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讨幼儿园教师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者随机抽取四川省1053名幼儿园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尊量表和SCL-90量表测量.结果显示,四川省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教师的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教师在不同自尊水平上,其心理健康各因子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应通过不断改善人际关系、正确进行自我归因、正确进行社会比较等途径以提高自身的自尊水平,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中职学生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自尊的关系,采用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自尊量表、学生身份认同量表对600名中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与自尊呈负相关,心理健康与身份认同呈正相关,身份认同与自尊呈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自尊对心理健康和身份认同的中介假设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5.08%。因此,自尊在身份认同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身份认同正向预测自尊、自尊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性别因素在身份认同到自尊,以及自尊到心理健康这两条路径上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职生的自尊水平,心理健康现状,重点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省6所中等职业学校的828名学生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进行相关研究.结果中职生的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存在着较高的负相关,呈显著性水平(P<0.01).结论家庭关系、留守、单亲和学业成绩影响中职生的自尊;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且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检验教师的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为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为目的.在使用自尊量表和SCL-90量表对156名青年教师进行测查中发现,教师的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之间呈现显负相关。测查发现,影响教师自尊水平下降的原因与主客观的矛盾、工作压力、评价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身体自尊状况并探讨身体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身体自尊量表(BES)对158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1.5%,主要表现为躯体化、人际敏感和敌对,且初中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因此,提高初中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有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渭南师范学院38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来研究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存在普遍相关,身体自尊、整体身体和肥胖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求维吾尔族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SES量表、自尊IAT测验和SCL-90量表对14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研究结果显示:(1)被试的外显自尊偏高,内隐自尊偏低;(2)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但相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3)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是彼此独立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使用一般健康状况量表、自尊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35名农民工和426名其他职业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并受学历和收入等因素影响,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藏族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Cl-90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藏族大学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藏族大学生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无关;藏族大学生的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藏族大学生的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西藏日喀则二高86名学生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班级人际关系量表、自尊量表考察了藏族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班级人际关系、自尊水平。结果显示藏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比全国的常模好;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和生源地纬度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成绩等级和家庭收入纬度上有显著的差异;班级人际关系和自尊水平在性别、生源地纬度上不存在差异,在成绩等级和家庭年收入维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5名石河子市初中生进行现场施测。结果显示:(1)初一、初二学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初三学生,性别差异不显著;(2)初一到初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递减的趋势,女生恐怖性倾向高于男生;(3)初中生自尊水平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说明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尊心理与竞争态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尊量表"、"改编的竞争态度量表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三个量表对湖南科技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施测,调查了解自尊、竞争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总体评价,包括自我价值、重要性和能力等方面。大量研究表明,自尊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自尊水平较高的个体表现出较少的焦虑水平和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对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对初中生平稳地度过青春期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本研究试图探讨初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互关系,以帮助初中生树立高自尊,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流动少年的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对初中生进行测试,收回有效流动少年问卷462份.结果发现,流动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存在显著相关,流动少年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  相似文献   

15.
为了验证和量化说明有氧搏击操对男大学生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选取60名不同专业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参加每周2次、为期13周的有氧搏击操锻炼。应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和SCL-90自评量表作为评价工具,对实验前后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规律的有氧搏击操锻炼对男大学生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有效地提高其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探讨警院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目的,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60名警院学生和282名非警院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警院学生自尊得分显著低于非警院学生;警院学生阳性筛查人数在总分、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五个因子上显著高于非警院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八个因子得分和总分上均显著高于非警院学生;警院学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尊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进而得出结论:警院学生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电影疗法对未成年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适应性,由监狱管教干部根据本研究的要求选派了16名未成年犯,根据电影疗法的选片原则选择4部适合未成年犯的心理影片,进行历时一个月共9次的团体辅导。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接纳问卷(SAQ)、自尊量表(SES)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团体成员在抑郁、自我接纳、自尊三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放式访谈显示未成年犯对电影疗法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均不同程度表示从中获得心灵的震撼。所以,电影疗法对促进未成年犯团体成员心理健康有一定作用,可进一步推广和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重庆市两所中学305名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但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情绪不平和学习压力两个方面,其次是焦虑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自我概念正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负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家庭自我、自我满意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隐自尊指个体通过内省无法识别出的自我态度效应,是针对主体自我的一种无意识的评价或态度。本文首先对内隐自尊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其特征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内隐自尊的普遍存在性,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与其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了概述,最近就相关研究结果在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尊量表(SES)为研究工具,对高职院校300名教师及普通本科院校150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就总体而言,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就其自身而言,高职院校教师心理问题(中度以上)检出率比较高的因子为人际敏感、强迫、敌对、抑郁、偏执;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发展的主流是健康的。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