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是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朝代之一,水、旱、蝗、震等灾害无所不有且频繁发生。在频发的灾害中出现了很多救荒植物,但是学术界对于元代灾荒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在救荒植物研究方面。《元代救荒植物考》以《元史》、《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等材料为主要依托,发现除却以粟、稻、麦、豆为主的传统粮食作物之外,有明确救荒记载的植物22种,以古农书的划分方式将其分为谷属、蓏属、蔬属、果属、竹木、草属六大类,对其生长习性、可食性、食用价值以及部分植物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和药用价值进行分类考释。《元代救荒植物考》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对国家农业安全、稳定、持续发展方面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解释,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国内政权更迭频繁,档案工作历经变革,打上了统治阶层和时代的烙印。总结民国时期我国档案工作变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档案工作的传承性、依附性、滞后性及档案服务对象的扩大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明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相应采取了诸多针对性的防灾救灾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研究明代辽宁地区自然灾害的特点及防灾救灾措施,对于今天我们处理自然灾害问题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8年,青海省档案馆在组织业务人员整理积存零散历史档案时,发现一批民国时期的甘肃重要档案。这批民国元年至民国三十三年的甘肃历史档案,涉及人事任免与晋封、民政与治安、民国年间甘肃全省分县地图以及马步芳在甘肃各地驻军的电报等内容,是研究甘肃民国时期的重要史料。青海发现一批民国时期甘肃重要档案@董继瑞  相似文献   

6.
东巴文应用性文献是纳西族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比较零散,以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收集、整理、刊布、研究都做得很不够.本文介绍了在丽江塔城田野调查中新发现的两本民国时期的东巴文人情账簿,并进行了翻译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清入关前的汉文档案甚少,现将我馆所藏崇德三年的汉文档案,以月、日为序编辑公布。这些档案史料的内容比较零散宠杂,主要是一些臣工奏议,涉及清政权与明政权之间的和战问题、参劾失职官员问题、考试问题以及沈志详降清后的奏本,孔有德、尚可喜的手本等等。这些史料的发表,对于研究清入关前的政治、军事形势及明与清的关系等方面,可能有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灾免,即因灾蠲免赋税徭役,这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救灾措施之一。元代自然灾害极为频繁,据邓云特先生在其《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元代一百余年间,受灾总共达五百十三次。其频度之多,实在惊人![1]25这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元朝政府对救灾工作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赈济措施,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就是灾免,并制定了一套完备的实施程序及蠲免标准。一、报灾、检踏与体覆至元九年(1272),元政府规定:今后各路遇有灾伤,随即申部,许准检踏是实,验原申灾地,体覆相同,比及造册完备拟合  相似文献   

9.
档案异质异地备份是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防范和化解档案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西南地区,档案异质异地备份更是成为抵御自然灾害、保障档案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已成为图书馆的重要馆藏。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文献正面临脆化、霉烂等灾难性的保存危机,文献抢救保护任务迫在眉睫。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探讨了民国时期地方文献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浙江档案》2007,(7):22-23
一、档案编研工作基本情况(一)档案编研工作起步阶段早在20世纪80年代,杭州市档案局(馆)就设有编研室,安排专门人员从事档案编研工作,早期的编研成果有《民国时期杭州市政府档案史料汇编》、《杭州市防汛防旱防台文件选编》、《杭州地区农业自然灾害史料》、《杭州市档案馆指南》等。  相似文献   

12.
正民国时期档案又称旧政权档案,系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单位及个人形成的档案。我县档案馆收藏的民国档案,绝大部分是解放后从原国民党旧政府机关中接收过来的,还有少量是来自于民间个人上缴和捐赠。民国档案较系统地反映了民国时期镇赉县各单位的主要活动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民国时期政治、军事、  相似文献   

13.
治蝗类古农书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蝗灾是我国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水、旱、蝗)之一,其为害农牧作物的历史,可能与农业历史一样久远。据不完全统计,从鲁桓公五年(前707)到1935年的二千六百四十多年间,发生的蝗灾共有七百九十多次,平均每三年发生一次。尽管这个统计肯定遗漏不少,但也是见其为害之频繁了。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同蝗害的斗争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治蝗经验,写下了不少治蝗专书,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南宋董煟《救荒活民书》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国时期秦东地区频繁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侵袭,灾区内外人民展开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民间救灾活动.从事救灾活动的既有灾区内外的各种民间组织,也有灾区许多的个人,还有灾民的自救.  相似文献   

15.
著名经济史学家傅筑夫先生曾经指出,一部二十四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灾荒史。同样,一部中华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恰恰成为刺激中国文明生长、绵延的极其重要的积极力量。在与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不断挑战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不仅积累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量的灾害史料,也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减灾救荒的历史经验。大约从宋代开始。一批  相似文献   

16.
刘洪权 《出版科学》2011,19(3):100-104
民国时期出版书目为研究民国出版机构重要的原始史料之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的20册《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为出版书目第一次大规模结集。本文论述了出版书目四方面的史料价值:第一,补充《民国时期总书目》书目资料之不足;第二,有助于对民国时期出版机构进行多方位研究;第三,汇集了民国时期第一手图书发行和书价史料;第四,提供了营业推广方面的经营史料。《汇编》的出版将有力推动民国出版史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地震、洪水、火灾、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档案馆作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一旦遭遇自然灾害的袭击,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损失。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的危害,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预防措施,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是档案馆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王文涛 《兰台世界》2007,(1X):50-51
清末民国时期秦东地区频繁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侵袭,灾区内外人民展开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民间救灾活动。从事救灾活动的既有灾区内外的各种民间组织,也有灾区许多的个人,还有灾民的自救。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政府机关文书档案保护措施受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变动的政治政权影响,呈现出该时期档案保护工作独有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政府机关文书档案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中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和体现的保护思想进行研究,并对该时期政府机关文书档案保护工作开展的特点及局限性进行分析,有助于厘清民国时期的档案保护理念对后来档案保护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清朝皇帝中,乾隆是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位,其救荒措施亦可圈可点。乾隆时期,推行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救荒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