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任瑜 《文教资料》2008,(17):34-35
省略是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求简避繁的一种语法修辞手段,它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经济原则.叠音省略是一种特殊的语音省略现象,本文从实例入手,就叠音省略的类型、特点、制约因素及简约性等方面进行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 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但目前的语文课堂普遍忽视朗 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较弱。基于此点考虑,本文结合语文 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要求,从审美鉴赏与创造 的手段、品味的内涵和汉语的特点三方面论述朗读对品味语言 的重要,旨在回归课堂教学的朗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 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方面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儿歌和儿童诗等文学艺术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优秀载体。  相似文献   

4.
何世峡 《云南教育》2001,(14):40-42
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张颂在《朗读学》一书中说道:“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朗读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和学习朗读。   一、朗读的特点   1.声音   朗读当然有声,但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有其复杂性和灵活性。声音形式变化无穷,声音表现稍纵即逝,难以捕捉,难于描述,难于把握。一篇文字作品,由同一个人朗读,第一遍与第二遍比较也会有许多差异,何况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朗读文字的处理呢。因此朗读的声音形式必然充…  相似文献   

5.
一、《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的语言辨惑黄岳洲先生在《关于<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的语言商榷》中,建议“老师和编辑不要只说教材好话”。受其启发,重读《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发现,该文除黄先生商榷到的多个语言不规范问题外,仍留有人们去继续辨惑的语言不规范问题:(1)列举不符条件“我们应该尊重中国的语法、语言的构造,但是不能把文法等等,离开活的语言和写作实践,当作抽象的法则来谈论。”例中“但是不能把文法等等”之“等等”就上下文及作者意图看,其功用是表“列举”的。但单个“文法”后面用“等等”来表示“列举”,显然没注意“等等…  相似文献   

6.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授语文知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手段.古代诗歌以其特有的节奏和音韵,较之其他体裁的作品,更适合于采用朗读教学.搞好古诗的朗读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正确地理解诗意.朗读不是“照字念音”,理解是朗读的基础.要搞好古诗的朗读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深刻地领会诗歌内容.理解诗意,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对诗歌语言的理解;第二,对诗作情感的把握及对诗歌意境的领会.由于古诗受字数、平仄、韵律的限制,往往运用倒装、省略、高度压缩的方法,与散文句法有明显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的朗读教学之前.一定要扫清语言障碍,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例如教《出塞》一诗;  相似文献   

7.
文章求简洁,首先对自己要加强思想修养,提高理论水平,丰富生活经验。当然,文笔简洁也确实是个语言技巧的问题,如果不在这方面狠下功夫,也是很难达到“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的境界的。清人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有一段很中肯的话:“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  相似文献   

8.
张云美 《现代语文》2013,(1):156-157
《现汉》(第5版)通过释义用语的调整、释义结构的调整以及添加“的”字等手段使属性词释义语言较之前几版更加准确、精简、规范.但仍旧在释义的语言结构、释义用语、括注等多个方面存有缺憾,这主要体现在缺乏系统性上.我们认为,释义结构、释义用语、括注都要体现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现汉》的质量,方便读者的查阅.  相似文献   

9.
在与小学教师的交流中我们得知,新入学的小学生普遍存在一些语言交流方面的问题:不善于倾听老师的讲述,不会提问题,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不敢大胆讲话,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分析、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的“听说表达”和小学的“口语交际”的教育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当中的兼语常常可以省略,动词“使”字后面的兼语省略现象则尤为常见。但是,关于兼语省略的问题有两种说法我们觉得是值得研究的。一种说法是,“当兼语是代词‘之’时,可以省略。”(见周秉钧先生《古汉语纲要》  相似文献   

11.
欣赏评述能力的强弱,与人的综合能力、语言能力、对作品的感受程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等都有关系。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不能强求学生只用一种方式进行评述,只要设法让学生参与欣赏评述活动,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或自然美的感受。教师要积极营造欣赏评述环境,设计出最优的欣赏评述方案,为学生学好欣赏评述课程开辟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儿童母语习得、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不同角度探讨了克拉申“输入假说’’的部分理论依据,指出该假说的片面性和某些难点,以及值得重视的启示意义。并认为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不能忽视语言输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合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之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语言、内容和三种图式的掌握,这种既重视语言知识又强调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正与《大纲》的要求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出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是1994年出版发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修订版。为更好地指导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此次修订强化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使修订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体现出更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徐龙年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4):59-60,72
由于历史的原因,鲁迅作品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已与现在有所区别。为了保持鲁迅作品的原貌,在再版及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时并没有按现在的语言习惯和规范进行改动,广大师生在阅读教学时必须引起注意,学会鉴别,并藉此提高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众多因素影响外语学习效果,情感因素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同程度上存在有忽视学生的弱势心理现象,使学生丧失交流自信。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关于绘画形式(即绘画语言)的本在意义,对于长期以来有关“内容“和“形式“的僵化定义产生质疑,进而引发出关于内容离不开形式、形式本身亦包含内容的新思考.在绘画艺术进入多元化的时代里,本文主张“内容“和“形式“应该是绘画艺术的统一体,而不应该因循惯性概念,把“内容“和“形式“生硬地隔离,以至于使绘画语言日渐苍白、使审美视角日益狭隘.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教学中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忘记育人工作。以自己的形象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爱心关心学生,指正学生的不良言行,就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PSC"说话"项测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后,普通话水平“说话”项测试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无文字凭借”的限定落空,口语范畴的“说话”多呈现书面语特点、“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成为评分最随意的一项等等。这些现象给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影响了测评信度。为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必须对“说话”项测试问题作进一步的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在汉译英过程中应注意文化形象的保留,举例说明了“同化”(或直译)翻译方法的作用,并相信在以后的翻译中将成为主流,也就是尽量传译“中国特征”,同时指出“同化法”要注意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