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刘备的“仁义”──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随感河北高阳县教师进修学校张彦昌最近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对刘备的"仁义"形象有些粗浅看法,特别是对照鲁迅先生"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的评论,愈感到鲁迅说的深刻、中肯,入木三分。刘备在《三国演义》的原...  相似文献   

2.
刘备在三国时代被称为"英雄"或"枭雄"等.实际上,刘备是趁黄巾起义之机而起,以枭雄行为与仁义举措融合之姿,南北转战.三顾草庐,隆中定策.联孙抗曹,夺取荆州.占领益州,鼎足三分.历经坎坷,终成帝业.  相似文献   

3.
新编隆中对     
"挥毫书一‘慎’字于帛上"——角度鲜明。此文还需要升格:给"慎"字定位——将"皇叔刘备为人仁义"中的"皇叔"二字删去,行文彰显"仁义"中的一字——最好突出"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仁义”中有“虚伪”,“雄才大略”中有“个人意气”这一矛盾性格的揭示,认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从而为今后运用多种手段分析和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忠君思想是造成刘备悲剧的主观原因之一’主要体现在对仕途的追求、对异姓的铲除、对宗室的宽容这三个方面。“忠君”连同“仁义”是他决策的心理障碍,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带面具的人     
从桃园三结义一直读到白帝城托孤,刘备给我的感觉只有:虚伪、黑心。在罗贯中的笔下,备受推崇、集仁义胸怀于一身的汉室宗亲刘皇叔,集尽了人和之利,对人厚道、仁慈,会识才、能用贤,忠实到极致。可是,我总觉得那只是一张面具,一张虚假厚重的脸谱。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也堪称一部妙笔传神的英雄史诗。作者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竞起的历史题材,描绘了一群性格殊异、形象鲜明的乱世英雄,表明了“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贤是与”的政治主张。小说在“拥刘反曹”的观念统帅下,着力刻画了一个以仁义和贤明匡世济民的英雄君主形象——刘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之林中不可多得的仁君贤主的典型,“刘备”无疑是被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这一个,这既是人物自身性格丰富的生动体现,也是作者刻画人物手法多样性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8.
一、借“箭”。理清脉络。整体感知教学模块:1.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师叙述导人:同学们看得热血沸腾,是啊!百年历史,百年战乱,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里塑造了许多英雄,有忠义血性的关云长,有勇冠三军的张飞,有仁义为先的刘备,  相似文献   

9.
人物性格和历史事件是双向选择,互相制约。“性格决定命运”,人物性格是决定历史事件的内在因素。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其性格极其复杂。他重义爱民,但心存诡诈,是一个两面性突出的悲剧人物。这种仁义与诡诈并存的二元对立性格,是他成为一方之主的前提,也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曹、刘汉中争夺战,刘备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一是刘备集团比曹操更重视汉中;二是刘备能集中全力争夺汉中,曹操则难以做到;三是刘备集团占有地利优势;四是在汉中,刘备集团的将帅比曹军优秀;五是刘备在汉中的作战方略正确。汉中争夺战的胜利,开启了刘备事业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1.
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刘备年轻的时候家境不好,靠卖草鞋为生。有一次,刘备卖晚货回家,翻越一座山时,遇到了一个山匪。山匪穷追不舍,最后在一个山洞中捉住了刘备。山匪没有取刘备的性命,但是抢走了刘备身上所有的钱财和一支在夜间照明用的火把。  相似文献   

12.
寒人出身的刘备与曹操、孙氏兄弟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刘备的用人方式因此与曹操有很大不同,而与孙氏兄弟只有某些相似之处。刘备在无任何政治优势的条件下,藉异姓兄弟而奠建功立业之初步根基,藉信义而得人才与民众的普遍拥护,藉真诚求才之心而得天下奇才之感戴。刘备的人格魅力使他网罗了一批忠贞不渝之士,但也因过分重用最先结交的关羽而铸就大错。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小说中出现的与刘备相关的三次临终托付事件,即陶恭祖三让徐州、刘表托付刘备接管荆州、刘备临终嘱托诸葛亮,从人物心理分析入手,分析刘备性格中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并对罗贯中的正统思想进行了必要的解读,揭示其塑造刘备这一文学形象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4.
刘备同学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这件事在校园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里,刘备“呜呜”地哭了,哭得很伤心。几天前的一个早晨,班长曹操同学的手机在宿舍里被盗了。曹操与刘备、孙权住在一个宿舍,当时只有刘备因病在宿舍里睡觉。大家做完早操回来,曹操的手机便不见了。一开始刘备也不肯承认,后来刘老师发了怒,说你们若全不承认,就统统停课反思,查不出来谁也别想上课。刘老师说到做到,课真的就停了。同学们情绪很大,对刘备也“另眼相看”了。不到两天,刘备就挺不住了,向刘老师承认自己偷了手机。可追究赃物时,刘备却说又弄丢了…  相似文献   

