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金蚕”     
本文对出土与收藏的八件金蚕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考察其形制和功能,并对历代典籍中随葬金蚕的记载进行了梳理,辨析古籍记载和前人的不同说法,指出随葬金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其中古籍辨伪学尤为突出,争议最多,格局变化最巨。审视整个二十世纪的古籍辨伪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二十世纪前半叶,特别是二三十年代,古籍辨伪之风最盛,古籍也越辨越伪;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古籍考辨之学复炽,然古籍越辨越真。从表面上看,这种前后变化的原因似乎是由于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一大批青铜器和战国秦汉简策与帛书陆续出土,许多从前被认定  相似文献   

3.
1995年西安北效汉长安城遗址2千多枚秦封泥的出土,再一次说明陕西故地应该有大量的秦竹简、木椟档案出土,然而,一百多年来的考古发现,并非如此。那么,作为秦时中央官署的主要书档案——秦简牍哪里去了呢?针对这个问题,笔在考证秦封泥时,初步揭示和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结合最近考古发现,综述如下,以飨档案界广大读。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和陕西西安相家巷出土的秦封泥中出现不少有关秦厩官名的内容,其中一些官名未见于传世文献。本文试图通过出土的秦厩官名资料与传世文献合证,探讨其职司范围及官名、品秩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古籍整理与计算机联姻我国古籍浩如烟海,靠手工整理研究,需得几代人的努力。近年来,计算机与中国古籍的结合,加速了现代人向远古的回溯。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我国古籍共有10254种,加上此总目之外的文献典籍,其数目当在20万以上,它是全人类文化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人文研究范式下,传统的以电子化和全文检索为基础的古籍研究模式已难以满足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等学科深度研究的需要。古籍文本特别是史书所记载的词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都需要结构化的历史人文数据库,从而实现历史要素的定量分析与可视化。文章以古汉语自动分析技术为基础,结合人工标注和校对,以实体标注方法解决历史人物的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问题,对史学名著《左传》进行了词语切分、词性、时间、人物ID、地点GIS信息标注,进而实现了热点人物、人物关系网、人物游历轨迹与距离等量化统计与可视化,为古籍文本的内容标注、结构化人文知识库建设提供新的研究路径。最后,讨论了知识库进一步的完善方案与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7.
蒲向明 《档案》2022,(4):20-28
西周时期早秦青铜器的出土地域在陇坻以西,即今陇东南地区,其他地方尚未发现。这与《史记·秦本纪》的记载或有出入。近年整理出现的《清华简·系年》较为清晰地勾勒了秦人入周的轨迹,结合西周时期早秦考古陇东南毛家坪、李崖、西山三遗址情况,可以发现青铜器纹饰具有厚重的文化意义:秦人学习和效仿西周礼制,思想观念未发生大的转变,审美观念受周文化影响,青铜纹饰多以继承为主,兼有局部改变和创新。这些青铜器纹饰表明早期秦文化在西周中后期的转型,实质是一个“去商化”的过程,即秦在青铜器及其纹饰方面不断向周文化靠拢,直至西周晚期渐成秦式气候。  相似文献   

8.
在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的善本古籍中不乏批校题跋本,这些题跋或记载藏书的来源,或记载得书的感慨与欣喜,或辨析版本优劣得失,或记校勘结果,或记阅读的时间,内容丰富。笔者从中选出10部名家所撰的古籍题跋进行辑考,期望于鉴定古籍版本及考据文化史等方面研究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9.
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文章分析目前地方高校开展古籍保护利用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采用调查比较的研究方法,针对地方高校和其他收藏单位所做的古籍工作情况进行对比,结合湘潭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馆际合作、古籍数字化建设、古籍网络建设、采用新技术保护利用好古籍等建议,以期为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黄威 《图书与情报》2011,(2):134-138
文章总结了前人古籍书名研究的成果,指明研究中存在忽视书名起源、发展问题,材料选择存在局限,材料使用混乱无序,缺乏理论支撑,研究对象比例失衡等五方面缺陷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即:书名起源与形制研究宜结合出土文献,研究材料来源宜以古代目录著作为依据,书名研究需借鉴关于"名"的理论,书名研究应注意一些高频字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古籍,是中国文明的历史标志,作为中国人,以中国拥有大量古籍而感到自豪。整理古籍,更是图书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整理古籍,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古籍中,反映著者项和书名项的记载显得较为复杂,这和我们今天的新书所反映的著者项的情况不大一样。我们对古籍著者、书名标示进行必要的分析,舍去其繁杂而多余的记载,取其可用部分,不仅需要地  相似文献   

12.
秦更年是近代史上重要但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的藏书家和金石、目录学家,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数十种经秦氏批点的善本古籍。本文利用南开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优势,结合《婴闇题跋》等文献,在介绍秦更年的生平、题跋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对其题跋内容作了梳理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文字记载的文献,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但在物质文化领域,文字记载则不够全面、具体和形象,给学术研究造成局限。直到20世纪中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学者在继承传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利用出土和传世文物中的形象史料,结合文献对文化史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取得突出成绩。在考古学科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形象史学的理论方法逐渐为学界认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完全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象研究表述的中国通史,是形象史学创新理论的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工程的竣工还可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语言和国界的读者展示中国历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龙江莉 《图书馆学刊》2011,33(3):125-126
张潮是清初著名刻书家,其著述等身,享誉学界。然而其对古籍保护也有研究,并有相关文献记载。勾沉其《读书法跋》和《装璜志小引》并作考述,以总结其古籍保护观念。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古籍版本与古书画的人可能知道,在一些传世的或见于著录的古籍与古书画上会见到有缉熙殿的收藏图章。由于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很少,大家只知道这是南宋临安皇宫内的一处殿阁,里  相似文献   

16.
在《汉书·艺文志》中,数术、方技略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诸略并列,是汉以前的学术大宗,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几十年来,考古发掘中方术类简帛佚籍和实物的不断出现,为古代思想研究带来了挑战和刺激。学者以出土材料结合传世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7.
雕题即额头雕刻花纹,属于一种特殊部位的纹身。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在南方地区的某些民族中即已存在,但迄今为止类似的考古学证据却很少见。皖南出土了一件属于春秋时期的青铜人面牌,其额头上刻有纹饰,地域上又与文献记载相吻合。本文结合文献及出土材料,进一步探讨雕题习俗、纹样、功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秦俑坑出土刻铭纪年兵器为基础,对秦代兵器的刻铭制度和兵工生产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古籍的保护、利用和服务以及法制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记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是当代文明的不竭源泉,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政府应将古籍保护、利用和服务纳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之中,除加大资金投入之外,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走法制化道路势在必行。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20.
纸浆修补古籍技术的研究邱晓刚,蒋一斐,郑宁(南京大学)一、前言我国是文明古国,古代文献十分丰富。这些文献记载了大量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料,是人类的宝贵财富。由于纸张本身的原因,加之保存条件所限和某些人为因素,许多图书馆的古籍发生了虫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