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韬 《大观周刊》2011,(48):14-14
“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孔孟将"射艺"与儒家礼乐文明、道德诉求、价值原则、理想境界等联系在一起,使得"射艺"成为儒家传统德育项目之一,孔孟对"射艺"的再解读也展现了中国传统体育的一般特点——体育、德育并重并且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3.
儒学与基督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思想财富,是中西方历史文化的精髓.本文对儒学与基督教仁爱的普世价值进行了历史的分析研究,通过探源这两座人文宝藏,窥见其普世价值的异同,追寻当今世界根源性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厉永平 《兰台世界》2011,(11):44-45
儒学与基督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思想财富,是中西方历史文化的精髓。本文对儒学与基督教仁爱的普世价值进行了历史的分析研究,通过探源这两座人文宝藏,窥见其普世价值的异同,追寻当今世界根源性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杨秋 《大观周刊》2012,(6):152-152,134
"药家鑫"案件的发生,暴露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法制观念与生命伦理观念普遍缺失这一严重现象;从某些方面来讲,这与当今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药案"引起社会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反思,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药案"暴露出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研究,谨慎剖析了高等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仁爱教育弱化问题,并通过资料查找与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6.
学习儒家自律的管理思想,可以让图书馆管理层以“仁”来关怀全馆,以“德”和个人魅力紧密团结全馆,自觉追求成为学习型馆员,从而做好高校图书馆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运生  何杰峰 《兰台世界》2016,(16):146-149
"乐境"是儒家追求和向往的精神目标,其所乐之事在于"仁"。要达到这一精神状态,"教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理想的"教化"主体是具有强大人格感染力的圣贤,"教化"内容是体现仁爱精神的人伦之道。人伦之道既是儒家衡量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基点,也是儒家人性的基本内容,这就使被教化者提高道德境界、达到儒家"乐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儒家仁学思想影响深远,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也深受仁学思想的影响。本文从古代诗词中的亲情情结、乡土情结和关爱民众的人文精神三个方面讨论了受仁学思想影响而形成的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9.
许静 《大观周刊》2012,(30):18-18
儒家“仁”之伦理与女性关怀伦理在内涵上具有一定的契合性,但二者的区别也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在“关系”的外延上,还是对原则与情境的观点立场上,二者都有各自的说法,对其做一个完整的梳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贾东超 《兰台世界》2011,(11):32-33
以"仁"为本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和逻辑出发点,"仁"是"道"和"德"的集中表现。剖析孔子的道德核心思想,对于丰富新时代的道德教育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仁”为本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和逻辑出发点,“仁”是“道”和“德”的集中表现.剖析孔子的道德核心思想,对于丰富新时代的道德教育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静怡 《大观周刊》2011,(25):16-16,15
孔子思想是由“礼”到“仁”的演变路径。孔子在吸收和损益周礼备性原则的基础上,吸纳前人“爱亲之谓仁,利国这谓仁”的观点,把它周礼的基本原则联系起来,但又不囿于礼,坚持在更为广阔的人际关系中弘扬仁爱精神,并以此影响礼改造礼,最终形成了自己由“孝悌为仁之本”到“爱人”至“克已复礼”的仁论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刘婧婧 《兰台世界》2013,(30):21-22
立志是儒学传统的重要思想,王阳明对其尤为重视,并将其与自己的心学思想相统一。他认为立志对于为学、修身的功用在于人生的定向、把向和气定。学者通过立志为圣贤起到定心、定向、收气的功效,进而实现人生的志向。  相似文献   

14.
天人感应思想学说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学说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且对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天人感应”思想学说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学说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且对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慎言”是儒家传播思想的一部分。“五常”[1]——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言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约束,规定了儒家“慎言”[2]传播思想的内在属性。儒家思想是伦理与政治合一的体系,其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要求君子言论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李延平及其门人朱子对《论语·忠恕一贯·》章的探讨,在对忠恕一贯的理解中,达成天人、圣学同归而殊途的道理。并试图从二人授。受之中对朱子思想中一些关键话题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又是"无讼"理论的奠基人和鼓吹者。儒家"无讼"法律思想在解决纠纷,在调解制度的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的中西文化观的形成与他年轻时的成长与海外留学经历息息相关。他的中西文化观在中西文化交流日新月异的今天仍具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孟子的"窃负而逃"的故事说起,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儒家伦理法体系下解读该故事,同时探究孟子这种方案选择背后的利益博弈与价值取向,以求加深对儒家"亲亲相隐"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