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向民  茅挺 《新闻实践》2008,(11):62-62
改革开放30年,也是武义人民广播电台的"勤俭嫂拉家常"节目求实创新发展的30年。这个节目曾连续两年荣获浙江省对农节目表扬作品,2006年进入金华市"首届十佳节目"。"勤俭嫂拉家常"为何长盛不衰,究其原因,品牌经营功不可没。创品牌意识"勤俭嫂拉家常"节目从1978年底开始酝酿到1979年4月首播至今,品牌意识贯穿始终。具体表现在三点:  相似文献   

2.
刘阳 《新闻实践》2008,(7):57-58
"阿六头说新闻"这档杭州西湖明珠频道的全国百佳电视栏目,连续4年收视率走高。2007年底,频道推出了"阿六嫂"的新概念,通过海选评出和"阿六头"搭档的"阿六嫂",于今年年初亮相荧屏。但试播几个月后,"阿六嫂"的反响并不尽如人意,对其持否定态度的观众占了绝大多数,网上甚至有网民发起了"要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报道中,不大讲究语言的情感色彩,随意穿越"词性",一不小心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以至模糊报道倾向,甚至混淆是非判断,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哥"以及"嫂"有些滥用,似乎逢男称"哥"、遇女叫"嫂",就像见男必"帅"、有女必"美"一样,大家见怪不怪.这在特定场合,活跃一下气氛,倒也无伤大雅;或者表示一下反讽,那又另当别论.  相似文献   

4.
帮忙与和谐     
我们媒体一直在说要帮忙不要添乱,现在和谐概念的提出就给"帮忙"赋予了新的使命。2005年7月,刚刚成立不久的嘉兴广电总台就着力打造广电新品牌,在广播阿秀嫂的品牌优势基础上,开出《阿秀嫂帮你忙》的电视栏目。成为首批帮忙记者感觉非常有责任感。但是帮忙形式的采访报道毕竟有别于其他的民生新闻,吃力未必讨好。所以说真的,非常辛苦。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媒,客观上是当今社会公众最易接受的一种通俗文化传播。鉴于此,新闻理应率先传播规范语言。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和人们思想的活跃,我们的新闻传媒也不时随意“制造”一些新词汇。比如近期,最先是以一些报纸招聘航空服务大嫂的新闻为由头,很快在全国新闻传媒中“演绎”出“营嫂”、“工嫂”、“农嫂”、“地嫂”等新闻,而且大有一触即发,不可收拾的势头。且不说什么这些“嫂”的提法本身欠妥,单说这些新词汇就有些令人费解。从词意上看,  相似文献   

6.
吴军 《新闻实践》2008,(7):55-56
如何让一个品牌节目不断保持新鲜感,保持良好的收视率?这是电视人想破头的事。于是,"阿六头说新闻"栏目请出"阿六嫂"登场。可是这个"新面孔"亮相后,却引发观众群中截然相反的评说。本刊约请媒体策划人和业界专家,就这一现象进行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7.
《阿秀嫂的家常话》是嘉兴电台城郊台自2000年推出的一档全新的对象性专题节目。节目运作两年多来,听众反映良好,节目中的主体人物“阿秀嫂”已成了农民听众心目中的“自家人”,《阿秀嫂的家常话》自然也成了嘉兴电台城郊台最有特色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8.
我不幸患了类风显性关节炎,久治不愈成了残疾人。我立志坚强地生活下去,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路。于是。学起了写新闻。那还是1985年春的事,邻居王嫂家的母鸡好往邻居李大娘家丢蛋。王嫂去寻了几趟,不但没找到鸡蛋反而遭到李大娘的白眼。王嫂是位有文化修养的善良妇女。她认为,因几个鸡蛋值不得生气,就不再去找了。可事有凑巧,李大娘家的母鸡又往王嫂家丢蛋。王嫂每每拿着热乎乎的蛋送到李大娘手里,李大娘被感动了,又  相似文献   

9.
爱在失去后     
佚名 《出版参考》2007,(8):17-17
老崔快40岁时才通过朋友介绍,与小他6岁的崔嫂结婚,第一次当上新郎,婚后曾容光焕发了好一阵子,可惜不到一年,朋友见面时就得听他抱怨崔嫂的种种不是。老崔是个勤俭的人,遇到生性浪漫花钱慷慨的崔嫂,冲突越来越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朱虹 《新闻记者》2003,(8):55-55
不久前,广播节目《阿秀嫂的家常话·吴水珍的六张收支表》荣获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对农节目一等奖,现已选送全国参评。《阿秀嫂的家常话》是嘉兴电台城郊广播的品牌栏目。自2000年推出以来,不但农村听众喜欢,也受到城市听众的关注。嘉兴电台城郊广播,充分利用农村有线网资源,积极发挥农村有线喇叭的优势,与五个县(市)电台及秀城、秀洲两区乡镇广电站互动,推出了《阿秀嫂的家常话》。这是一档对农谈话类节目,在节目定位上,把主持人形象设计成一位农村大嫂———阿秀嫂,使这档节目更贴近农民,贴近生活。主人公“阿秀嫂”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关于潘金莲的稗官野史,版本传说很多,如兰陵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兴化人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碟片<新金瓶梅>,以及民间的关于"武松杀嫂"的传说,都极端丑化恶毒谩骂潘金莲是"天下第一淫妇",污言秽语,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2.
王山 《新闻三昧》2004,(12):14-16
“红嫂”用乳汁救活的小战士,44年后率子孙三代跪在“红嫂”的面前。这个孝顺的儿子给妈妈洗脚。“妈妈”去世了,身在上海的“儿子”率全家跪守灵堂。  相似文献   

