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宏祥 《新闻三昧》2005,(11):14-1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搭载着我国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了。此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成立了报道组,开始进行前期采访,其中向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家乡派出了记。  相似文献   

2.
神六的纪录     
《中国新闻周刊》2005,(39):14-15
10月12日上午,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载有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往太空。  相似文献   

3.
姓名:冀惠彦 单位:中央电视台 岗位:军事记者出镜记者 评点:他拥有自由度很高的采访证件,两航天员出舱时,他近距离采访了费俊龙和聂海胜,还有幸亲密接触刚降落的神六,摸上去感觉温温的.  相似文献   

4.
10月12号,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枣阳籍航天员聂海胜和战友费俊龙执行飞行任务。这是全国人民的自豪,更是襄樊人民的骄傲。襄樊电视台充分意识到这是宣传襄樊的大好时机,打好主动仗,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全面掀起了“关注航天英雄聂海胜、学习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宣传高潮。截至目前,已播发有关神州六号和航天英雄聂海胜的新闻稿件100多篇。  相似文献   

5.
10月12号,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枣阳籍航天员聂海胜和战友费俊龙执行飞行任务。这是全国人民的自豪,更是襄樊人民的骄傲。襄樊电视台充分意识到这是宣传襄樊的大好时机,打好主动仗,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全面掀起了“关注航天英雄聂海胜、学习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宣传高潮。截至目前,已播发有关神州六号和航天英雄聂海胜的新闻稿件100多篇。  相似文献   

6.
《英雄携手飞天——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记》,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专家是这样评价这篇特写的:作者以军事记者特有的视角,全景式记录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太空这一举世瞩目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写法上,记者采用了零距离第一现场目击的“镜头组合”式笔调,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笔触细腻、流畅生动,文中还穿插了对杨利伟当年出征太空的回顾,使全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英雄携手飞天》见报后,受到了广大官兵和读者的好评,国内许多网站都作了转载,并引来热评。一篇只有1700来字的现场特写,何以获得如此殊荣?回顾采…  相似文献   

7.
李选清 《军事记者》2006,(10):38-40
《英雄携手飞天——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记》,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专家是这样评价这篇特写的:作者以军事记者特有的视角,全景式记录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太空这一举世瞩目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写法上,记者采用了零距离第一现场目击的“镜头组合”式笔调,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笔触细腻、流畅生动,文中还穿插了对杨利伟当年出征太空的回顾,使全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英雄携手飞天》见报后,受到了广大官兵和读者的好评,国内许多网站都作了转载,并引来热评。一篇只有1500多字的现场特写,何以赢得如此殊荣?回顾采…  相似文献   

8.
《英雄携手飞天——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记》这篇1700多字的现场特写,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篇稿件从采访到写稿,用了不到3小时,但台前幕后值得一说的东西却有很多,也给我和我的同事们带来不少启发。在此,我想着重谈谈“四个妥善处理”,希望对于同行们写好重大事件现场特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刘清原 《新闻前哨》2005,(12):38-38
襄樊晚报自10月12日至18日,推出“神六”飞天特别报道6期,共计49个版,此前此后也进行了大篇幅的相关报道。“早、快、奇、独、厚、热”,是这一特别报道所具有的六大特点。 ——早:早在2003年“神五”飞天后,作为航天员梯队的枣阳人聂海胜便受到襄樊晚报的关注。在聂海胜返乡探亲期间,本报记者与聂海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聂海胜曾为本报题词留言。此后本报联系医疗单位赴聂海胜老家,将聂母接到襄樊过节并看病,对聂家换新  相似文献   

10.
飞扬 《新闻世界》2005,(10):23-24
聂海胜是继杨利伟、翟志刚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梯队成员.也是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神舟六号”飞船将于10月发射,航天员为两名,太空飞行为5天……一时间.聂海胜和他所在的航天大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航天英雄竟来自湖北省枣阳市一个偏僻的山村.早年丧父的他,是在母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地走上航天路……  相似文献   

