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辽宁省档案馆藏有清盛京内务府文书档案《黑图档》,其中康熙朝初年处理盛京宫殿修缮事务的满文文书中出现muduri leose(龙楼)宫殿建筑名称。但,现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清盛京皇宫)内并无"龙楼"。通过对《黑图档》、《清实录》及清宫廷学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等文献记载的研究:乃命紫宫,清宁正中,麟耻在右,关睢在东,崇政笃恭,翔凤飞龙,文德武功,以绥万邦;崇政殿在笃恭殿(大政殿)右,翔凤楼、飞龙阁俱在崇政殿后,清宁宫在翔凤楼后;会上楼为翔凤楼,合下楼为飞龙阁。可见清盛京皇宫内原来确有翔凤楼、飞龙阁两座交相辉映的建筑。  相似文献   

2.
<正>康熙皇帝开创清帝东巡之制,将家事国政合二为一,共襄盛举。除形成一整套祭祀祖宗山陵及宫廷祭神礼制,被后嗣延续下来,与清王朝相始终外,还对盛京皇宫产生深远影响,为其保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成为我国仅存两座帝王宫殿建筑群之一。首先,康熙东巡重新启用皇宫促使加强旧宫维护。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被尊崇为陪都,原来的皇宫成为皇家宫阙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央政府所形成的档案(包括皇家档案)主要保存在北京之内阁大库、皇史宬等处.但除此之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档案材料保存在当时的陪都——盛京宫殿中.这部分档案材料是现存清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研究、介绍,使世人能够更多的了解它、利用它.本文试将清盛京皇宫档案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给读者,愿这部分档案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清盛京皇宫档案的由来清盛京皇宫是清入关前的旧宫.清入关后,盛京被尊为留都,盛京皇宫仍具有较尊崇的地位,并因此而得以收贮一些清代的重要档案.总的说来,清盛京皇宫档案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大部分:1.盛京旧档.清人自建立政权之初,即从太祖努尔哈赤始,就很重视档案,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  相似文献   

4.
在盛京皇宫中,穿过翊门,有一座矗立在高台之上的三层单檐歇山式建筑,悬挂着乾隆帝题写的"紫气东来"匾额,这就是凤凰楼.凤凰楼建筑华丽,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独具风格.凤凰楼是清代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每当日出时站在凤凰楼极目远眺便可将盛京城的美景尽收眼底,因此"陪都十景""盛京八景"中均把"凤楼晓日""凤楼观塔"列入其中.凤凰楼作为盛京故宫中具重要地位的建筑之一,不仅因为凤凰楼是整个盛京皇宫中宫殿群的制高点以及其"关外内廷第一门楼"的美称,更是由于凤凰楼曾用于存放历代圣容、行乐图、御宝等皇室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5.
《兰台世界》2015,(7):3
<正>沈阳故宫,是后金入关前的沈阳(盛京)皇宫和清朝迁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宫(或称奉天行宫),始建于1625年,初成于1636年。至乾隆时期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6万平方米。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  相似文献   

6.
<正>军督部堂是对盛京将军实虚职衔全称"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管理兵刑两部兼管奉天府府尹事务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的简称、尊称。"军"是指"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督"是指"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部堂"是指代清代各部院至主管官。清军入关,盛京(今沈阳)被尊崇为"陪都"、"留都",倍受清统治者重视。为保证能对其有效管理,设置的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7.
<正>这张照片是张柏林(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从大东门瓮城南城墙步道上向西拍摄的。城门匾额为满文"抚近门",即大东门。城楼因战乱和年久失修已经破败将倾,只剩残存木架,满目苍凉。凋敝的城楼后依稀可见盛京皇宫建筑凤凰楼。美国张柏林(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摄于1909年  相似文献   