15.
刘备同学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这件事在校园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里,刘备“呜呜”地哭了,哭得很伤心。几天前的一个早晨,班长曹操同学的手机在宿舍里被盗了。曹操与刘备、孙权住在一个宿舍,当时只有刘备因病在宿舍里睡觉。大家做完早操回来,曹操的手机便不见了。一开始刘备也不肯承认,后来刘老师发了怒,说你们若全不承认,就统统停课反思,查不出来谁也别想上课。刘老师说到做到,课,真的就停了。同学们情绪很大,对刘备也“另眼相看”了。不到两天,刘备就挺不住了,向刘老师承认自己偷了手机。可追究赃物时,刘备却说又弄丢…  相似文献   

16.
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二人小酌了几杯。 席间,曹操一句“今天下英雄唯君与操耳”,吓得韬 光养酶的刘备把筷子掉落在地上。 曹操问何以掉落筷子,刘备答曰刚才天上打了 个响雷吓了一跳。刘备说完,躬身拾筷时忽然放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国时期蜀汉灭亡的原因一、诸葛亮的人才观妨碍了他去"总揽人才",以致帐下文臣武将,后继乏人;二、关羽轻乎外交上"联吴"的国策,刚愎自用,御下亦欠仁义,致使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蜀汉国力大伤;三、刘备托孤,诸葛亮主政,不能"内修政理","卧薪尝胆",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反而连年用兵,六出祁山,劳民伤财,又不能"西和诸戎",广结盟友,令国势日益衰颓.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烽火四起,各国纷争.时势造英雄,各路豪杰云集,各司其职,《三国演义》之所以被人奉为经典,在于它不仅是一部战争史,还是一部英雄史.《三国演义》中所塑造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神采飞扬的英雄形象.赵云这一形象虽不像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诸葛亮是作者花大笔墨极力刘画的形象,但赵子龙却是罗贯中成功塑造的一个别具特色的英雄形象.他忠君爱国,有勇有谋,顾全大局,谦恭仁义,可以说是体现作者良将理想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9.
庞统考论     
庞统为荆州名士,曾先后在刘表、周瑜手下任职,投奔刘备集团较晚。后来他成为刘备主要谋士之一,并在取益州问题上打消了刘备的一些顾虑。其后他随刘备入益州,并为刘备夺取该州献计献策。庞统还表现出为刘备尽忠甚至不惜牺牲的一面,他在率众攻城时遇害。庞统有知人之才,善于品评人物,并曾向刘备举荐彭羕等。庞统与法正可说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谋士,他是有谋略且有德可称者。  相似文献   

20.
论蜀汉政权出现的特征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末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本是其中较为弱小的一支.但在20多年的战争兼并中,诸葛亮、法正等一批时代精英纷纷投奔刘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军事集团.刘备与诸葛亮默契结合成为该政治军事集团的领袖共同体.刘备集团从而扭转了以往东奔西逃的流亡走势,最终于221年建立了以成都为中心的蜀汉政权.刘备重用诸葛亮,其方式和程度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军阀对大臣的重用.诸葛亮弥补了刘备自身的政治军事才能的不足,两人互为表里,一起扮演着蜀汉政权中君主的角色,形成了中国古代君主集权中权力运行的一种特别的构成方式.尽管蜀汉政权建立不久刘备病故,但蜀汉政权仍正常运作.此外,汉末战乱中,或者是最早追随刘备镇压黄巾军起家的军阀,或者是不愿意依附其他军阀的汉末官僚士大夫,或者是前益州刺史刘焉、刘璋的部下,在投靠刘备一起建立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政治角色的转变,成为蜀汉政权中不同身份的统治者.蜀汉政权以其独特的统治方式顽强地在魏吴大国夹缝中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