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桂玲 《河北教育》2003,(11):37-37
一、观察体验,建立面积概念 1.让学生摸一摸课桌表面、数学课本表面和文具盒表面,说一说谁大,使学生知道物体表面有大小。 2.出示几组不同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50.面积的意义片断实录点析片断实录素质教育课例教师引入新课后,按下面四步教学面积的意义。1.感知物体的表面。学生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教师示范),看一看课桌的面、黑板的面。然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面是物体的表面。...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景   1 教师谈话 :“小朋友 ,今天我们将要认识几位新朋友。 (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形状的物体。) (1)这些物体你们见过吗 ?(2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吗 ?它们的名称叫什么 ?”   2 学生认真观察计算机里的实物图 ,然后抢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1)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学具 ,并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学具是什么形状 ?   (2 )学生打开课本认真看书 ,并独立思考课本中各幅图的图意。然后 ,同桌互相讨论书中是怎样把物体进行分类的。   3 学生拖动鼠标 ,把计算机里的实物图按形状分类。   4 教师…  相似文献   

4.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一内容,虽然我每次教学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这一知识仍然觉得很难。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它产生亲切感?一、摸出面积的真实感受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揭示概念,也会让学生摸一摸,先摸一摸课桌的面、黑板的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谁的面大,谁的面小,接着就告诉学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  相似文献   

5.
<正>一、铺垫孕伏,生活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长方形?(教师强调长方形是物体的一个面)师: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周长又在哪呢?请同桌互相指一指。师:再摸一摸课桌的周长。师:描描画画下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教学案例:圆柱的认识 [教学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所带的圆柱体的物体,闭上眼睛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光光的,滑滑的。 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上下是圆圆的、左右是弯曲的。 师:能不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一个学生举起圆柱体的物体,将上下两个面指给大家看)  相似文献   

7.
一、设疑激思,导入新课教师摸数学书的一条边,问:我们要知道这条边的长短,可以用什么单位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要知道封面的大小是求什么?用什么单位测量?评析:选准与新知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复习,设置认知矛盾,导入自然贴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观察比较,认识面积认识物体的表面,揭示物体表面有大小与面积概念。教师指出,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如书本、桌椅等,每个物体都有表面。接着,教师摸黑板面、课本封面,学生摸课桌面、文具盒面,并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然后,学生比比黑板面与课本封面、课桌面与文具盒面,…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例说黄爱华之五十四:通过实物感知和直观比较揭示概念的内涵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感知和直观比较,揭示概念的内涵。(一)揭示面积概念。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教师...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6页。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过程一、活动激趣,初知周长1.指一指。出示数学课本,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每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谈话:课本  相似文献   

11.
求面积与求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是学生十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其主要原因是对长度、面积的概念不清楚和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不甚理解造成的。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观察活动,适时点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新知。一、形成“面积”概念1.动手摸一摸,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请每一位同学摸一摸数学书面,再请一位同学摸一摸粉笔盒底面,老师用手摸一摸黑板面。使每一位同学感知并比较出这三个物体表面的大小。2.画图比一比,观察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老师把粉笔盒底面画在黑板上得到一个正方形;  相似文献   

12.
一、贴近学生生活,巧妙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苹果,引导学生思考:苹果的表面指出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抽一学生上来摸一摸苹果的表面。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物体表面有关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44页。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先玩个游戏。游戏规则:学生先用食指指着鼻尖,然后教师说什么,食指就快速指到什么。(第一轮:指五官,师生游戏示范。第二轮:指物体的面,全班游戏。)二、探究新知(一)揭示概念1.认识“物体的表面”。师:第二轮比赛时,我们都是指物体的什么?(板书:物体的面)你们还能说出生活中不同物体的面吗?(学生回答时适时让学生摸一摸。)师:(适时)大家所摸的上下、左右、前后这6个面,就是这个铅笔盒的表面。2.比较面的大小。①比手掌面。师:比…  相似文献   

14.
(第一册第五章压强) 一、填空(每格1分,共26分) 1.课本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但重力不是压力,重力作用在____,施力物体是____,而压力作用在____,施力物体是____。 2.在水平的桌面上,放置一个静止不动的物体。物体受到____力和____力的作用;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桌面受到物体的____力,大小等于桌面对物体的____。 3.减小压强的方法有____和____。 4.帕斯卡定律的适用条件:____。该定律是指液体对加在它表面的____的传递规律,而不是液体本身产生的压强的传递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朱永坤 《江苏教育》2004,(12B):37-38
教学案例:圆柱的认识【教学片断一】师:请同学们拿出你所带的圆柱体的物体,闭上眼睛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6.
摸一摸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果实(五种以上)、各种植物的茎、根、木块、小刀……放置于实验桌上。引导学生把桌上所有准备的物体摸一摸,感觉一下光滑程度,粗糙与否,硬度怎样等。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课例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教学内容,由于知识间的跨度较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难以形成有关概念的表象。根据这部分知识的特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教学时教师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操作感知”、“类比迁移”的方法进行导学较为适宜。【导学设计】教学片断一:理解面积的含义。(一)认识物体的表面及表面的大小。1.让学生观察课本、文具盒、课桌、黑板的表面,初步认识这里所指的物体的表面、以及表面的大小。2.让学生触摸课本、文具盒、课桌的表面,进一步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教材中讲到“压力和压强”这一课题时,举出了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用手向墙里按图钉,书中并附有如图1所示的插图。由于图钉的例子简单易做,生动直观,绝大多数教师都把它作为典型例子进行分析,但许多人在分析时,却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他们认为要想把有锋刃和尖端的工具压进其他物体里去(包括进入物体表面再深入物体内部),只要有足够大的压强就行了,课本中所附的插图(如图1)也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误解例如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用力向下压拖拉机,使它对地面的压强达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 ,认真学习《标准》 ,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更新教学方法。下面例举我在实际教学与指导青年教师工作中 ,实践《标准》的一些教学片断。[片断之一]《标准》在知识技能领域中指出“经历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六册)活动过程 :(一)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引导学生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铅笔盒盖等物体的表面 ,比一比、说一说它们的大小。[评析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手摸、眼看、比较实物的大小 ,让学生实践体验 ,感受面积的…  相似文献   

20.
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首要问题.在初中生物课本中,不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都认为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那么有生命的一片树叶,或者已经失去生命的一条狗、一个人到底是不是生物呢?判断一个物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应从这一具体物体隶属的类群(集合)、它的整体性上去把握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