8.
<正>在沈阳故宫和张氏帅府之间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清早期建筑——东三省总督府。东三省总督府原为盛京将军行署,始建于顺治初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随着清政府官制改革,将盛京将军裁撤,盛京将军行署被改为东三省总督,统理东北全局,并将盛京将军行署改建为东三省总督府。改建后的东三省总督府坐北朝南,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两侧还有东西两座厢楼,整个建筑  相似文献   

9.
<正>凤凰楼,清代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博物院)内主体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三层单檐黄硫璃瓦绿剪边建筑,矗立在近四米高的石砌合基之上,是整个宫殿建筑群的制高点,是当时整个盛京城的最高建筑,誉为留都十景之首,"势并齐云远眺真,凤凰楼上凤来滨。五塔屏藩留迹古,高峰一瞥入苍纹。"它是观赏日出日落、城外辽塔及皇太极敕建东、西、南、北四塔的最佳处所,美景尽收眼底。根据辽宁省档案藏《满文老档》、《黑图档》等满汉文档案的记载可知,原盛京皇宫内有翔凤楼、飞龙阁两座交相辉映的  相似文献   

10.
康熙创制     
<正>清代皇帝巡幸盛京回乡祭祖意起清世祖福临,虽筹划数次但终未遂行成为遗憾。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年(1671),第一次巡幸盛京,开启清帝东巡之始,之后又分别于康熙二十一年、三十七年两次回归故里,创立了清帝东巡定制及各项活动仪轨,后嗣皇帝遵循并发扬光大。根据辽宁省档案馆所藏《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及"盛京内务府文书档案"记载,我们还原康熙皇帝东巡创制过程。康熙九年九月初二日,玄烨颁谕礼部明志东巡缘由,不替父亲完成东巡祭祖夙愿寝食难安:"太祖高皇帝创建鸿图,肇兴景  相似文献   

11.
自雍正三年(1725年)起,清廷以盛京行政积弊之故定期派遣科道官巡察盛京,其后又改派京堂官,至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正式废止。盛京巡察官初以稽查陪都各机构所行事件之完成情况为基本职任,乾隆十二年(1747年)时乾隆帝重新界定该职官的职司权力,将其自雍正朝时即已模糊存在的延展职权合法化,使之正式成为清廷监临盛京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盛京巡察官以品秩较低的外来官员身份,难以真正介入盛京政务,并易与本地官员龃龉,进退维谷。及至嘉庆后期,盛京巡察官的派遣日益造成盛京本地的供应之烦,其停派亦成为必然。本文梳理盛京巡察官的发展脉络,检视其职掌与权力的演进过程及实际运作,分析其废置的多重原因以及清廷在设废之间的政治考量,并反思这一制度设计的作用与局限。  相似文献   

12.
<正>1644年清朝挥师入主中原,清皇室由盛京迁入北京,八方来朝,海纳新奇特贡品,丰富奢华,但对故乡的天然依恋难以割舍。清朝廷在地广人稀、自然生态繁茂、物产资源丰富的东北,为皇室圈禁山川河流,专门出产土特产品,进贡北京皇宫,五谷杂食、干鲜果蔬、山珍野味、皮张木植,种类丰富,数量庞多,让远居北京紫禁城内的皇室成员能时常体味故乡的滋味。盛京内务府是清政府于陪都盛京设置的专门管理皇室及宫廷事务的机构,每年将杂粮、畜禽、野牲、鱼尾、人参、蜂  相似文献   

