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词作为一宗巨大的文化产品,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词阴柔特质特别适合歌妓演唱,因此歌妓在宋词传播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歌妓成为宋词传播媒介的原因、歌妓作为传播媒介的特点、歌妓作为传播媒介在宋词发展史上的作用三方面来探讨作为宋词传播媒介的歌妓。  相似文献   

2.
冯梦龙的《三青》塑造了大批女性形象,而其中最为生动典犁的当属教坊名妓(歌妓)形象。作者站在她们的角度,探讨了三种爱情婚姻模式:一是“心比天高”的悲剧模式;二是“身为下贱”的喜剧模式;三是“天上人间”的理想模式。为当时的歌妓提供了从良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歌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 对柳永的创作特点与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从而奠定柳永在中国词史上的特殊地位。本文试图从柳永与歌妓的合作、歌妓对柳永的创作特点与风格的影响、歌妓对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所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谈歌妓在柳永词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唐代生产力快速发展及社会分工的细化背景下,涌现出大量的乐工歌妓,他们活跃于社会上的各个文化空间,与唐代的音乐、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乐工歌妓作为唐诗的演唱者甚至创作者,影响了对唐诗的创作及传播发展。通过探析可知,唐代乐工歌妓文化对唐诗的题材、风格的形成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律诗这种体裁的诞生,二是唐代宫妓制对宫廷诗之兴盛的推动,三是中晚唐冶游狎妓之风对艳诗创作的影响。而唐代歌妓作为唐诗的演唱者、创作者以及参与者,更是促进了唐诗的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女性作家作品的研究一直处于非主流的补充地位.而散曲中的歌妓作家作品,就更为正统文坛所不齿.在女性主义思潮日益活跃的今天,为了对古代的女性世界有曼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本文拟对元明两代的歌妓作品进行简单梳理和比较分析,以唤起人们对这长久被忽略的群体的更多关注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宋代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对歌妓业的提倡,使歌妓业特别兴盛。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句子长短自如,既受文人喜爱,也备受歌妓的青昧。丈人词在歌妓的演唱过程中得到了传播、完善,词人也在歌妓的演唱过程中得到了灵感,从而铸就了宋词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元代士妓恋爱剧和婚姻家庭剧中,塑造了大量的歌妓形象,这些歌妓形象存在着明显的变异现象。爱情剧中,由于草原文化的冲击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尽情美化歌妓的同时,又为她们设计了理想的归宿;婚姻家庭剧中,出于传统观念的偏见,则对歌妓进行贬斥。  相似文献   

8.
宋代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对歌妓业的提倡,歌妓业因此特别兴盛。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句子长短自如,既受文人的喜爱,也备受歌妓的青睐。文人词在歌妓的演唱过程中得到了传播、完善,词人也在歌妓的反复演唱词的过程中得到了灵感,从而导致宋词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歌妓的特殊身份和活跃的特殊场合,使歌妓唱词成为宋词口语传播的重要形式。在歌妓唱词形成的媒介环境中,口语化、即时性和互动反馈的媒介特点,影响了词的创作和传播。歌妓乞词的创作动机,使词的内容趋于歌舞宴饮,出现了以俗为美的审美特征和词为艳科的文化特性,扩大了词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歌妓唱词广泛的媒介受众,决定了词不可避免地向着通俗化和娱乐化的方向发展,"雅文化"与"俗文化"从对立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词曲中的妓女从良一直是一个历代不衰的主题。数百年的青楼文化孕育出妓女特别是名妓眷恋士子的情结,并以士子作为从良的归宿。士子与妓女的情缘往往因社会舆论与世俗成见的限制,而难以和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变化,中国古代妓女从良之路也在转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角度来探析安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汲取徽文化的营养,构建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期为安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元代包公戏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她们或爱憎分明,或善良柔弱,或霸道狠毒,或放荡淫乱,剧作者通过这二十几位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元代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及文化风貌,并通过剧中爱夫爱子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13.
阿尔玛·德·葛瑞恩是当今澳大利亚最富盛名的剧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特,角度新颖,能准确地反映当代澳大利亚社会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她的剧作《中国的河流》的双重叙事结构、多种叙事策略以及多元叙事视角等三方面的分析,结合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指出德.葛瑞恩对女性传统角色和男性气质的双重否定,其实是对不合理的父权制的有力控诉,因为父权社会的强大不仅压抑了女性对自我的追求,也限制了男性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地母亲是沟通俄罗斯多神教与东正教信仰的核心意象。而20世纪初期在多神教、巫术、东正教、工具理性等现象错综交织的文化图景中,大地母亲信仰呈现出精神性的失落。皮利尼亚克的中篇小说《地母》正是从这一民族文化视角切入,揭示出多神教思维与工具理性对民族精神诉求的侵蚀。  相似文献   

15.
五夫虽为闽北边陲山区小镇,却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现存古门楼历史悠久,形制多样,装饰手法各有千秋,是古镇先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交融结晶。通过对五夫镇古门楼特征详细描述分析,揭示其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属性。也折射出古镇先民的意识形态,为进一步研究古镇的历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阿瑟·米勒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和散文家,在美国文学中占有显著的地位.《都是我的儿子》是其最著名的剧本之一,是一部经典的现代悲剧,塑造了一个小人物——乔·凯勒的悲剧形象.作为一位擅长社会问题的剧作家,阿瑟·米勒特别关心小人物在现实社会中的命运.从乔·凯勒的社会角色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乔·凯勒在生活中的爱恨与梦想的种种矛盾和悲剧,从而凸显出剧本的主题——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研究者将《雪桥诗话》诗学思想界定为推崇雅正敦厚,将其成因概括为作者眷恋前清、人生遭际以及"以诗存史存人"的诗史观所致。通览《雪桥诗话》,我们发现《雪桥诗话》实则既推崇温婉雅正的诗教传统,也推崇"以论示法"、"以诗存史存人"的诗话传统,并表现出专注满族而又兼及他族的特点。这些特点既与作者杨钟羲"上三旗"家世、人物交游的影响有关,也和清末民初时代剧变期的特殊遗民心态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两宋不同时期不同传播方式共同促进了黄庭坚词的广泛流传:北宋时期,词人作词主要用于宴饮场合,配乐而歌,黄庭坚的词作通过歌妓传唱而名震一时,时人对其词的品评也多从本色当行、声律谐美方面评点;南宋时期,词这种文体成为走上纯文本的案头文学,黄庭坚的词作经词集刊刻、词选择录和词话点评而传播久远。  相似文献   

19.
作为雅文化的元素符号,“雪”是道德情操的象征,呈现冷色调的美感。《金瓶梅》则有意使小说中的雪场景与雅文化文本中的雪景意蕴构成互文和戏拟,达到对正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反讽与颠覆。小说通过戏拟正统文化之话语符号的语境,使置身其中的话语意义逆转而背离原有的文化背景走向市民文化的怀抱,以实现抢夺主流话语权的企图,这是《金瓶梅》超越其他名为“通俗”实则依然以主流话语讲话的小说作品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陶汝鼐是一个有着浓重汉民族遗民情结的文化人。他谙熟佛教经典,接受了佛教文化,但从思想上却始终以正统的儒者自命。其诗文多感叹兴亡,激越凄楚,声情并茂,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对其著作的整理出版,必将有力地推动明末清初湖湘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旅游文化的研究,是新时期进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