11.
10月12日上午9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乘飞船在太空遨游5天,圆满完成“多人多天绕地球飞行”的任务后,顺利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对这次举世瞩目的航天壮举,国内各大主要媒体派出的强大采访阵容前所未有。中央电视台打破时空和版块限制,首次对“神六”发射、飞行以及着陆全程进行了直播;新华社则动用了“百人报道团”,“井喷式”发稿,10月12日“神六”发射当天就发稿220多条,创历史记录。 在这次新闻“大战”中,我们钱江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扬长避短主动参与。从10月7日飞船“转场”开始,到12日发射,直至17日凌晨“神六”顺利着陆,我和杨晓轩作为特派记者,一路  相似文献   

12.
郭雁 《新闻知识》2006,(6):61-63
2006年2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在隆重的颁奖典礼中,十大人物一一亮相。他们是:魏青刚、丛飞、费俊龙、聂海胜、黄伯云、李春燕、洪占辉、陈健、邰丽华、杨业功、王顺友(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并列)。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故事。央视给洪战辉的颁奖词是:“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上午9时14分,苏州籍航天员费俊龙从太空中传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觉良好”。伴随着他略带昆山口音的声音,神舟六号飞船进入了预定高度轨道——从这一刻起,来自昆山市巴城镇东阳澄湖村的航天员费俊龙,就成为太空迎来的第一位苏州访客。  相似文献   

14.
铁生 《军事记者》2006,(8):I0002-I0002
《神六飞天》这组照片真实、精彩地记录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完成一系列试验任务,遨游太空5天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以新颖的角度展示了火箭发射场与飞船发射的磅礴大气,以准确的瞬间抓拍技巧刻画了航天员的英雄形象,读后令人振奋。读者从中可以看到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成就,领略航天英雄的风采,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与士气。“神六”飞天(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乔天富摄大气磅礴 振奋人心@铁生  相似文献   

15.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06,(5):1-1
●“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近日从全国各地云集北京,从幕后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他们是(以姓氏笔画为序):邓中翰,邓亚军,王春生,王厚德,史占华,张庆君,宗保宁,费俊龙、聂海胜,战嘉瑾,郭三堆。  相似文献   

16.
秦超 《军事记者》2006,(9):41-42
2005年10月13日《解放军报》刊登的通讯《英雄携手飞天——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记》,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通讯类一等奖。神舟六号飞天无疑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事件,各媒体无不投入精兵强将,不惜篇幅和时段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报道。这篇通讯之所以能技压群芳,除了具备主题重大、时效性强等基本特征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事件浓缩在1500余字的短文里,容纳了与新闻主题有关的60多个信息。其中既有宏大场面的描绘,又有精彩细节的刻画,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用墨浓淡相宜,粗犷处,线条泼辣,一句…  相似文献   

17.
去年10月12日到17日,我国航天科学研究和探索领域再传振奋人心的喜讯,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神舟六号飞船,经过110多个小时、700余万公里的飞行,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继两年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的又一壮举。“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荣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再一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宋丽芳 《新闻三昧》2005,(11):11-13
2005年10月17日,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日子,一个令中国人感到无比欣喜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太空邀游了115个多小时,总行程325万余公里的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回家了。作为中国航天报社的记,能有机会亲身到“神六”返回舱着陆现场采访,目击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我在感到兴奋和激动的同时,更有一种自豪感,因为这种难得的经历,是其他行业报记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11月28日上午9时,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宣布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定于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首批航天员、神舟六号苏州籍航天员费俊龙将再次“问天”,并担任乘组指令长,在太空“出差”6个月,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  相似文献   

20.
神六撼天     
2005年10月11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型火箭综合体驶出技术厂房。在模拟训练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船返回舱内进行训练。秦宪安工作人员在认真保养用于跟踪、捕获飞船返回舱的大型光学跟踪记录仪。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10月17日,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这是技术人员在开舱取出舱内物品。太空图像。张领/摄查春明/摄10月12日,搜索人员正在为磁记录仪定位。当日上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火箭残骸中最重要的磁记录仪在内蒙古鄂托克旗找到。陆军航空兵某部多架直升飞机组成的空中搜救分队担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