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着意写女主人公内心丑,却反而极写其外态美。独特新颖的构思,新鲜题材的择用和以形写神的含蓄的表现手法是作品成功的保证,作家借鉴作品呼唤人类的理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写鬼的小说,远在六朝时已兴盛,但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证明鬼为实有,方法上也偏重于实录。而到了唐代整个小说创作为之一变,小说家们有意识地运用小说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写鬼小说也是有意识地写作的作品,虽然不如六朝兴盛,但仍是相当一部分作家所重视的题材,无论内容上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艺术上的成就也都远远超过了六朝的写鬼小说,并充分表现出唐人写唐这样一个特点。文章就唐代写鬼小说对六朝写鬼小说的继承发展及新的特色进行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学是人学,任何一位作家都不可能回避人最根本的问题-生命的存在,伟大的作家常常通过写人物的死亡来表现人的生命意识,在鲁迅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中,有多篇写了主人公的死亡,鲁迅着力表现主人公死亡之前所进行的挣扎和斗争,写出了主人公留恋生命,抗拒死亡,从而批判了当时非人的社会生存环境,表现出作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更高生命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李奕霏 《文教资料》2012,(33):82-85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知青为题材的小说数不胜数。作家们往往是“上山下乡”运动的亲历者,因而其写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主观色彩与时代政治色彩。而作为新生代作家的韩东,凭借其幼年时期对于历史的记忆,跳出了这种强烈感情的抒发和国家主义的宏大叙事,以一种更为客观、冷静的姿态,深入日常生活中来叙说这段往事,从而呈现出了一种“零度情感”。  相似文献   

5.
在作家们关注农民工生活,写出了大量农民工题材作品的同时,也出现了模式化的创作倾向,如农民工形象的模式化、小说情节的模式化和作家视角的模式化。这些模式化的创作倾向,阻碍了作家对农民工进城复杂性的深入探讨,限制了该类题材小说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文学创作从“题材的突破”到“文体的觉醒” 新时期小说发展初期之所以引起文坛的关注,其天键就是小说题材的突破和众多文学形象的出现。这时,小说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只有将社会当下性诉求写入小说,作曲才‘能被关注,才能取得成功。但是许多小说家并不仅仅满足于题材上的突破,他们在关注“写什么”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写、怎样写”,怎样向文体的变革进军。较早的探索者是作家王蒙。  相似文献   

7.
《国殇》在《九歌》里,正如马茂元先生说的那样,是一篇“和其他各篇有所殊异”、“独标一帜”的作品.它不象其他篇那样写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故事;它写的是一个激烈的战争场面,塑造了为保卫楚国而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将士们的英雄群象.它与《九歌》其它篇一样,也是有所寄托的.屈原之作《国殇》旨在“风谏”.作者是以战争题材,借对死难将士们的赞美和歌颂来劝谏楚王的,希望楚王“悟过改更”,以振兴楚国.  相似文献   

