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诚信是一种以道德人格为依托、情感为标准和道德义务为本位的诚信,这与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普遍信任、契约信用、理性诚信相统一的诚信理念存有一定差距.现代社会的理想诚信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是对传统诚信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传统诚信通过现代转型,即从人伦关系转向市场关系、从情感依据转到理性依据、从人格诚信转向契约诚信之后,将成为一种以适用范围市场化、诚信主体多元化、发生依据理性化,表现形式契约化为表征的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诚信的传统道德和人生智慧,然而,诚信的道德价值应用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则需要进行现代转化和扩展,即:从传统的"熟人社会"的"民规信用"向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转化;从儒学传统"信不及利"向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平等求利"转化;从传统重于个人的、内在的"心性诚信"向现代重于社会的、内外匹配的"责任诚信"转化;从自然经济状态中的"人格诚信"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诚信"转化.如此,为当今社会诚信伦理的构建,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契约理论的视角看,政府对公立大学实行的委托-代理方式代表了一种"不完全契约"关系,存在着较大的履约风险;在现代契约理论视域中,公立大学与政府的契约关系正在发生内涵质变:由身份附属意义的契约关系转向平等主体间的契约关系、由统括性契约关系转向特定性契约关系."缔约-评估"构成了公立大学与政府之间契约管理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诚"指向的是天人关系,"信"主要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传统道德的"诚""信"要求人成为一个道德主体;现代诚信基于契约关系,调节的是具有平等权利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过去的道德人变身为现代的经济人,经济人的逐利本能致使利益主体的失诚无信,逼使国人发出"重建诚信"的强烈呼声.接续传统诚信实现其现代转型,既要打破熟人社会的潜规则,又要以制度建设推进道德善恶因果律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诚”、“诚信”,当今社会焦点话题之一.这一话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对诚信道德价值的强烈需求,也是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现实资源匮乏的道德症候.文章立论于周敦颐“诚”的道德观,论述其原本意义、“诚”之内涵、“诚”之最高境界、“诚”之修炼等.而周子“诚”的道德观难以直接应用于当今“诚信”伦理社会,需要作番理性的审视和剖析,进行现代转化及扩展,即:从传统的“熟人社会”的“民规信用”,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上来;从儒学传统“信不及利”,转到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平等求利”上来;从传统重于个人的、内在的“心性诚信”,转到现代重于社会的、内外匹配的“责任诚信”上来;从自然经济状态中的“人格诚信”,转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诚信”上来.如此,为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的构建,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诚信文化特质之比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具有人格性、情感性和义务性等特质,而西方诚信则以理性为依据、契约为表征和法律为基础。中国传统诚信文化与西方契约诚信文化存在着有限性与开放性、等级性与平等性、自律性与强制性等方面的差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实现中西诚信文化的互动与整合,建立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7.
从中西方诚信观的内涵和现实比较中可以看出,中西方诚信观念各有特点。中国传统诚信观必须进行现代化转型,既保留其合理内涵,又要注入新的内容,汲取西方契约诚信的法制精神,实现中西方诚信文化的互动整合,建立一种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诚信观。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也是营销人员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当前营销专业大学生还存在诸多的诚信问题,源于学生个人自律不严、学校和家庭教育偏失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学生道德内化不足等因素,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专业文化建设、考核等五个教育环节,可以有效增强营销专业学生的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9.
黄延 《考试周刊》2007,(45):159-160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要。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又强调了这一点。诚信是历史文明的道德基石,是道德的底线、立身处世的标准。历史地看,我国并不是一个缺乏诚信传统的国家,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视诚信为道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今天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之所以关注它,是因为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诚信经济,"失去信用,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根本无法运转"。而与这种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其它领域,也必然要求诚信化。诚信作为市场经济领域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作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广泛地存在于整个社会关系之中。因此,构建诚信社会,是历史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道德要求,也是我们做好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调查可知,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学风建设、思想生活、就业等方面。产生大学生失信现象的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监督机制、学校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个人自律不够等的主观因素。因此,必须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营造高校良好的诚信环境,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约束机制,倡导“自律”精神,有针对性地寻找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代社会对诚信的要求和需要,传统诚信必须完成向现代诚信的转换:一是在调节范围上,必须完成熟人式的狭隘诚信向陌生人式的普适诚信转换;二是在约束机制上,必须完成乡规、舆论式的软性诚信向契约式的硬性诚信转换;三是在发生的依据上,必须完成情感式诚信向理性式诚信的转换;四是在追求的目的上,必须完成排斥功利式的道义诚信向认可利益式的有限诚信转换;五是在交往的主体上,必须完成不平等式诚信向平等式诚信的转换;六是在伦理层次上,必须完成次要道德义务式诚信向基本道德义务式诚信转换。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存在知行不统一、诚信行为的自律性不强、诚信评价双重化、对社会诚信信心不足的现象。在德育视角下,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需要态度鲜明、坚持目标引领地处理好社会与个人、他律与自律、认知与实践的关系,把握整体性、层次性、契合性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典型示范、全过程引领,加强实践、全环境体验的创新路径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3.
苏洁  傅建明 《教育导刊》2014,(12):51-54
诚信源于契约,契约是现代诚信的法理基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道德发展水平和生活世界决定了运用契约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作为契约之一的诚信契约可分为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两种类型,各自有不同的价值。在具体实施时要遵守自愿性、平等性和互惠性原则,同时需要获得学校制度、人文精神以及人力资源的支持,才能使“契约式”诚信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思想中,对诚信伦理高度重视,强调由诚生信,由信显诚。诚信不但是个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也是统治者立身行政的政治要求。在现代社会倡导信用系统建立建设的同时,弘扬儒家自明自律的诚信伦理思想,两者相得益彰。这对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社会是非常重视道德责任的,把诚信道义列入“三纲五常”之中,使之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性要求。与此同时,为确保人们遵守诚信道义,还根据人们的社会资源网络构建了一道道抑制欺诈的防线,这集中体现在通过形式多样的保约对欺诈行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从而把对诚信问题的治理从道德教化转变为德法兼治。这对当前我们治理社会诚信问题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的儒家诚信思想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从现实性角度研究当代社会诚信观,通过对传统的诚信观标准的认识与批判,提出诚信观在中国的现实定位。即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基础上,坚持法律约束与道德教化相结合、契约关系与人的道德相结合的原则,依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时代特征建立起平等、理性、义利统一的社会诚信观,同时也是道德诚信与制度诚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营企业心理契约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企业经营目标的重大调整,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关系型心理契约”转向“交易型心理契约”。中国民营企业要实现人力资源自主能动的开发,避免与员工之间由于“心理契约”的缺失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和人才流失的严重障碍,进而更好地引进人才并能留住人才,最终实现企业成长和员工发展的双重目标,必须实现企业“心理契约”的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的诚信状况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即将踏上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诚信状况与其个人的职业生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员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之一,文章在分析诚信与职业素养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培养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艰巨的工程,从形式上讲,包括诚信道德和交易信用;从层次上讲,包括基础保障层、他律控制层及自律屏障层;从内容上讲,包括个人诚信和组织诚信.笔者试图从其内容的角度探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网络诚信的概念与价值、网络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原因、网络诚信缺失的治理等方面进行扼要梳理与分析,认为网络诚信缺失问题的根治不仅需要建立健全法律规制体系、道德规范体系、信用监管评价体系、营造诚信社会氛围,而且还需要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做保障,更需要建立起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网络运营者、维护者、使用者自律为主体,教育与引导、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网络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和网络诚信缺失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