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东西方文化的对立与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两者应当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以克服自己的短处。文化的多样性是淡同民族国我样性的一种体现,每个民族都有用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进行思想的权利,正如每个人有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的权利一样。因此,那种认为某个民族的文化“优越”,而另一些民族的文化“低级”,从而主张用“优越”民族的文化来取消或代替其他民族的文化的观点是十分荒谬的。  相似文献   

2.
集体教育活动时,总有一些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趴在桌上,有的吃手,有的用手摸前面的小朋友,还有的随便讲话……虽然每次活动前我都向幼儿提出常规要求,但活动刚开始一会儿,便会出现上述现象。如果当时点名提醒这些幼儿,不仅会分散其他幼儿的注意力,破坏活动的完整性,还会伤害这些幼儿的自尊心。可是如果不提醒,又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怎么办呢?我想到了用眼神和手势来提醒他们。我分别找这些集体教育活动时不能约束自己行为的幼儿,与他们之间建立了秘密动作游戏规则。如对然然说:“老师两手放腿上,就是告诉你…  相似文献   

3.
四十个姑娘     
田晗 《神州学人》2000,(4):25-26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称雄一时和驰骋在北方草原的古代民族,诸如匈奴、乌桓、鲜卑、柔然、乌孙等游牧民族,他们有的同化于其他民族,有的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而柯尔克孜族在历史长河中,虽然也不断吸收了其他民族成份,但其基本核心未变,在肤色(黄色)、体质类型(蒙古人种)、经济结构(以畜牧业经济为主)、语言系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保留萨满教遗迹)等诸多方面,仍保留其许多古老的特点。 “柯尔克孜”为柯尔克孜族人的自称…  相似文献   

4.
日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吸取外国文化的优点,它既扬弃不利于本民族发展的“节点”,又与世界其他文化体系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这种“扬弃”与“对话”中建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质而传承至今。文化传统与教育的融合,使得日本教育的各教学理论中也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运动来表达情绪和感情,给人以强烈美的享受的艺术。虽然,世界上各个民族之间的舞蹈可以互相理解,但一个民族理解、欣赏自己的舞蹈与理解,欣赏其他民族的舞蹈,差别显然是巨大的。中国舞蹈艺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其溶合、变迁的过程中,有的舞蹈语汇、构图退化,消失了,同时又不断  相似文献   

6.
实事求是确立壮汉双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赵益真,林少棉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22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创制的新文字。壮文是新创制文字中的一种,在推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与其他新创文字相同的问题和困难,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壮文推行使用的...  相似文献   

7.
字是先民在生产、生活、生育过程中,为了交流思想.保存信息发明创造的文化瑰宝。每个国家、有的地区、某些民族都有自己通用的文字。但真正用来满足“非功利性”看之功能的应该只有汉字。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在现时代,每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都必须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参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也离不开对西方文明的借取。只有破除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弊端,同时充分吸收、发扬中西文明两方面的优点,互相磨砺、融合,才能建构新型的现代的中国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老师,您的眼里是否真的有学生?请看下面的一些实例———例1:一位教师在上《五彩池》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一位学生读完“明明是清水……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成簇的珊瑚”之后,教师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有位学生评价说:“他读的声音响亮,但是把‘丘陵’读成了‘丘岭’。”这时教师赞扬道:“你听得真仔细!”接着教师又让其他学生读自己喜爱的句子。这个过程看上去似乎很注重学生,其间不仅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还有“让其他学生评价”。但是…  相似文献   

10.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这是广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和睦相处的结果。由于居住在广西境内的人口多属壮族和汉族,因此广西民族关系主要表现在壮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上。从历史上看,壮族和汉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两民族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壮族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逐渐地与邻近的汉族社会发展水平相近。壮族人民除了仍保留自己的语言外,无论是在生活方式上还是在风俗习惯上,都和汉族相差无几。这表明,在我国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中,壮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来说,其步伐是比较快的。为…  相似文献   

11.
略论元代的察罕及其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察罕是早期众多归附蒙古政权的西夏人之一,他及他的家族在蒙元政权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长期与蒙古族、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杂居共处,相互交流,并与其他民族通婚,并最终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2.
略论佛教文化对汉语修辞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民族是一个很开放的民族,它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流语的发展也是一个以汉民族语言为主体,而又融合周围少数民族语言因素的一处非单质语言,同时它也不断吸收佛教文化,使自己发展为一个完善的整体。汉语修辞的发展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促使了汉语修辞学文体的发展,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启示,人们用修辞格来达到“传心”的功效,同时,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促使了语音修辞的发展,创造了声律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化间的交流、融合日益增强,多元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儿童进行多元化和跨化教育,可以让他们学会尊重、理解和重视其他民族的化和习惯,同时强化和保持自己民族的化特征。学前教育应如何体现多元化的观念以适应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呢?本拟从多元化的视角探讨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林金龙 《广东教育》2005,(11):60-61
中国的文明延续了几千年,区别于巴比伦、埃及等被割断的古老文明,它的传承能力在历次朝代变更中不断地得到强化并吸收融合其他文明再加以强化,它在这种氛围中构建起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思考方式和心理机制都区别于其他民族,具有很强的延续能力和生存能力。“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体现在彼此相关的价值行为活动中”,当然也就包括实现其传承需要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课程,所以文化在课程中的体现不但是知识的外化,还包括个人隐含的民族、区域等因素形成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侯静 《江西教育》2007,(11):17-18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居民有华人(约占75%)、马来人(约占15%)、印度人(7%),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仅官方语言就有马来语、英语、华语和印度泰米尔语四种,用任何语言作为国语都不利于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一个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长河中,一直都强调用价值观来引领和凝聚精神文明,但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直就有的,它需要每个中华儿女都从自己做起,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为整个国家、为社会主义社会、为全体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陈雷 《湖南教育》2002,(17):46-47
小组讨论,初步探究课前,在学生的实验桌上,教师未准备任何器材,只是把部分器材放在了实验室的准备桌上。学生在获得液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空气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预测。然后,教师将学生的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并指出:要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经过实验来验证。我们都知道科学家研究一个问题,是由自己选择实验器材,今天,我们也要像科学家那样自己来准备实验材料,自己设计实验。问题一出,同学们马上议论开了。有的用手在比划,有的拿出了纸和笔,有的借助书的帮助。此时的我,也加入到了学…  相似文献   

18.
王秀贤 《师道》2005,(7):58-58
观摩了许多新课程的研讨课,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时,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椅子上举手,有的干脆就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不时嚷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教室里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当发言的学生站在讲台边或在自己的位置上“表现”自己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同学一点儿也不“老实”,有的不假思索就和同桌“交流切磋”,有的学生思维的闸门突然打开,情不自禁地讨论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电教》2003,(12):40-40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需要通过复习来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有的同学简单地把复习理解为做大量的题目,也有的同学认为复习就是记忆、背诵课本中的有关概念、定理、公式等。可见,许多同学对复习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没有真正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复习方法上没有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0.
彝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既与汉、白、哈尼、傈僳、拉祜、纳西、普米等民族有同源共根、交流融汇关系,又保留了自己的持续性、独立性和独特性。彝族如何既使自己从其他民族中区别开来,又与其他民族融洽共处?这就需全面深入认识和理解彝族。人学思想作为彝族对人自身的认识、解释,反过来又深深影响和塑造着彝族,因此,我们可以用人学理论和方法深入认识和理解彝族。彝族人学思想的研究,不仅可以开启少数民族人学思想研究新领域,而且能拓展中国人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