8.
庞秀慧 《文教资料》2014,(24):16-17
作为文学重镇,历史题材历来是江苏作家们描述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历史叙事一改以往高大上的面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文章阐述了近年来江苏历史题材小说的叙述特色。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雅爱搜神”,犹如吴承恩酷好稗史。他们一个写猕猴王,一个写狐狸精,都继承两千年来的文学传统,在不同的现实条件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拿蒲松龄来讲,他的《聊斋》描写的生活面之广与形象之多,与他涉猎群书,从“残丛小语”和名篇佳作中汲取题材,锐意创新有关。不同的题材,固然会引起作家不同的艺术构思,相同的题材,也会因不同的处理而表现作家的创作个性。蒲松龄对传统题材的处理较常见的是撷取梗概,加以扩展。象《三国志·魏志·庞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创造社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周全平、倪贻德、陶晶孙等作家,文学研究会的(广卢)隐、王以仁及浅草——沉钟社的林如稷、陈翔鹤等人遵循共同的创作方法并表现出相似的创作特色:他们常常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小说题材,采用自我描述的方法,着重抒发一己的情绪,有强烈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色彩.从而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自我小说”流派.这一流派的出现和衰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思潮、作家们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这个流派虽然短命,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形式探索。之后,他们显示出一些共同的流变特征:(1)转入历史题材,但叙述语感和视点仍然是"现在时";(2)从形式追求转向了对"故事"的重新寻找;(3)热衷于文化、社会生命史的题材。先锋小说的这种审美流变趋向可以概括为:作家们正在通过检验和质问人类精神质量、关爱与安抚人的心灵处境、再构与重建人性本质及其价值范式来取代对文本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当代皖西籍作家徐贵祥是一个一直钟情于战争小说的军旅作家。继《历史的天空》后,他又以长篇小说《八月桂花遍地开》蜚声文坛。在构思《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徐贵祥给自己提出"写好自己,写好敌人,写好真实的状态"要求,凸显作家创新求深的努力与追求。小说在宏观构架之上,注重人性在战争中的种种表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莫言对于民间叙事一直是比较执着的;当描写乡村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写作上的雷同倾向,如何使乡村题材小说更具有艺术性,无疑是作家们所要寻觅的.本文试图对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进行分析,来探索对于乡村题材小说的另一种形式的叙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说虽然浩如烟海 ,源远流长 ,但由于先秦诸子及士大夫们对小说的鄙夷、排斥 ,认为它是小道 ,不能与诗文同登文学大雅之堂 ,使小说处于边缘的地位 ,影响了我国古代小说观念和小说审美观念的形成。小说观念以六朝为界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神话和历史传说 ,内容由神到半神到古英雄 ,这时的小说都带有神话色彩 ;魏晋时期 ,由于神仙之说盛行 ,汉末又大畅巫风 ,加以印度佛教传入我国 ,到处“张皇鬼神 ,称道灵异”,再加上社会的动荡、战乱的频繁 ,志怪小说应运而生。晋朝由于士族名士崇尚“清谈”,有意玩弄风度、风流自赏 ,于是就出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精怪小说,六朝时已兴盛,但由于作家们把精怪故事当作实有,而创作上也偏重于实录,因而其中虽不乏名篇,而其主要特色仍为神秘怪异,甚至荒诞无稽。到了唐代,由于作家们“有意为小说”,用精怪小说来露才炫已借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也即成为作家们言志、述怀和抒情之作,因而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张艳艳 《重庆师专学报》2007,26(5):74-76,92
明末清初,随着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及思想界的变革,作家的目光也开始转向了一向被压抑、被漠视的女性身上,写她们的爱情婚姻追求,写她们文韬武略的才干,写她们的自主意识。但是,这些女性,作家却让她们以“女扮男装”的面目出现,这不仅写出了女性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才干,必须要从外形上改变自己,付出巨大的生理心理代价,也从另一侧面揭示了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戏曲中有大量的描写鬼神的作品,其主要内容表现人鬼相恋,与世抗争,因果报应和人神相遇.与小说中的同类作品相比,同中有异。作家利用对鬼神的描写寄寓自己深刻的思想情感,作家写鬼写神是为了写人,对神鬼世界的描绘是对人间社会的体悟。  相似文献   

18.
才子佳人小说虽以婚恋为题材,但其内容与科举考试密不可分,解读小说作家的科举心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作品的真实内涵。小说对女性才情的激赏,对八股科举的讥讽,对才子们回归“金榜题名”之路的结局安排,实际表现的都是作家们对科举制爱恨交加的心理,是中国封建士子不满科场失志又难解科举情结的普遍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19.
《破晓的山野》是彝族老作家李乔同志的一部长篇新著,亦是又一幅以凉山民主改革为题材的历史画卷.一个作家能否对宏大的文学宝库作出贡献,主要看他是否在作品中提供了别人不能写,只有自己能写出的东西.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要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并且以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自己独特的思想思考和评价生活.李乔同志  相似文献   

20.
在与“五四”时期爱情题材伤口的比较中,论深入和分析了“莎菲型”新女性形象“灵肉一致”的爱情至上观的本质内涵。认为,不是从现实的历史的范畴来写莎菲们的爱情追求,而是从生存本质的角度,从处于现实人生中人们的超越意识来写他们纯真美好的情怀,这是丁玲对“五四”以来爱情题材作品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