13.
<正>盛京总管内务府衙门,是清政府于陪都盛京设置的专门管理该地区皇室及宫廷事务的机构,简称盛京内务府。其前身为盛京包衣佐领,后被盛京内务府办事处、皇产事宜处所取替。该机构运行长近280年,在处理日常各项事务时,存留下大量盛京内务府与北京总管内务府、盛京将军衙门、盛京五部、奉天府府尹等衙署间及其内部机关间往来文书的行文稿或抄存档。内容涉及盛京内务府沿革及行政管理、皇庄及其人丁管理、土贡物品献纳、故宫陵寝的祭祀、维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史料考证的方法,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对盛京将军先后改称为"镇守盛京总管""、镇守辽东等处将军""、镇守奉天等处将军"及"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和解释,试图说明这种官称的改变与其管辖范围的扩大、治所的改变及隆重陪都的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何荣伟 《兰台世界》2003,(12):29-29
辽宁省档案馆珍藏着一批明代的档案,共1081件,戚继光手迹就在这批档案中。这些档案的发现说起来还是一个偶然的过程。沈阳是清王朝的第一个都城,当时被称为盛京,这里有入关前的皇宫,称之为陪都宫殿。在清军入关后,盛京的宫殿作为发迹之处,备受朝廷的重视,专门有人看守和维护。在这里还保存有大批清前期的文物和经常由北京送来的大量文物和书籍。1945年日本投降后,成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专门管理这些文物。沈阳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对收藏的文物进行清理。清前期的文物有一部分是发布命令用的信物———信牌,还有一些当时宫中使用的屏风。在清理…  相似文献   

16.
陈梦雷、蒋廷锡编《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一部类书,有10026卷,共约1亿字,比当时的《大英百科全书》(11版)多三四倍。这部大类书是陈梦雷初编,蒋廷锡重编的。陈梦雷(约1651~1727),福建闽县人,康熙九年,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十三年(1674)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助吴三桂叛乱,他被胁迫参加,后托病离去,两年后,耿精忠又降清,陈梦雷因而被诬下狱,后谪戍辽东尚阳堡。十余年后,康熙出关东巡盛京,梦雷献诗,不久被召还,教授西苑,侍诚亲王。雍正即位,又被谪辽阳,后死于戍所。蒋廷锡(1669~1732),江苏常熟人,康熙时举人,康熙四十二年赐进士,四十三年授编修、内阁学士。雍正即位后其深得信任,元年擢礼部侍郎,二年请编《大清令典》,命为副总裁;四年迁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六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充编  相似文献   

17.
顺治、康熙、雍正等朝,在留都盛京设有上三旗包衣佐领,承办皇室和宫廷事务。乾隆十七年(1752年)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由盛京将军兼任总管大臣,主管该地区皇室和宫廷事务,日常事务仍由上三旗包衣佐领处理。故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虽品秩不高,但职位特殊。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清代官书及史籍或记载阙如,或语焉不详,亟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驿站设立时间康熙元年(1662年)宁古塔昂邦章京改为镇守宁古塔将军,至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移住吉林,吉林与盛京及京师的联系倍加频繁,因此驿站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驿站“设立年分档案已失”,吉林至盛京驿站具体设置时间已无从查考。目前发现的记载这条驿路的最早文献为《宁古塔纪略》。该文为清代吴南荣(即吴板臣)所撰。顺治十四年吴南荣之父江南名士吴兆骞在“南闱科场案”中衔冤下狱,于顺治十五年判遣宁古塔,康熙二十  相似文献   

19.
顺治年间档     
<正>《顺治年间档》辽宁省档案馆藏清代档案之一。清顺治四年至八年(1647-1651)北京内务府致盛京镶黄、正黄二旗包衣佐领行文的抄存册档。记载盛京地区皇室事务,如人丁的调补、奖罚、婚配及其承担种植、饲养、打牲、渍饯、纺织、烧炭、守陵、维修宫殿等项差务、盛京编设粮庄等。是研究清代入主北京后仍注重对陪都盛京有效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纸质,毛装。1  相似文献   

20.
锡伯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明末清初,锡伯族居住在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后来被清政府编入满洲八旗,并分迁各地,驻防屯田。目前,锡伯族历史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有清一代锡伯族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迁移:第一次是康熙年间由嫩江和松花江流域迁到盛京和北京。第二次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从盛京所属各地锡伯官兵内抽调一部分,迁到新疆伊犁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