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关于液面上升、下降或不变的问题,同学们感到比较棘手.举例如下:例1一块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上放着一块石头,如图1所示.当石头落入水底以后,水面位置将会().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分析石块放在木块上,木块仍漂浮,则木块和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们的重力.设木块的重力为G,,石块的重力为G。,石块未落入水底前,木块和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为VO,则:当石块落入水中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V*一G;/(usg),沉入水底的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为V。一G。/(P。g),两者排水体积为:N+n一GI/…  相似文献   

2.
木块放入水中,能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铁块放入水中,虽然沉入水底,但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可是,还有一些看似浮力却不是浮力的现象,下面就来揭开这些似是而非的“浮力”的“面纱”吧.  相似文献   

3.
题目千千万,永远做不完,同学们解物理题时要学会归类,善于总结出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这样解题速度、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下面举例说明之.题1如图1甲,一木块上面放一实心铁块漂浮于水面上,现把铁块取下放人水中,而木块仍漂浮于水面上,静止后容器中水面将:()A上升一些;B.下降一些;C.保持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假设其它条件与原题一样,只是铁块系在木块下面,如图1己所示.由于铁块密度大于水密度,木块密度小于水密度,所以木块受到铁块向下的拉力,使增大,若剪断绳子,铁块沉底,木块必上浮,使减小,…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引发学生探究反思。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能漂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却沉入水底?再进一步问: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个实例使学生对因铁重而下沉的结论产生了怀疑,从而引起思维。二、引趣富有趣味的东西,特别能引起学生思维。例如,在学生  相似文献   

5.
学生往往认为缝衣针不可能浮于水面上,因为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用手直接将缝衣针放在水面上,因松手的位置难以控制,缝衣针也往往立刻沉入水底。如何使缝衣针浮于水面呢?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02页中,有一则介绍使缝衣针浮于水面的小实验。其做法是:“把一根缝衣针放在一张棉纸上,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 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引发学生探究反思。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学生常回答:因铁比木头重。)再进一步问: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这个实例使学生对“因铁重而下沉”的结论产生了怀疑,从而引起思维。  相似文献   

7.
在“水的浮力”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儿童认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根据这一认知特点,我创设这样的情境进行教学: 师:(将带小钩的形状大小一样的小铁块、小胶块、塑料块、小木块依次放入水槽中的水里)你们看到什么现象了? 生:塑料块和小木块浮在水上,胶木块和小铁块沉到水底了。 师:有的沉,有的浮。(沉思状)这种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之前,已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与物理有关的感性经验.其中由某些经验形成的认识往往有一定的错误和片面性,对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起着严重干扰作用.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误认为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即使学完阿基米德定律后,若问学生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哪个大?仍有学生回答是木块受到的浮力大,理由是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则沉在水底.……  相似文献   

9.
一、对问题的认识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每当你碰到不进一步作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需要组织新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由此而见,问题并非与问句等同。例如,当学生学习《水的浮力》知识时,如果问学生:“将铁块放在水里时,它将沉入水底,还是浮在水面?”学生会不加思索地回答:“铁块将沉入水底。”如果问学生:“铁块放在水里将会下沉,但用铁板做成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学生则无法立即作出回答。两个问句的区别在于,前  相似文献   

10.
第一部分单一选择题说明: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对的答案,答对得3分,答错倒扣1分,不答则不给分。 1、一个体积为200立方厘米、密度为0.8克/立方厘米的木块浮在水面上,另有一个体积也为200立方厘米、密度为7.8克/立方厘米的铁块沉没于水底,木块与铁块所受的浮力何者为大? A、木块所受的浮力较大;B、铁块所受的浮力较大;C、两者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相似文献   

11.
许志 《物理教师》2003,24(12):19-19
2003年南京市中考物理第四大题实验与设计题第35小题.[题目]如图1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着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相似文献   

12.
如图,木块A,注射器B和铁块C用绳子连接起来,在水中静止时,两段绳子均处于紧拉状态.A浮于液面上.已知注射器B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且活塞与器壁光滑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中,液体中下沉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学生不易搞清的二个问题.我在教学中采取让学生自己实验的方法,帮助他们搞清这些问题。对第一个问题,首先,我将木块放在手上,使学生知道木块不往下掉是因为木块受到我手的托力.再将木块放在水槽中,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题目 在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相似文献   

15.
题目(2003年南京市中物理第四大题实验与设计题第35小题)如图1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形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相似文献   

16.
覃琰 《中学文科》2005,(7):16-16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而“任务驱动”就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原则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初二物理“大气压的变化”中“沸点随气压改变”一段,安排了图11—11的实验。这个实验直观地告诉学生:同种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下降.这个实验成功地让学生知道“其然”。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补充说明了“所以然”。 取一烧瓶装大半瓶水,然后用一块橡皮膜做一个手指大小的气球,大小以能从烧瓶口案进为宜.然后将小气球拴在一个小石块(或小铁块)上,一起从烧瓶口塞进去。小气球与小石块一齐沉入水底。然后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的瓶外部分安有橡胶管连接两用气筒。然后让学生观察: (1)不打…  相似文献   

18.
口语交际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当然可以是模拟的或者虚拟的,但这一情境的创设须有利于学生真实地、城恳地、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谓虚假的情境就是指:在这一情境中,学生所说的话往往不是源自内心的,而是表演式的、超过其认识思维水平的,所以显得不真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情境所设的话题过于宏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请看《我的理想》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两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课课达标》(高一上)上有这样一道题:如图,升降机中有一盛有水的容器,一木块浮于水面,当升降机匀加速上升时,().  相似文献   

20.
探索性实验,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某一规律或得出某一结论。其形式是实验在前,结论在后。此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在教学小学自然第三册《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时,运用探索性实验的方法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接触新课之前,根据已学知识提问:什么叫水的浮力?学生很快回答后,教师出示幻灯,轮船在水面上行驶,接着演示,小颗铁钉沉入水底。然后设计提问:为什么万吨巨轮能浮在水面上,而小颗铁钉却会沉入水底呢?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刨根问底,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了。2 逐层深入,揭示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