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政 《华章》2011,(22)
谣言是在公众中快速而连续传播的,关于自然、社会和特定个体事件的非官方虚假信息.谣言的传播是一个消极的社会事实.谣言的传播对于社会团结、社会信任和社会秩序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要研究谣言现象就必须对谣言的内涵、特征、形式和功能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2.
网络谣言危害社会稳定和发展,治理网络谣言需要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的参与,从政治路径、法律路径、文化路径、技术路径等多维路径综合治理才能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汉代统治者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公开倡导以“孝”为本,使原本只属于宗法伦理的孝道走进了国家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泛道德观念的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进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汉代孝治文化,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孝治在汉代成为治国纲领,并终两汉四百余年而不变,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由汉代的历史根源、社会土壤以及统治者的统治需要综合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网络谣言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谣言伴随互联网而产生,它在难度、空间、手段等方面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阻断或消除网络谣言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网络谣言伴随互联网而产生,它在难度、空间、手段等方面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阻断或消除网络谣言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孙休孙皓统治期间,东吴国内先后爆发了三次事关吴主废立的政治谣言,其中两次发源于会稽郡而另一次也与会稽有关。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三次谣言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会稽郡在东吴后期存在发生政治性谣言的条件,而且这些谣言的背后隐藏着两个"核心事实":第一,东吴君权更替极不稳定;第二,会稽士族渴望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7.
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现象,有折射社会现实的一面。辛亥革命前谣言繁兴,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处于转型之中。各方对谣言的应对也不相同: 清政府与官员对谣言试图加以防控,但防控有成有败; 媒体和民众对谣言既有传播也有辟除。统治阶级无法有效地对地方社会进行管理,下层民众则在不断地挑战政府的统治权威。这样的社会实是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8.
哲学审视中的社会谣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谣言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社会现象之一。谣言的生命在于流传。思想上的共鸣使人们信谣、传谣。社会谣言在本质上是众多个体的评价活动通过传播所形成的意见,是社会评价活动的结果。谣言与谎言、传闻等不同。社会谣言往往在流传中形成和运动。社会谣言对现存社会秩序具有巨大的破坏力。社会当局反对社会谣言。  相似文献   

9.
网络谣言的治理需要我们多维思考。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几起典型网络谣言事件,分析了当前网络谣言呈现出的新特点。同时,以宪法相关规定为基础,提出谣言传播不属于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网络谣言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也给政府公共治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影响社会稳定。应当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谣言扩散预警机制、加强政府舆情监测和疏导、及时有效地公开发布政府信息等方式切实解决这一社会毒瘤。  相似文献   

10.
两汉王朝的统治者高度重视荒政建设 ,荒政成其为巩固政权、治理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原因除了当时严重的灾情给社会经济、政治带来巨大威胁外 ,汉代以经治国的统治思想 ,以孝治天下的伦理原则以及汉代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崛起 ,使统治者对荒政产生的新认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古代歌谣的性质及其与社会风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口头诗歌,是能歌唱或能吟诵的韵文,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歌谣都是因人而起、缘事而发,反映了民众的生存状况和情感意愿,是古代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歌谣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不仅能够成为发生重要影响的公众舆论,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风俗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的采诗观风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俗巡使制度,统治者之所以特别重视民间歌谣的搜集和采察工作,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作为社会风俗重要内容的歌谣可以起到下情上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汉乐府到汉武帝时职能扩大,除掌宗庙祭礼外,还增加了采诗以观民风、制定历法等内容。乐府采诗其途径多样,其中,与经学博士“循行天下”,鉴观风俗相关。采入乐府的民歌经统治的改造,继承着《诗经》的政教传统。  相似文献   

13.
汉乐府涉及到的若干官职名称中,郎官即为其一。联系汉代官制及汉代官僚的一般仕历,考察郎官制度的沿革及郎官的选拔途径,可以考见汉人热衷于郎官的原因,也就能够认识到汉乐府虽然是民间歌谣,但在口头流传的过程中,其中所涉的官职与汉代的官制相合。  相似文献   

14.
本从《古诗十九首》的体制特点、语言网络两方面考查汉本,人五言诗的发展源流及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指出汉本人五言诗直接导源于乐府歌辞五言体,但又在声韵、对偶、句式及语言锤炼诸方面有着重要的发展变化。人们从乐府民歌中吸取丰富的艺术营养,又有着人诗对其下“作用之功”,使其创作的五言诗既不失民歌的清新与自然,又有着人诗的精致与华美,在诗歌史上树立了优良传统对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树立了优良,对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5.
汉代在谣谚理论研究方面成果卓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谣谚起源学说,劳动起源说、“诗妖”说、“荧惑化童”说等三种最重要的谣谚起源理论在汉代就已经确立;二是谣谚文体观,“徒歌曰谣”“无章曲曰谣”,“传言”“俗语”为谚等关于谣谚文体、风格特征的重要理论也产生于汉代,体现了汉人明确的文体辨别意识。后世历代研究者提出的谣谚起源学说及有关谣谚文体、风格特征的观点实则只是对汉代研究成果的阐发或转述,未能超越汉人。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为汉代社会保障的实施提供了条件.谋求国家长治久安、防灾救灾、缓解社会矛盾,是汉代社会保障发展的原因.以灾害救助为主体的汉代社会保障内容丰富,措施多样,作为现代社会保障重要内容的灾害救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待抚恤等社会保障形态在汉代都已经出现.汉代社会保障化解生存危机、社会稳定的功能与现在的社会保障一脉相承,其实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相似文献   

17.
汉代乐府民歌是汉代劳动人民社会实践和生活情感的真实记录,其中描写女性的民歌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妇女的社会实践、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表现了她们对人性美、爱情美、人格美、劳动美的强烈追求,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8.
汉乐府体诗歌的产生是汉代乐舞繁兴的必然结果,它随着乐舞的繁兴而产生,并成为继“诗”、“骚”之后中国文学史又一新诗体。汉乐府诗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诗歌体式、语言容量和表现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引起汉代文人的注意并开始模拟它们,将它们引进文坛,为后世多种诗体特别是直接为五言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代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其文化比汉文化落后,但由于他们积极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并辅之以游牧民族的性格特点,创造出了一些精美的石雕、泥塑、木雕、铜雕等艺术品,这些雕塑是女真文化的迹痕,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物。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因此,我们可以从中探寻金代女真民族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期知识分子所面对的一个突出难题就是如何拯救国家危亡、改变社会现状.蔡元培在总结、吸收前人救亡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救亡策略,那就是以教育作为救国的途径、以美育作为救世的手段、以互助论作为建立理想社会的良方.由于种种原因,蔡元培的救亡方案在实践中以失败而告终,但是给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还是带来了很大启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