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邻居一家三口到野外去游玩,爬山时一只飞虫钻进了父亲的耳朵里,弄得奇痒无比而且钻心地疼,怎么晃都弄不出来。父亲掏出挖耳勺准备置"闯入者"于死地,他妻子是一名医生,说:"千万不能这样做,会把飞虫往耳朵深处逼,一旦钻透又薄又软的  相似文献   

2.
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不犯错的孩子是没有的,教师必须能正确的对待每一个犯错的孩子,不管遇到哪种孩子犯了错误,都应给予关爱,要相信只有走进犯错孩子的心灵深处,从情感上接纳犯错的孩子,再对孩子施于宽容而不失严格的教育,才能促使孩子从错误中醒悟,从困境中解脱,从挫折中成长。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是在犯错中一点点长大,一点点变得聪明、能干的。我儿子很小的时候,刚有一点独立性,便“逞能”起来,很爱模仿大人做事,结果经常会弄出点小事故或者闹出笑话。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在报纸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朋友一家到野外游玩,一只飞虫钻进了朋友的耳朵里,怎么倒、怎么晃都没法弄出来.朋友掏出一个挖耳朵的小勺,可又担心将小虫逼到耳朵深处,朋友的妻子建议用植物油粘住或憋死飞虫,可这样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朋友上幼儿园的女儿说:"小虫不是存心让爸爸难受的,他一定是在爸爸的耳朵里迷路了,我们给他一丝亮光,它就会找到出来的路了."女儿用小手电筒对着朋友的耳朵,过了一会儿,一只飞虫从耳朵里飞出来,飞到了手电筒的亮光里.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盖耶曾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错误是一种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资源,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市举行了“同课异构”活动,《灯泡亮了》这节课三位教师设计了三套教学思路,每位老师的设计都很用心,这种异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作为一名听课者,我的收获也很大。但是,在孩子的探究问题上,我觉得有的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现剪辑其中一些教学片断与大家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那是一个初春的夜晚,北风仍凛冽如刀。在街上巡逻了一天的他,回到家倒头便睡。这时忽然接到电话,说有几名持枪歹徒,抢了一辆出租车,向他所住的县城逃来。他二话没说穿上衣服赶往指定路段。亡命的罪犯驱车风驰电掣般闪过,他开车在后紧追不放。歹徒使尽浑身解数,加快车速,左奔右突,始终没能甩开他,他把歹徒的车撞翻在路旁的沟里。穷凶极恶的歹徒哪会自动投降,跳出车做困兽之斗,拿起火枪疯狂射击,60多颗铅弹射入他的头部、双眼。歹徒最终伏法。经过医院全力抢救,他的命保住了,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不到0.1,头部留下了10多颗永远也无法取出的铅弹。  相似文献   

8.
倾听能力是要求幼儿能够认真倾听对方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不人云亦云,别人说过了的话,不重复,应该同时思考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思之 《家长》2012,(12):30-31
你确实需要孩子认真听你说,所以你必须仔细地考虑该如何把你想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传递给他,从而避免你们之间的无效交流。你是不是发现,孩子的耳朵可真灵敏,每次你和别人的私密谈话,他都会听到,甚至还会记住。相反,每次你真的需要他认真听你谈话时,他的耳朵好像又不那么管用了。你是不是常常抱怨:"哎,现在的孩子真难教育,说了也不听,不说又不行。"  相似文献   

10.
11.
魏烨 《生活教育》2011,(3):55-56
星期一早上,我一进办公室就看到桌面上有一封寄给我的信,会是谁呢?我拆开了信封,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2.
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醒过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要向我的孩子大叫大嚷、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相反,每天早晨,许多父母都下定决心:“今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心: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语文新课标后附了“优秀诗文”和“课外读物”的篇目,使学生阅读有了明确的方向。—高兴!  相似文献   

14.
也谈犯错     
刘丹 《父母必读》2012,(5):128-129
孩子犯点错误,会让我们有烦恼,但也有着诸多的好处呢!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在一个一个地犯错的过程中,才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他们体验错误,也在错误中学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习惯了自以为是地剥夺孩子体验错误并在错误中获得经验的机会,总想以最简洁的方式尽可能让孩子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殊不知,正是这份“好心”让孩子一点点变“懒”了,一点点不自立了,  相似文献   

16.
崔鹤同 《家庭教育》2007,(3S):17-17
多伊西喜欢生物化学。父亲却硬让他上工程学院,结果学业并不理想。导师的及时发现帮他如愿以偿。转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编按]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一位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她儿子终于承认自己曾经瞒着她买了网络游戏卡,趁她不在家的时候偷偷上网玩游戏。虽然她早就知道这事,但还是气坏了,严厉惩罚了儿子,因为儿子到现在才告诉她。儿子哭了好久,她有些后悔,想安慰他,可是怎么说他都听不进去,也不太愿意理她了,结果她内疚得整夜无法入睡。我鼓励她和孩子好好谈谈,重新建立信任,并给她讲了我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8.
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犯错就着急,并不是因为孩子犯了一个错误,而是他们认为孩子犯了一个错误永远都会这样,父母把问题无限度地延迟了。  相似文献   

19.
初为人师,带着无限激情,我百分之百地肯定能把孩子教好。然而,上天却让我遇到了他——一个在小学就出了名的捣蛋王。刚进中学,他和小学时没什么两样,还是天天捣蛋,迟到、缺课、上课讲话、不穿校服、不戴校卡、和老师顶撞,能数出来的他几乎都干了。  相似文献   

20.
刘墉 《学习之友》2014,(3):12-13
爱很奇妙,你越付出,越会爱。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世界名著《爱的教育》——里面有个小男孩,在家乡得知爸爸病了,住在城里的医院,小男孩急急赶去,父亲已经瘦得不成人形。小男孩日夜守在床边,照顾病重的父亲,不断安慰爸爸:“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要带你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