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汝芹 《青年记者》2017,(8):116-117
《申报》创办于晚清时期,是近代中国影响范围最广、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申报》非常重视对社会新闻的报道.灾害这样的突发事件,有极强的破坏性和社会影响力,历来备受《申报》关注.晚清时期积贫积弱,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吏治腐败、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灾荒严重.京畿要地的直隶地区更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因此《申报》对晚清直隶地区的灾荒非常关注,尤其是直隶的水旱灾经常出现在《申报》的头版头条.《申报》不仅报道直隶地区的灾情、政府的救济措施,还直接参与直隶地区的灾荒救济工作,对直隶的救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福建政府采取较积极态度组织领导灾荒救济。但后来财力物力困窘,灾荒救济能力极大削弱。本文就抗战时期福建政府的灾荒救济体系、灾荒救济经费及灾后救济措施展开论述,力图对该时期政府灾荒救济工作管中一窥。  相似文献   

3.
<正>书院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教育机构,始于唐,兴于宋,元明时期延续,清代遍及全国。江西在书院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宋元明清时期赣南地区的书院较为兴盛,是江西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九《书院志》、清同治《赣州府志》之《经政志》《书院》、《赣县志》第二十四  相似文献   

4.
嘉庆十八年冀鲁豫三省灾荒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庆十八年,继上年遭受旱灾之后,直隶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地区,又遭大旱,人民生活极为困苦。同年秋,这一地区爆发了林清、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这次起义,即与这次灾荒有关。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派兵前往镇压,战乱又使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饥民逃亡不绝于途,饿莩遍野,大批农民破产。清政府为了缓和矛盾,采取了一些措施赈(血阝)灾民。直到十九年春天以后,情况才逐渐有了好转。现将有关这次灾荒的档案文件选辑发表,以为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域辽阔,各种灾荒的发生相对频繁.中国历代政府都很重视灾情的记录,这种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依然不容乐观的是,这些比较完整的灾荒记录,即灾荒档案,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种种原因,它们不能很好地保存,随时随地有可能受到损毁和破坏.灾荒档案是灾荒时期受灾地区各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原始记录,它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灾荒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一幅清代彩绘地图《山东至朝鲜运粮图》,既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清朝赈济朝鲜饥荒的地图史料,也是清代北洋海域海上交通的鲜活例证。该运粮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直隶、山东、辽东等地以及与朝鲜之间的海上航线,是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域辽阔,各种灾荒的发生相对频繁。中国历代政府都很重视灾情的记录,这种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依然不容乐观的是,这些比较完整的灾荒记录,即灾荒档案,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种种原因,它们不能很好地保存,随时随地有可能受到损毁和破坏。灾荒档案是灾荒时期受灾地区各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原始记录,它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灾荒的情况。中国各地的灾荒档案分散存留,很难做到统一妥善保管。这些灾荒档案十分宝贵,记录灾情比较详细,而且地域分明,时间连续性强,可为未来赈灾和减灾工作的具体预案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历史档案》2020,(3):4-7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灾荒同时也是影响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上每次大的灾荒,政府如果赈济不力,很可能会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严重者甚至导致王朝更替。灾荒时期实行的赈灾措施即"荒政"是保持国家稳定、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保障。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灾变,属于灾荒史的一部分,兹将明朝的蝗灾资料予以辑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峰 《山东档案》2014,(4):63-64
通过对学校档案资料中的旧志整理,从《济宁直隶州志》《济宁州志》《济宁县志》等旧志中,整理出来大量的明清济宁商业街的发展变化情况.远在唐宋时期济宁就是“万商往来,四湖绵历”的商业发达地区,元至明两代疏浚运河后,济宁南抵江淮,北达燕冀;“控引江淮漕运咽喉”.“商贾云集,百货荟萃”.运河沿岸居民和临时棚户陡增.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同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经济转型。本文以晚清直隶地区赈灾工作为研究对象,从舆论关注、民间义赈、教会赈灾等三个主要方面论述了直隶赈灾措施及赈灾理念的近代化变迁。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清朝时期,直隶总督署作为供直隶总督进行日常事务办公的处所,是我国古代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之一。我国清朝时期的直隶总督署在经过了时代的逐渐变迁以及战争的洗礼之后,其内部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也逐渐凸显出来,在提倡弘扬我国历史文化的今天,其作为我国建筑文化领域的标杆之一,也具有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对我国清朝时期的直隶总督署内部建筑历史发展进行概述,并对直隶总督署内部的建筑分布和功能进行讨论,继而总结出我国清朝时期直隶总督署内部建筑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清末时期灾荒与民变频发,政府如何妥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论述了清末十年湖北地方政府面对危机的赈恤举措、经费筹借以及具体成效,并作简要评价,揭示了赈恤工作的不足与湖北辛亥革命爆发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清末时期灾荒与民变频发,政府如何妥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论述了清末十牟湖北地方政府面对危机的赈恤举措、经费筹借以及具体成效。并作简要评价,揭示了赈恤工作的不足与湖北辛亥革命爆发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清代救荒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又尚待开垦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研究清代顺治元年(1644)至道光十九年(1839)的荒政(文中所称"清代"均指上述时期)。一、清代灾荒概述 (一)清代灾荒的发生数量、分布及发展趋势清代是历史上灾荒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关于灾荒数量,  相似文献   

15.
《直隶河渠书》是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延请知名学者赵一清、余萧客、戴震等编纂的一部水利志书,也是陈仪《直隶河渠志》之后第二部直隶地区水利专志。与《直隶河渠志》相比,《直隶河渠书》在内容、体例、规模上都有了巨大进步,保存了历代特别是清代直隶地区大量的水利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同时,由《直隶河渠书》引发的公案作为赵、戴《水经注》案的附庸,也成为嘉庆以来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黔东北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官学、书院和私塾都有一定程度发展。明清黔东北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奠定了该地区当今文化教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牙人牙行功能呈现公私混合的特质。在公法层面,表现为协助政府管控市场、预防犯罪、征收税务、解决纠纷等;在私法层面,具有信息中介、客栈码头、融资投资等功能。明清时期对牙人牙行的法律调整主要包括主体监管和行为规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学术和文化进一步发展繁荣,读书人著书立说渐成风尚。这时期,政府特别重视图书馆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收纳典藏,增制规模,图书馆事业得以较快发展。本文从明清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机构设置、业务管理、功能作用四方面略作考证。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呼包银榆地区书院的经费来源呈现多样化的特色,其经费既有地方政府拨付,又有民众捐输和发商生息。多元化筹集经费的渠道确保了呼包银榆地区书院的办学条件,有利于书院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多元化筹集经费的渠道也为今天民办教育经费的筹措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灾荒实情反映点面结合、政府与社会救济对比鲜明、乡村政治视角与历史理想结合三个方面,分析冯小刚导演《1942》的真正用意和心灵震撼,审视1942年河南灾荒难民实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