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增越  霍华 《历史档案》2011,(3):F0002-F000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社会各界敦促清帝退位的呼声四起,先后有14个省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各国政府也施加压力,劝说清帝让位。袁世凯在得到南京临时政府同意其出任临时大总统的允诺后,亦逼迫清帝退位。在12月举行的南北议和中,南京临时政府代表伍廷芳提出清帝退位,实行共和,满人可...  相似文献   

2.
王树恩 《湖北档案》2011,(11):44-47
抵押国宝 1912年2月12日,清隆裕皇太后带着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礼仪,宣布清帝退位。根据袁世凯与清廷达成的《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条件》,清帝仍然保持着皇帝尊号,并暂居紫禁城之内,民国政府待遇之以外国君主之礼,对清皇室原有的私产特别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张作霖率先进驻奉天,使其政治生涯得以大的转机。张作霖究竟是怎样进驻奉天的,史学界一直持有不同的说法。本文以档案为依据,对此进行客观的阐述。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奉天革命党人积极响应,他们秘密召开会议,成立关外都督府,并决定驱逐赵尔巽,宣布东三省独立。 面对革命党人的活动,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惊恐万状。他积极研究对策,镇压革命党人,保护奉天省城。 欲镇压革命党人,必须依靠军队。然而,此时奉天的驻防陆军已无兵可调。辛亥革命前,奉天的陆军有张绍曾的第二十镇,驻守新民、锦州两府;另外就是驻守省城北大营的第二混成协,协统就是革命党人蓝天蔚。第二十镇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调往滦州,参加秋操。驻奉天的陆军只剩下第二混成协,又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赵尔巽对其极不信任。 为加强防务,赵尔巽只有依靠地方部队,即巡防营。他一方面积极招募兵勇,增加和扩充巡防营。1911年10月29日,在陆续招齐马步九营后,重新组建奉天中路巡防队(1908年改编巡防五路时,有中路巡防队的设置。1909年11月,中路巡防队马步八营和左路步队一  相似文献   

4.
<正>奉天法政学堂位于奉天省城大西门内,是奉天地区出现的第一所专门培养法政人才的学校。学校存续时间虽不长,却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培养了大批政治、法律及经济领域的人才。奉天法政学堂的前身为奉天仕学馆,它是由盛京将军赵尔巽主持创立的。20世纪初,清朝廷为形势所迫,决定走变法维新之路,包括推行新法、改革官制、废科举、设新学等,这些举措都急需大批具有新思维、新知识的官员来  相似文献   

5.
王树恩 《档案天地》2011,(10):18-23
一、抵押国宝在武昌起义隆隆的炮声中,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清王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里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礼仪后,就宣布退位。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就此被推翻了。根据在袁世凯主持下革命军与清王室达成的《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条件》,清帝仍然保持着皇帝尊号,并暂居紫禁城之内;民国政府待遇之以外...  相似文献   

6.
沈阳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但在解放前的四十年里仅有六所公共图书馆。即清末民初的奉天图书馆、新民县图书馆和辽中县图书馆;日伪时期的“八幡町图书馆”、伪满洲的“国立中央图书馆奉天分馆”;“九、三”胜利后的国民党辽宁省教育厅建立的“辽宁省立图书馆”。六所公共馆的总藏书不足50万册。其概况是: 一、奉天图书馆奉天图书馆是沈阳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是今沈阳市图书馆的前身。建于1907年(光绪33年)6月30日。经奉天将军赵尔巽准许,由提学使张鹤龄创办。馆址在省城天佑门内路西程牛录官厅(小南门里宗人府胡  相似文献   

7.
<正>沈阳历史上的第一所中学,是今天位于大东区的沈阳市第五中学,其前身为"奉天省立第一中学"。"第一中学"历史悠久,创办于清朝末年。1905年9月,盛京将军赵尔巽下令开办奉天普通学堂,校址位于盛京北大门外依大人胡同,租用协领佟裕书旧宅30余间作为校舍,杨新畲担任监督。1906年2月,学校易名为奉天中学堂,增设校舍80余间,戴裕忱、郑鼎臣、邹大镛先后担任监督。1909年,学校新建楼房38间,将原租用佟裕书的房屋归还。1910年,学校更名为  相似文献   

8.
一 问题的提出 1912年2月13日(即清帝退位次日),袁世凯信誓旦旦地公开宣布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疆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袁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就在这一承诺的前提下,2月15日,这位清朝的总理大臣经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而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3月10日正式就职。  相似文献   

9.
李友唐 《北京档案》2011,(10):50-51
辛亥革命发生后,废除清朝、建立共和政体、清帝退位、由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为袁世凯的心愿。由南方革命临时政府和北方的袁世凯代表团达成共识。南京临时政府参议员制定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  相似文献   