13.
对于职业美食家 日本著名中国学家竹内实来北大访问,我在勺先生对一道普普通通的"宋嫂鱼羹"大加赞叹,说是年轻时在京都大学念中国文学,就记得了这个菜名,没想到几十年后,竟能在北大品尝到,真是奇妙.看先生如此陶醉,一脸幸福的感觉,我们这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也只好跟着频频点头.  相似文献   

14.
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四 卷外集十卷遗文三卷(唐)韩愈撰(宋)文谠注王俦补注韩文公志三卷宋刻本(卷十二至十八配另一无注宋刻本)。框高21.6厘米,宽15.4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津县南)人。唐德宗贞元八年(792)擢进士第。幼孤,由嫂抚养。及长,博通六经百家之学。工诗文,自成一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人物。喜奖掖后进,经其指点者,  相似文献   

15.
虽然绿水同紫泥是我仅存的殓衣,这样灭亡了也算好呀,省的家人为我把泪流。这是悲情诗人朱湘为自己留下的一首“墓碑”小诗。朱湘(1904~1933年),湖南沅陵县人,少年时受《新青年》影响喜爱新文学,十五岁考入清华学校。再以后出国留学美国,所学费用每每得力于寡嫂薛琪瑛。诗人一生常受其嫂关照。这位嫂子曾留学法国,并翻译过童话小说《杨柳风》。就连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诗人由上海乘船赴南京的路费都是向其嫂借来的。这也是最后一次向其嫂借钱。在一个清晨诗人伴酒带着窘困绝望跃江结束了二十九岁的生命。诗人曾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的济慈”…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这场百年未遇的自然灾害中,安徽的各家报纸、电台和电视台,全力以赴报道抗洪救灾的消息。在大量的报道中,给人印象最深,轰动最大的是一篇不起眼的新闻特写——《当代“红嫂”》(8月5日新华社发稿,载8月6日《安徽日报》)。在8月15日“安徽赈灾义演大会”上,“红嫂”和被救的战士被请到了现场.当节目主持人把“红嫂”介绍给观众时,三千多人的会场掌声如雷,人人敬仰。《当代“红嫂”》,情节很简单,事件发生在一刹那,一闪即逝,可敏锐的两位作者,抓住了这“一刹那”. 安徽肥东县撮镇赵兴村几千名群众,已被洪水围困6天6夜,战士张广利、贾庭国泅水救人时,手臂被蜈蚣咬伤。顿时,他俩全身麻木,直往洪水底下坠落.这时,坐在船上的25岁的农村妇女薛文姐,放下九个月的婴儿,撩起衣襟,用力挤出有限的乳汁.给二个战士清洗,按摩伤口。当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委徐寿增中将听到这一感人的事迹后,双眼湿润地说,薛文姐是战争年代沂蒙的“红嫂”再现.《当代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公众对反腐败问题高度关注,在人民网连续13年推出的全国两会热点调查中,"反腐倡廉"话题的关注度始终高居前列,今年更由2013年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在340万人的投票中,得票超45万,是名副其实的社会热点。但是,应该承认,长期以来反腐败领域也存在两个"舆论场",一方面,"主流舆论场"大力宣传反腐败"成效显著","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等等。但同时,"民间舆论场"却不时曝出表哥、房嫂、  相似文献   

18.
从非凡的人和事里找新闻易。从平凡的人和事里找新闻难。难,不在于平凡中没有新闻,难在不能从平凡中看出新闻和不能将平凡的人和事写出新闻,尤其是写出不平凡的新闻。去掉那种认为只有非常才有新闻的思维定势,从平凡里发现新闻和写出新闻就不那么困难。读一读《四川农村日报》2002年8月20日的《漂泊在广东的打工嫂》,对于从平凡中发现和写好新闻,可以得到一些帮助。四川人南下广东打工的多如牛毛。“四川人在广东打工”是平凡不过的事情,“在广东打工的四川嫂”也是最平凡的人。《漂泊在广东的打工嫂》便写的是这种平凡人做的…  相似文献   

19.
《桔子红了》是当下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古朴的民居、苍翠的桔园、青黛的女人、雅致的衣衫、怀旧的情调、梦幻的音乐,更有那凄艳得让人揪心、忧怨得让人肠断的爱情传奇故事,着实唯美着呢。然而,透过那唯美气息,总觉得有一种不是味道的味道。据说,“桔子红了”的意象大有象征意味,象征红颜、象征着爱情,意味着孕育、意味着生育。把这意蕴具体落实下来操办的,则是这样一个不伦之恋的故事:由于种种原因,小叔(六叔)爱上小嫂(三太太),小嫂也爱上了小叔,相爱不易相守更难,但小嫂怀上了小叔的种,最后死于血光之灾(产后大出血)…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以来,传媒频频出现以"××哥""××姐"命名的人物,一时间"犀利哥""短裤哥""三轮哥""马夫哥""凤姐""微笑姐""失控姐"等称谓词争相出现在网络、报刊、杂志上,有的报刊将此称为"哥姐风潮"或"哥姐文化"。文章就此称谓进行界定,并分析其生成特征和语用价值。一概念的界定"哥"、"姐"属亲属称谓词。现代汉语有363个亲属称谓词,其中一小部分如爷、叔、妈、婶、嫂、哥、姐、兄弟、弟、妹等泛化用以称呼非亲属关系,成为比较定型的拟亲属称谓词。拟亲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