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定划分富农标准的过程是中共对中国革命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土地革命的中前期,中共没有一个统一的富农划分标准,各革命根据地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各自作出解释,不仅标准五花八门,更存在不当和错误;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和中共大批领导人的努力,毛泽东在领导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过程中,制定并颁布了比较科学的富农标准,为以后制定正确的农村阶级政策奠定了基础;解放战争时期,在任弼时等领导人的努力下,中共的富农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富农标准的确定,是制定正确的农村阶级政策的前提,也是中共事业兴旺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初期富农问题的产生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没能及时制定准确统一的划分富农成份的标准,二是在一个时期内混淆了农民中的阶级与种类.这两个原因导致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政策的偏误,直到1935年,才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全国各革命根据地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这是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土地革命中,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邓小平同志吸取了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右江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各项政策,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领导和发动右江各族贫苦农民开展了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分地”的斗争。右江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绩,积  相似文献   

4.
<正> 毛泽东同志从一九二九年一月进入中央苏区到一九三四年十月长征,在中央苏区从事革命实践长达六年之久。当时我们党有了北伐战争从胜利到失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又有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开辟了井冈山和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不仅有了在军事上指挥反一、二、三次围  相似文献   

5.
“八七”会议后,土地革命是以井冈山斗争为起点,随着红军战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波浪式地向前推进。这个斗争历程,各个革命根据地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此之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为突出,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参看《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52页注[3]),本文拟着重介绍中央革命根据地在1929—1931年间土地革命的一些情况,以供教学参考。这里先简单回顾一下前期(1927年秋—1928年底),即“井冈山时期”。这是我国土地革命的初创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是在激烈的战争环境中摸索前进的,没有任何经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的特点巩小华,申秀玲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推行了大规模的成人教育,实行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措施,从而使得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成人教育在中外教育史上显示出了许多不...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时期,王明照搬苏联的经验在根据地推行极左的土地政策,在实际上主张完全消灭富农,反对毛泽东等人的“限制富农“的正确思想,给中央苏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成为红军长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中心任务是没收地主的土地与富农的多余土地,打倒地主阶级,限制富农阶级,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地探索和解决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对象、任务等基本问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的根据地建设是我国乡村建设的第一次实践,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最为广泛的人民群众就是以乡村农民为主的广大劳苦大众,自然就是党在农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讲是一笔巨大财富,也为我们现阶段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所做的一次全面性的社会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他根据中共六大的决议,把中国农村阶级划分地主、富农、中农和贫农等阶级。但是,毛泽东在坚持六大决议时,又超越了中共六大的认知,提出了地主有公共地主和个人地主的区分,同时又把比较富裕的自耕农和中农当作富农。这些认识很明显是对中共六大阶级划分的创新。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对农村阶级的这种分类,确定了地主、富农占有土地70%~80%的基本判断,成为以后土地改革的主要依据,并提出中央苏区执行上级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斗争时期,即从大革命失败到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以前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基本历史线索是: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不但使大革命失败后剩余的革命力量站住了脚,而且得到了恢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时期,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红色根据地,中央苏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高度重视儿童团校外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外活动,不仅减轻党、政府和红军的工作压力,提高苏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水平,而且促进儿童团员们的全面发展并发挥各自特长,培养了中央苏区革命的后备力量。当前开展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通过研究中央苏区儿童团校外活动的开展经验,建议采取落实政策、贯彻精神、融入劳动、强化担当和丰富形式五条措施优化当前工作。  相似文献   

13.
邓子恢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者 ,在中央苏区时期任财政部长 ,其经济思想异常丰富。他在《恐怖的生活》一文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原理 ,领导了闽西土地革命 ,建立与完善中央苏区财政制度 ,提出了发展集体经济 ,保护中小商业 ,处理“剪刀差”的对策。并且经济工作方法极其得当 ,经济成效极其明显 ,促进了中央苏区的发展 ,也为解放后国家的经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提出一些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土地分配办法和土地革命路线。期间,“左”的错误导致了土地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与错误。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果断地改变土地政策中的“左”的做法,制定减租减息政策,实现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伴随着中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了更好地得到赣闽粤边区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就需要很好地了解当地社会和文化.为此,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做了大量的农村调查,特别是对赣南、闽西的集中调查.从空间区域上来看中央苏区与赣闽粤边区这个客家大本营地区大致吻合,换句话说就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做的农村调查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客家社会的调查,因而这些调查对研究20世纪初期赣闽粤边区的客家社会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宗族作为传统社会的组织,曾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中央苏区的土地革命对宗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宗族采取慎重的态度和政策,中央苏区的宗族在中国苏维埃革命中产生了分化,出现赞同、中立和对抗三种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正>[专题导语]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依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要,结合广大农民的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农村土地政策。大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时空框架][知识梳理]一、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背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为解放和争取广大农民群众,解决土地问题,巩固根据地。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建立的为时最长、规模最大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是当时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在这里,毛泽东等一批共产党人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开始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村经济变革运动,既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对此后整个中国农村经济变革有巨大的影响。温锐、谢建社同志撰写的  相似文献   

19.
王俊勇 《考试周刊》2012,(9):193-19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路线。虽然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但共产党人认识到了农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促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在此期间中共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农村土地的政策.这些土地政策真实地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经过了土地革命初期的失败与彷徨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已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了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一场极其深刻而复杂的阶级斗争。要领导这个斗争取得胜利,就必须有一条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开辟较早、面积较大的根据地之一。在开展土地革命的过程中,它有自己的政纲和政策。本文仅就鄂豫皖苏区在进行土地革命中的富农政策问题作一探讨,企望研究土地革命和二战历史的同行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