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万历二十九年至四十三年(1601-1615)创立的满族兵民合一的军事社会组织,后来发展成完整的制度,对清代历史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满族作家杨钟羲在<雪桥诗话>中,对八旗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叙述,既保存了清代有关八旗的珍贵史料,又寄托了作者深远的现实关怀,还对清朝的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清代历史上,八旗生计问题非常引人注目。它几乎贯穿了清朝一代,也震动了清朝社会。本文拟对这个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和说明。 一、八旗生计问题的发生 1644年,清军入关,满族统治者夺取了全国政权。在这种民族大举迁居异地的情况下,他们解决生计问题的办法是圈地、占房和建立粮饷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北京一些中小学组织校庆,一些历史较久的学校追溯校史,常提到某某宗学、某某觉罗学或某某八旗官学、八旗学堂.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些都是清代建都以后,在北京为八旗子弟设立的学校的名称.八旗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创建的制度,后来成为兵籍编制.清朝在北京建都后,在北京内城驻八旗.驻地分布如下: 正黄旗:德胜门内;正红旗:西直门内;镶黄旗:安定门内;镶红旗:阜成门内;正白旗:东直门;正蓝旗:崇文门内;镶白旗:朝阳门内;镶蓝旗:宣武门内.设立的学校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清代摔跤称为"布库",是满族重要的格斗技术,在满族统治的清朝时期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青睐与推崇,研究摔跤在清朝的发展历程,可观其在清朝政治中的作用,和与清政权兴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八旗驻防是清代特有的一种军事制度,在明代以前,军队驻防地方大多为戍防险要,并未形成制度化。满洲兴起。在固有的八旗制度基础上,结合明代戍防的做法,创建了一套独特的军事驻防体系。营口地区是当时八旗驻防要地,设官驻兵,垦地戍边,对于清代营口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朝八旗整合下的骑射体现满族贵族的尊崇,诸多原因使得骑射为主要方式的古老作战方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分析八旗骑射流变的原因主要有清朝入关后方式的改变,清朝后期军事管理腐败,马政逐渐衰落以及历史事件等原因。  相似文献   

7.
陈力 《兰台世界》2013,(9):16-17
八旗制度是清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外学者对八旗制度在清朝历史中的作用作过广泛而深刻的研究,他们主要围绕政治、军事、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邓涛 《历史档案》2022,(4):88-93
明清鼎革之后,清朝君臣经常将辽东镇和太原镇以外的原明九边地区视为特殊区域,这一区域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点为靠近边墙且位于长城以南沿边地区(以下称沿边)。清前期,沿边地区八旗驻防体系的形成同藩部局势联系密切。京畿以北长城关口驻防八旗级别的提升,反映了清朝对长城关口慎防的重视。右卫八旗的设立是为了应对噶尔丹的东侵;宁夏八旗的设置,同雍正帝经略西北边疆密切相关;凉州、庄浪八旗的设置,也是源于乾隆帝对西北边疆经略的重视。沿边八旗是清朝出兵统一藩部、稳定藩部的重要依托,体现了清朝的“大一统”离不开直省地区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清朝是我国围猎运动发展的高峰,但学界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康熙乾隆两朝,对清初贵族的围猎运动研究不足,朝鲜史料对研究清初的围猎运动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补充我国对清朝围猎运动的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有助于全面的审视清朝的贵族休闲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0.
章广 《历史档案》2020,(2):122-130
正"八旗为国家根本"(1),八旗进士则是清代"根本"之中的菁英群体。清代八旗入仕途径虽然多元,但在八旗大员中,有22.6%的大学士和16.4%的总督是进士出身,比例远高于其他入仕途径,八旗进士在清统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但学界对八旗进士的人数众说纷纭,并没有确切的统计结论。本文汇辑相关文献,拟对八旗文进士、武进士、翻译进士人数作一考实。  相似文献   

11.
清代摔跤称为“布库”,是满族重要的格斗技术,在满族统治的清朝时期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青睐与推崇,研究摔跤在清朝的发展历程,可观其在清朝政治中的作用,和与清政权兴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大规模把北京周同500里内汉人的土地圈占给八旗将士,推行"跑马圈地".笔者拟就清初圈地的历史背景与动因、发展进程与趋向以及圈地的意图与作用问题进行阐述,以期有助于对清初圈地这一历史事件的全面认知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八旗副都统是清代八旗组织中的重要长官,现从馆藏兵部一陆军部全宗档案中,选出清末部分八旗副都统的履历册予以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何文平 《历史档案》2002,(3):97-101
八旗是清朝入主中原并维系其统治的军事支柱 ,它与绿营一起构成清王朝传统的两支武装力量。一般认为 ,在咸同以后 ,由于湘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势力随之崛起。八旗、绿营的“经制”地位从而受到冲击 ,并从此日渐衰败。但是在晚清军事近代化的过程中 ,传统驻防八旗兵也做了不少的适应性调整 ,尽管它们再也无法重现昔日雄风 ,影响也越来越小。它们的衰败过程既是晚清军事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考察近代军事改革的重要参照系 ,仍然有了解的必要。本文仅以清末 30多年内广州驻防八旗的状况为例 ,做一简单的论述。一 …  相似文献   

15.
清末吉林旗务改革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八旗制度,作为一种独特的军政合一体制,在清王朝统治中国的200多年里,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自从进入20世纪以后,清朝统治者所面临的各种政治危机,迫使他想通过立宪改制来维新自救。于是以废除八旗制,取消满汉界限为直接目的的旗务改革,便成了当时清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措施。尽管这些最终并没有真正改变清王朝复灭的命运,但它在我国近代民族关系史上,却写下了重要的一页。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省,乃是清政权最初的发祥地,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满洲八旗军的驻守管辖之下,八旗制度在这里产生了较为深厚的社会基础。因此,清末吉林省的旗务改革活动,不仅影响较大,涉及范围较广,而且内容复杂,在当时确实有着一定的典型性。笔者拟就所见史料将吉林省旗务改革的大致情形,概括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清代武举考试对象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其中八旗蒙古武举制度对于清代的蒙古族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是清代武举制度的一个亮点。文章对蒙古八旗武举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管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用兵之道,而用兵首先需讲究令行禁止。所以,作为约束军队纪律的军事法很早就出现了,甚至可以说,中国传统法的起源就与军法、军律的使用有关。《尚书》中的"甘誓"、"汤誓"、"泰誓"等等,都具有早期军律的性质。周《易》中有"师出以律,失律凶也"的记载。清代战争频发,统治者更是十分重视作战和行军纪律的重要作用,先后几次制定和修正军事法,使得清代的军事法律逐渐形成一定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清代法制一直是法制史领域研究的重点,但是对于清代军事法的研究却不多。张晋藩对于  相似文献   

18.
郭春芳 《历史档案》2004,(3):125-127
珲春副都统衙门既是清代八旗驻防的军事组织,也是清政府在东北地区成立的一个行政机构,在长期政务活动中形成珲春副都统衙门全宗档案。这些档案曾经被沙俄掠去,1956年由前苏联政府归还中国,现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为研究中外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史等方面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9.
清代武举考试对象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其中八旗蒙古武举制度对于清代的蒙古族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是清代武举制度的一个亮点.文章对蒙古八旗武举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管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清政权始于八旗制度。"八旗制"是努尔哈赤吸取明朝卫所制特点,所建立起来的一种集军事和生产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制度。此后,清政权不断效仿明政体,从而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取代明政权。但是也吸收了明政体中的消极因素,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