10.
赵尔巽与东三省辛亥革命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东北地区以张榕、张根仁为首的革命党人,曾试图在奉天发动革命,但为东北地区的封建官僚地主军阀所镇压,其中关键人物是赵尔巽。本文拟根据清代档案史料,就赵尔巽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活动以及作用和影响,作一扼要的叙述,以求得对东北地区辛亥革命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奉天图书馆     
<正>奉天图书馆是今天沈阳图书馆的前身,它始建于1907年,是东北地区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奉天图书馆由奉天提学使张鹤龄倡议创办。目的是为保存国萃、振起文风、辅助教育,开启民智,为普通读书人提供一个借书及阅读的场所。张鹤龄的提议得到盛京将军赵尔巽的支持,特拨银5000两,用于工程建设。经过近半年的筹划,最终选定小南门里宗人府胡同汉军正黄旗第三佐领程牛录官厅旧址,作为馆址。1907年夏,特聘陈炳焕为图书馆总理(即馆长),总揽图书馆筹设、修建及制定规章等一切事宜。图书  相似文献   

12.
<正>东三省官银号原名奉天官银号,创办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932年停业,它是东北地区最早创办的近代官办银行。在近代奉天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末,东北地区私帖泛滥,为整顿币制,盛京将军赵尔巽于1905年上奏清朝廷,议请创设官银号。同年11月1日,清廷准奏,特拨官银30万两,同时集商股数万两,作为官银号资本金,租赁盛京城内钟楼南路东原德兴永门市房作为办公场所,奉天官银号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3.
叶子 《北京档案》1998,(4):42-43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3日任命黄兴等人为各部部长,中华民国政府成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致电袁世凯,表示袁世凯如能使清帝退位,当即自避.他只是"临时承乏",总统一职乃是"虚位以待".  相似文献   

14.
东北警政建设肇基于赵尔巽奉天办警,历经徐世昌等主政者的逐步完善,随着警务管理机构及各级警察组织,附设医疗卫生机构、探访局、侦探学习馆、巡警学堂、巡警教练所等相关设施的建立,东北警政建设得到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奉天电话局     
《兰台世界》2014,(7):F0002-F0002
奉天电话局成立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地址位于盛京故宫南军署前胡同内,即今天的沈阳路附近。 187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问世,1881年电话传人中国,落户上海,1901年,电话传入东北,落户大连。1906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奏请清朝廷,请在奉天安装电话,获准后,特拨奉洋808610元,由盛京电报分局架设电话裸线215公里,在军署胡同内设置机房,装设德国西门子磁石式电话交换机1部、终端话机30余台,同年7月,电话正式开通使用,同时由东三省电报总局筹建奉天电话局。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只是把皇帝赶下了台,但隐藏在民众内心深处的封建思想却远远没有清除干净,故而民主共和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地处西北的甘肃是全国最后一个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可谓是保守派势力最为强大的地方之一.直到1912年2月,清帝宣布退位后,甘肃保守派才无可奈何地同秦州军政府达成了议和协议.  相似文献   

17.
奉天电话局     
<正>奉天电话局成立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地址位于盛京故宫南军署前胡同内,即今天的沈阳路附近。187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问世,1881年电话传入中国,落户上海,1901年,电话传入东北,落户大连。1906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奏请清朝廷,请在奉天安装电话,获准后,特拨奉洋808610元,由盛京电报分局架设电话裸线215公里,在军署胡同内设置机房,装设德国西门子磁石式电话交换机1部、终端话机30余台,同年7月,电话正式开通使用,同时由东三省电报总局筹建奉天电话局。  相似文献   

18.
刘振宇 《兰台世界》2016,(12):118-120
"留学"一词本意指留居国外学习。但在近代中国人留学史上,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影响,"留学"的含义和形式更为丰富,晚清时期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派遣奉天学子赴哈尔滨"留学"的活动即是突出例证。通过考察奉天学子"留学"哈尔滨的历史,既可反映晚清中国人留学活动的多样性,亦能展现出其时中俄教育交流的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5,(2):3
<正>1906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在奉天设置东三省讲武堂,培养军事人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停办。它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此为奏设东三省讲武堂暂行章程。  相似文献   

20.
清帝颁发退位诏之夕,两位传统士大夫郑孝胥、恽毓鼎枯坐书斋,为之痛哭流涕。是日,郑孝胥"昧爽即起,寝不安席,食不过味",叹息曰:"惟有以遗老终耳!"恽毓鼎则"悲愤交迫,几不聊生","自分永作江湖逸民,不复与闻政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