族习惯法对森林资源的有序有效配置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侗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生态智慧,其渗透在侗族人民的日常文化及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调适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时至今日,侗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仍对侗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着重要影响。全面解析并汲取侗族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可以为侗族地区提升生态治理成效提供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3.
侗族传统人工营林的生态智慧与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出自古百越民族,是我国南方人数较多的民族之一,目前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比邻地带。经过漫长岁月的适应与重构,当代的侗族文化已经定型为温湿山地丛林区林粮兼营式定居农耕类型文化。近五个世纪以来,侗族的这一文化样式已经高度适应于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具体表现为:劳动力投入小而产出高,同时所处自然生态环境也能得到高效维护。侗族人民能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原因在于,他们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的生态智慧,以及能有效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特点的专门技能。这样的生态智慧与技能在当代的田野调查中可以找到不胜枚举的例证。这些实例不仅侗族人民认为理所当然,即使从今天的科学技术角度看来,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合理性。然而,侗族当代的生态智慧与技能并非一次性建构完成,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凭借经验积累逐步完善和健全的生存体制。  相似文献   

4.
侗族擅长“干栏”建筑和能歌善唱,以鼓楼、大歌、廊桥为标志的侗族建筑艺术和侗歌艺术饮誉海内外。节日庆典演唱鼓楼大歌离不开鼓楼,大歌在鼓楼坪上礼赞女神、接待宾朋,大歌缘此叫鼓楼大歌;廊桥讲究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巴团培龙桥”因此赢得了“气韵最为浓烈、传神,艺术性最高”的美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人类遗产分为自然、物质和非物质三种形态,在侗族看来侗乡境内鼓楼、大歌、廊桥三样文明遗存像生命整体一样不可分开,且认为不可分割的三样瑰宝像生命存在一样标举着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尊崇“天地一人一神一居所”的对应关联与和谐共生。由此,侗寨居所建筑所拥有的“场所精神”与“建筑意”得到了张扬,人们从这可看到人类精神家园的希望所在,以及坚定走出生存困境、生态环境泥淖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其创造性与保持性。对一个民族来说,它在地球表面上必有其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这片特有空间的自然特性就构成了该民族的自然生存环境。黄岗侗族人民在一个地表崎岖不平、人为改变生存环境困难的地区,经过长期的探索,通过人工手段改变河道、挖掘鱼塘,并使得建构的鱼塘得到了精心的维护,这其间充分验证了侗族人民正确协调资源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6.
知识就是可数字化的数据、程序、命题、理论等人化物,智慧则是与主体实践不可分离的做正确决定和正当事情的卓越能力。现代工业文明促进了知识的迅速进步和积累,使人类拥有了日益强大的力量,却远没有使人类拥有可正确使用其强大力量的智慧。工业文明一边展示其辉煌成就,一边陷入深重危机,与人类知识与智慧的严重失衡直接相关。超越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人类才能走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确保可持续发展。为走向生态文明,人类必须克服知识进步与智慧成长之间的严重失衡,必须在复杂性科学(蕴含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指引下追求生态智慧。生态学和生态哲学都指出,人类与一切非人生物共在于同一个生命共同体,故伦理的"正当"和"善"不应仅是对于人类的"正当"和"善",而应是无损于地球生物圈之健康的"正当"与"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气候变化与工业文明的主流生活方式——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直接相关。禅宗对于人类超越物质主义有极高明的启示。禅宗昭示的生活智慧是典型的内向超越的智慧,对于人类采用绿色生活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化有三大主流,即儒家、道家和释家(佛),而释家尤以禅宗为最重要。这三大主流,全部充满和洋溢着和谐与共生的生态智慧,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生态观,这对指导当前的审美教育,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结合侗族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发展过程,描述和分析了侗族文献在各个时期的形成因素和特点,再结合以上分析,从侗族文献外部特征、侗族文献的民族性和资料性三个方面对侗族文献内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10.
广西壮族山歌是中国壮族文化的精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壮族山歌经受住时间的洗礼,流传至今,成为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壮族山歌的内容广泛,其中大量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近些年所推崇的生态美学理念有诸多相通之处。生态美学中提倡的和谐性、生命性、共生性的生态理念都蕴含于山歌之中,体现出超凡的生态美学智慧。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吸取黄老“道论”、“精气”精华,充实儒家天道理论体系;采纳黄老“无为”精要,弥补儒家“治术”不足;提炼黄老养生之道,充实儒家修身之术;融会黄老阴阳尊卑学说,论证儒家伦理三纲,成功实现了对先秦儒学的革新与转化,使儒学由先秦学术的一支成为封建社会定于一尊的官学,进而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古人的书法被有意无意的作伪,尤其是北宋《淳化阁帖》刊行后,真伪并见,鱼龙混杂,书法辨伪日益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北宋末年的黄伯思和董逌,堪称北宋书法鉴定和辨伪史上的代表人物。二人的书法辨伪方法同中有异,可以从各自的代表作《东观余论》和《广川书跋》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古人的书法被有意无意的作伪,尤其是北宋《淳化阁帖》刊行后,真伪并见,鱼龙混杂,书法辨伪日益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北宋末年的黄伯思和董■,堪称北宋书法鉴定和辨伪史上的代表人物。二人的书法辨伪方法同中有异,可以从各自的代表作《东观余论》和《广川书跋》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天人哲学背景下,天地人三才的和谐观念派生出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在先秦两汉文献中,记载了诸多体现古人生态意识的具体细节,其中不乏值得今人继续推崇的生态智慧。文章从天地人三才秩序的和谐互动、人与禽兽草木水土的和谐共生等方面讨论了先秦两汉生态智慧的表现,并论述了生态智慧子外在法律和内在心灵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董源与黄公望,两位都是我国早期杰出的山水画大师。董源生活在五代,其《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都是我国关术史上少见的珍品。他在艺术上的创造及主张,对后人影响颇深。宋代米芾对其推崇备至,元代赵孟颊、高克恭及“元四家”几乎都从董源那变化出来,而最能将董源的江南画派发扬光大的则非“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莫属。黄公望遵循董源以造化为师的创作道路,以笔墨精湛,苍茫秀逸,澹远宏浑的艺术风格被董其昌称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画院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一代风貌,并拓展出一个学董为风的时代,不但发扬光大了江南画派,而且彻底变革了南宋院体的画风。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智慧在生态灾变救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浪潮中,人们习惯于依赖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再配合现代工程技术的手段去救治生态灾变,而很少注意到少数民族文化中蕴涵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价值。因而,即使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生态灾变救治后,我国的生态灾变救治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究其原因,还是在生态灾变救治过程中,指导思路出了偏颇。而本文从民族文化的视角出发,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有价值,谈谈少数民族文化在生态灾变救治中的特殊价值,以便给我国的生态灾变救治提供一条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物质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民居建筑理念和良性永续的农业耕作模式,制度文化中自觉不自觉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宗教信仰和宗族制度,以及精神文化中传达"天人合一"生态意蕴的客家山歌。客家文化从提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观、引导人与自然融合的审美观、秉承限度发展的生存观和学习"以人为本"的居住观等方面体现其值得传承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侗族属古“蛮夷”之一族,奇特的文化生存环境,铸造了侗族迥异于其他民族的心理特征及带有种族记忆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